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全身性荨麻疹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雷盛钦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全身性荨麻疹 破伤风抗毒素 迟发性 生物制品研究所 窦性心动过速 开放性骨折 抗毒素血清 头孢哌酮钠 心电图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皮试结果对比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小燕 邓国权 +1 位作者 林漓 黄仲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29-30,33,共3页
目的采用两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进行皮试,并探讨4组两对患者皮试液浓度与结果的关系。方法从947例门诊需要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的患者排除皮肤对75%酒精过敏患者、12 h内有饮酒的患者和48 h内曾使用H1受体阻断药患者共164... 目的采用两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置方法进行皮试,并探讨4组两对患者皮试液浓度与结果的关系。方法从947例门诊需要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的患者排除皮肤对75%酒精过敏患者、12 h内有饮酒的患者和48 h内曾使用H1受体阻断药患者共164例。把剩下783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TAT皮肤过敏试验的结果分为4组:把主诉在外院皮试阳性后被转介我院进行脱敏的116例患者的外院皮试结果设为第1组;第2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TAT皮试液对第1组116例进行再次皮试,并将第1组与第2组的皮试结果进行来自同一个体对比。余下667例患者按月份奇偶数日分为第3组和第4组:把奇数日的患者设为第3组,按教科书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把偶数日的患者设为第4组,采用实验方法配制皮试液进行皮试。实验方法是去除注射器和针头的死腔容量和破伤风抗毒素原液<1 mL/支两个干扰因素对配制皮试液的影响后较精确地配制试液进行皮试。结果第2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61.21%,明显低于同一个体在外院的皮试阳性率100%:第4组使用实验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17.30%,明显低于教科书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皮试阳性率为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显示较精确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可能明显降低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假阳性 浓度 死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患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不宜用注射用水为溶媒100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雪华 靳建卉 白玉梅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7期426-426,共1页
关键词 创伤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不和注射用水为溶媒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细胞悬浮培养及其大豆异黄酮和抗毒素诱导积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凯强 彭晴 +5 位作者 乔宇 丁慧 徐小轻 张宇微 魏晨阳 石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30-38,共9页
大豆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大豆细胞及细胞团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的方法,应用于大豆多种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外植体包括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幼胚、茎培养大豆细胞的方法,外源诱导物及前体对细胞积累大豆异黄酮以及诱导物对细胞合成和积累大... 大豆细胞悬浮培养是将大豆细胞及细胞团培养于液体培养基中的方法,应用于大豆多种研究领域。从不同的外植体包括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幼胚、茎培养大豆细胞的方法,外源诱导物及前体对细胞积累大豆异黄酮以及诱导物对细胞合成和积累大豆抗毒素诱导效果进行综述。大豆异黄酮和抗毒素是大豆产生的两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在此基础上,指出诱导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增加诱导子的选择而促进大豆细胞合成更高水平抗毒素及异黄酮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悬浮培养 诱导子 诱导 大豆异黄酮 抗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标尺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温亚 郭锦丽 刘晋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 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 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 目的探讨自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标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段将2014年1-5月就诊的1 911例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6~9月就诊的1 379例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均遵医嘱常规行TAT皮试。对照组由操作护士目测及主观判定皮试结果,观察组采用PVC材料自制的TAT皮试标尺判定皮试结果。结果TAT皮试结果阳性对照组1 661例(86.92%),观察组813例(5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肌内注射TAT后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 TAT皮试标尺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率,从而减轻患者脱敏多次注射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皮试标尺 皮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在急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施佰丽 王伟 +3 位作者 闫敏 王大勇 张权孝 张建庆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期61-61,63,共2页
凡外伤、烧伤、交通事故等创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感染"常规都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TAT在应用中皮试阳性出现率高,注射后过敏反应时常发生[1]。国外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极少有过敏现象发生[2]。人... 凡外伤、烧伤、交通事故等创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感染"常规都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TAT在应用中皮试阳性出现率高,注射后过敏反应时常发生[1]。国外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极少有过敏现象发生[2]。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于2006年3月开始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至2011年06月对门诊急诊外伤8000例患者当中应用TAT和TIG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临床应用 急诊外伤 创伤患者 交通事故 皮试阳性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素-抗毒素系统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博 王晨燕 周伦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26-3334,共9页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基因组和质粒中,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活动。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应激环境(不利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其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逸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广泛的危害性,...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基因组和质粒中,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活动。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应激环境(不利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其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逸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广泛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畜禽和人类的健康。本文对不同类型的T-A系统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细菌T-A系统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和调控关系,为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毒素-抗毒素系统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脐部封闭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奕杏 刘增香 郑燕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脐部封闭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配,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破伤风抗毒素脐部封闭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0%,治... 目的观察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脐部封闭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配,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破伤风抗毒素脐部封闭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0%,治疗组治愈率88%,两组疗效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经临床观察,其两组病例对比可证实TAT脐部封闭治疗新生儿破伤风能及时控制痉挛,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破伤风抗毒素 脐部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致缓发性荨麻疹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庆 雷招宝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4期252-252,共1页
病例:患者,男,31岁,因"外伤致左膝盖损伤"于2009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急诊科医生清创术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液1500U(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420-8)。先行在右前臂内侧使用15UTAT皮试,20min后皮试局部无红肿... 病例:患者,男,31岁,因"外伤致左膝盖损伤"于2009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急诊科医生清创术后,予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液1500U(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420-8)。先行在右前臂内侧使用15UTAT皮试,20min后皮试局部无红肿、硬结、水泡形成和其他不适,遂予右臀部肌内注射TAT1500U,注射后留观30min后无不适症状,自行回家休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注射液 荨麻疹 缓发性 生物制品研究所 TAT皮试 臀部肌内注射 不适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玲 缪菲 丁新爱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将45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 目的探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将45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破伤风患者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脑组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重视患者的用药反应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破伤风抗毒素 椎管内注射 微量泵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伏安免疫法检测白喉类毒素和白喉抗毒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荫华 铁锋 李庆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白喉类毒素在pH9.4的0.1MNH_(4)Cl-NH_(3)·H_(2)O底液中改性,产生还原峰和氧化峰,峰电位分别为-1.52V和-1.46V(vs.SCE)。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还原(或氧化)峰的峰电流与白喉类毒素浓度在2.5—180μ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用... 白喉类毒素在pH9.4的0.1MNH_(4)Cl-NH_(3)·H_(2)O底液中改性,产生还原峰和氧化峰,峰电位分别为-1.52V和-1.46V(vs.SCE)。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还原(或氧化)峰的峰电流与白喉类毒素浓度在2.5—180μg/m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用微分脉冲极谱法可检测浓度低至0.3μg/ml的白喉类毒素。由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得白喉类毒素的峰电流降低值与白喉抗毒素浓度在2.5×10^(-6)—5×10^(-5)IU/ml范围内呈正比关系,可测定白喉抗毒素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可均相测定。用氧化峰电流测定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中白喉类毒素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抗毒素 百日咳菌苗 微分脉冲极谱法 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 单扫示波极谱法 特异性免疫 混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秋华 陈素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7-27,共1页
患儿男,9岁。因左手中指外伤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清创缝合包扎后,行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随后按脱敏程序脱敏。注射TAT 1500 U观察约30min后,患儿无任何症状。回家后1h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全... 患儿男,9岁。因左手中指外伤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院就诊。门诊清创缝合包扎后,行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随后按脱敏程序脱敏。注射TAT 1500 U观察约30min后,患儿无任何症状。回家后1h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体温36.8℃,心率10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70mmHg,即予吸氧.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h后症状逐渐减轻,随后观察1h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迟发过敏反应 症状缓解 呼吸困难 全身荨麻疹 清创缝合 皮试阳性 面色苍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银诱导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的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东岳 石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22,共5页
目的:以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和大豆苷元)为指标,研究硝酸银诱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的机理。方法:以0.01mol/L硝酸银为诱导剂,采用分析型高效液相法测定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的生成量,同时检测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变化,以及分析丙二酰大豆... 目的:以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和大豆苷元)为指标,研究硝酸银诱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的机理。方法:以0.01mol/L硝酸银为诱导剂,采用分析型高效液相法测定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的生成量,同时检测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变化,以及分析丙二酰大豆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的变化规律,进而初步分析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的生成机理。结果:大豆苷元是生成大豆抗毒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大豆苷、丙二酰大豆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对大豆抗毒素的生成具有一定影响。结论:检测大豆中大豆苷元的含量,可为选择大豆品种诱导生成大豆抗毒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抗毒素 大豆苷 大豆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杰 孙颖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4期249-249,共1页
病例:患者,男,25岁。2009年12月7日因右手食指创伤到我院就诊。经清创缝合后,询问无过敏性疾病及药物、食物过敏史,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80506,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 过敏性休克 生物制品研究所 2009年 过敏性疾病 清创缝合 集团公司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飞飞 沈洁 +1 位作者 郭良君 谭兴起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9期569-570,共2页
病例1:患者,男,31岁。因“右小指指间关节脱位,头皮挫裂伤”于2010年1月14日急诊入院。遵医嘱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规格:1500U,批号:20090933)0.1mL皮下注射,皮试后15min患者突发胸闷、头晕等不适,继而出... 病例1:患者,男,31岁。因“右小指指间关节脱位,头皮挫裂伤”于2010年1月14日急诊入院。遵医嘱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规格:1500U,批号:20090933)0.1mL皮下注射,皮试后15min患者突发胸闷、头晕等不适,继而出现全身寒战。查体:血压100/75mmHg,意识清,精神软,面色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mm,对光灵敏,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率6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严重过敏反应 生物制品研究所 指间关节脱位 头皮挫裂伤 病理性杂音 急诊入院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彩霞 付晓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适宜的配制手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门、急诊1882例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者,本科32名护士采用6种方法配制皮试液,比较6组病人阳性率的区别。结果皮试液具体配制手法的差异导致不全相同的阳性率(p&l...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适宜的配制手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门、急诊1882例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者,本科32名护士采用6种方法配制皮试液,比较6组病人阳性率的区别。结果皮试液具体配制手法的差异导致不全相同的阳性率(p<0.05),皮试液浓度与皮试结果分级有关联(p<0.05)。结论应规范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配制手法,并对皮试结果介于阳、阴性之间的部分做出明确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安全注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忠金 刘东楠 刘慧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9期143-144,共2页
总结了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安全的注射方法。包括对500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认真观察分析并逐渐探讨出根据皮试局部硬结直径、红润直径、患者的感觉把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结果分为5个级别,每个级别有与之相应的注射方... 总结了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安全的注射方法。包括对500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认真观察分析并逐渐探讨出根据皮试局部硬结直径、红润直径、患者的感觉把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结果分为5个级别,每个级别有与之相应的注射方法。此后按此方法为96例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无1例出现意外反应。认为破伤风抗毒素的判断标准是客观的,注射方法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判断标准 安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知情同意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志英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56-57,共2页
根据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特点自行设计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知情同意书并应用于临床,即护士脱敏注射前充分口头告知,将知情同意书交给患者及其代理人阅读,双方签名后妥善保存。知情同意书的应用,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 根据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特点自行设计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知情同意书并应用于临床,即护士脱敏注射前充分口头告知,将知情同意书交给患者及其代理人阅读,双方签名后妥善保存。知情同意书的应用,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了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脱敏注射 知情同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幼红 《中国药物警戒》 2008年第6期383-383,共1页
病例:患者,男,19岁,因手被带锈的钉子扎伤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兰州生物制品研究院,批号:0700401)。常规询问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后,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0.1mL破伤风抗毒素加1.9mL... 病例:患者,男,19岁,因手被带锈的钉子扎伤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兰州生物制品研究院,批号:0700401)。常规询问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后,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0.1mL破伤风抗毒素加1.9mL氯化钠注射液)0.1mL皮试,20分后观察注射部位无皮丘增大、红肿、浸润、伪足、痒感等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氯化钠注射液 致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史 生物制品 皮内注射 前臂掌侧 注射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内实验方法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索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内实验方法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 1350例因创伤就诊,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0例)和实验组(680例)。实验组采用本院新引进的华康牌... 目的探索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内实验方法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减轻其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 1350例因创伤就诊,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0例)和实验组(680例)。实验组采用本院新引进的华康牌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TAT皮试。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教材(第3版)教科书上的TAT皮试方法进行。使用后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TAT皮试阳性率分别为22.69%(152/670)和11.91(81/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6,P<0.05)。结论采用华康牌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TAT皮试,对皮肤无损伤,皮试实验时间只需要5 min;操作中患者恐惧感和疼痛感减少,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皮内试验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