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Si对甘蔗叶片相对水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潘霞 廖青 +2 位作者 邢颖 江泽普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88-2192,共5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Si(硅)水平对不同耐旱性甘蔗品种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i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3个施Si浓度(0、0.2、1.7 mmol/L),经不同PEG-6000胁迫时间(0、18、26、30、40 h)后,测定两个耐旱性甘蔗品种(ROC16和ROC22)甘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RW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结果】与对照处理(Si浓度0 mmol/L,PEC-6000胁迫时间0 h)相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i处理的叶片RWC持续下降,P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SOD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抛物线式变化趋势。ROC22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ROC16。【结论】施Si能提高甘蔗叶片RWC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且高Si浓度(1.7 mmol/L)比低Si浓度(0.2 mmol/L)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 SI 抗氧化物酶活性 叶片相对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性控精液与常规精液抗氧化物酶活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宪林 昝林森 +2 位作者 田万强 胡建宏 王韦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比较常规精液和性控精液在活力、顶体完整率及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活力的差异,对性控精液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对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后的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细管解冻(37.5℃,30s),分别分析精子活力和精子顶体完整率,并测定精浆中的... 通过比较常规精液和性控精液在活力、顶体完整率及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活力的差异,对性控精液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对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后的性控精液和常规精液细管解冻(37.5℃,30s),分别分析精子活力和精子顶体完整率,并测定精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性控精液精子在活力显著低于常规精液,且精浆中四种抗氧化酶类的活力也都显著低于常规精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控精液 荷斯坦公牛 冷冻精液 精子活力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性状、显微形态、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荔淑楠 王引权 +4 位作者 马丽丽 李淑琪 傅金魁 樊秦 彭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6-1404,1342,共10页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密度均高于X与Y的;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显著高于Y、S及X(P<0.05);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S当归的SOD、CAT、P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P、Y和X。P当归的总蛋白含量最高(达18.31 mg prot/g),S当归的最低(为3.05 mg prot/g);SOD、P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肽类成分呈显著相关(P<0.05);PCA结果为:P>Y>X>S。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干燥方式 显微形态 活性成分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晶晶 时金殿 +3 位作者 李晨萱 王人杰 史光密 李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甾醇含量分别为0.11%~60.94%和0.20%~65.20%,其中,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多花黄精,分别提高6.99%、14.15%、11.78%、145.46%、60.07%和66.67%,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滇黄精,分别是滇黄精的11.98倍和28.92倍;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淀粉含量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相比相对较低,分别降低9.0%~14.0%和4.0%~10.0%;黄精种子的粗脂肪含量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的6.3~10.0倍;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SOD、CAT和POD活性分别为29.37 U/g、148.24 U/g,61.25 U/g、297.10 U/g,6804.00 U/g、80.80 U/g,其中,滇黄精的SOD和CAT活性是多花黄精的5.05倍和4.85倍,多花黄精的POD活性是滇黄精的84.21倍;滇黄精种子的CAT活性是小麦的13倍,而与水稻的CAT活性相差不大;多花黄精的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滇黄精及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的126.00~220.00倍。【结论】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植物甾醇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酶活性,可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滇黄精 种子 营养成分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苗龄伊犁绢蒿幼苗根系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强 韩喆 +2 位作者 于爱萍 蒋昂辰 陈爱萍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为明确不同苗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根系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的生理特性,以盆栽伊犁绢蒿1月龄及2月龄幼苗为研究对象,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胁迫梯度为0(CK)、-0.3、-0.6、-0.9、-1.2Mpa。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 为明确不同苗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根系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的生理特性,以盆栽伊犁绢蒿1月龄及2月龄幼苗为研究对象,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胁迫梯度为0(CK)、-0.3、-0.6、-0.9、-1.2Mpa。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1月龄伊犁绢蒿幼苗根系活力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2月龄幼苗则先升高后降低,而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均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MDA外,上述指标变化量均为2月龄幼苗大于1月龄幼苗。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时伊犁绢蒿幼苗根系活力降低且通过积累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及增加抗氧化物酶活性来应对干旱胁迫,2月龄的幼苗抗旱性强于1月龄的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苗龄 幼苗根系 细胞膜稳定性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钙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世江 黄东 +3 位作者 叶义全 林思祖 胡成春 曹光球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钙复合作用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浓度(1.5 mmol·L^(-1))胁迫下,增加钙离子浓度可以明显降低杉...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钙复合作用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浓度(1.5 mmol·L^(-1))胁迫下,增加钙离子浓度可以明显降低杉木幼苗叶片MDA含量,增强SOD、CAT、POD活性,且增强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在高钙浓度(4.5 mmol·L^(-1))处理下,随着铝浓度的上升,幼苗叶片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而POD活性变化却不明显。高铝浓度胁迫下杉木幼苗受毒害程度较大,而在高钙浓度下铝毒对杉木幼苗影响相对减弱;钙离子对杉木幼苗铝毒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钙复合作用 杉木 丙二醛含量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组织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红梅 邓素芳 +2 位作者 杨艳君 冀爱青 李洪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6-1483,共8页
为探究藜麦幼苗不同组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定不同田间持水量(100%、50%、25%)和不同处理时间(0、48、96 h),分别对藜麦幼苗根、茎、叶组织的解剖结构、脯氨酸含量以及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脯氨酸脱氢酶(PDH... 为探究藜麦幼苗不同组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定不同田间持水量(100%、50%、25%)和不同处理时间(0、48、96 h),分别对藜麦幼苗根、茎、叶组织的解剖结构、脯氨酸含量以及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脯氨酸脱氢酶(PDH)、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100%田间持水量相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根直径、表皮厚度均呈增长趋势,最大分别增加了9.1%和64.9%;茎组织各指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髓腔直径最大降低了55.6%;叶片组织各指标值也在25%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达到最低值;根、茎、叶3种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及P5CS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叶中脯氨酸积累量高于茎和根,叶和茎中PDH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根中则逐渐升高;根、茎、叶中3种酶活性在不同处理下表现不同,其中叶和茎中3种酶活性在50%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达到最高,根中3种酶则在25%田间持水量处理96 h后仍维持较高活性。总之,藜麦幼苗可通过增加根粗来抵御一定的干旱胁迫,可通过提高体内脯氨酸含量、P5CS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旱性;且根在干旱下的形态及生理反应不同于叶和茎。本研究为藜麦的抗逆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干旱胁迫 脯氨酸含量 脯氨酸代谢活性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顺福 徐圆圆 +1 位作者 刘世男 李春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1期92-97,100,共7页
采用盆栽法,研究4个不同pH(3.0、4.0、5.0、5.6)的模拟酸雨对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 采用盆栽法,研究4个不同pH(3.0、4.0、5.0、5.6)的模拟酸雨对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巨尾桉9号苗木苗高相对生长量及地径相对生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分别在pH 3.0、pH 4.0时达到最小;不同pH的酸雨处理下,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在pH 3.0时,达到最大;随着模拟酸雨的pH的降低,巨尾桉9号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均在pH4.0时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上升;苗高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间呈显著负相关。轻度模拟酸雨可促进巨尾桉9号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pH 4.0时,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多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模拟酸雨对细胞膜产生了一定伤害,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说明巨尾桉9号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桉树苗木 巨尾桉9号 苗木生长 叶绿素含量 相对电导率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胁迫对毛竹幼苗生理代谢及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冯芳敏 史世京 +3 位作者 曹颖 卢学琴 胡尚连 段宁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45,共6页
试验以萌发90 d的毛竹幼苗为材料,研究冷冻胁迫(4℃和-10℃)下毛竹叶片抗氧化物酶(CAT、POD、APX和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及对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和-1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毛竹幼苗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而... 试验以萌发90 d的毛竹幼苗为材料,研究冷冻胁迫(4℃和-10℃)下毛竹叶片抗氧化物酶(CAT、POD、APX和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及对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和-1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毛竹幼苗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而POD及APX酶活性升高;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变化不明显。抗寒相关转录因子CBF1和DREB1表达量下降,而MYB和WRKY表达量上升。对胁迫下的毛竹幼苗生理代谢指标及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WRKY表达量与POD和APX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冷冻胁迫 抗氧化物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间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荆茹月 霍坤 李志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0-78,共9页
【目的】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三种方法为香樟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区分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建立起愈伤组织的胚性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提高香樟体胚诱导率、优化体胚发生体系... 【目的】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三种方法为香樟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区分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建立起愈伤组织的胚性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提高香樟体胚诱导率、优化体胚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沙7月初采摘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出四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对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表面散布淡黄色颗粒,细胞壁厚质浓、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在电镜下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灰色、白色或深黄色,细胞壁薄,内含物少,空泡化明显,细胞多数衰老、破碎,在电镜下非胚性愈伤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且表面存在附着物,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且胚性愈伤组织的适应性、抗逆性强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对于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位置来说,非胚性愈伤组织先发生在两片子叶的中间向外部扩增。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位置有三种:一种是发生在胚根端,第二种发生在已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外侧,第三种褐化的愈伤组织边缘。【结论】四类愈伤组织中有三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组织细胞学 可溶性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淀粉含量 抗氧化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