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暗双孢菌AGR0073产生的单端孢菌素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其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佩文 文孟良 +5 位作者 李元广 番华彩 郭志祥 金桂梅 刘树芳 曾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在开展云南山地香蕉根际和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筛选过程中,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真菌(Cordana musae,AGR0073)。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通过正相硅胶柱... 在开展云南山地香蕉根际和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筛选过程中,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真菌(Cordana musae,AGR0073)。分别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C18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HPLC纯化,从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FM 9-1。通过1H-NMR和13C-NMR波谱分析以及结合相关文献对比,将该化合物鉴定为单端孢菌素(Trichothecin,TCN),这是首次从Cordana musae代谢产物中分离出该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FM 9-1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Deightoniella torulosa)、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香蕉角斑梨孢病菌(Pyricularia angulata)等5个病原真菌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4、1.1、6.5、2.3和5.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 单端孢菌素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樗蚕蚕沙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测试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钰 杜占军 +1 位作者 姜欣雨 于志国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4,共7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种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确定这9种化合物分别为吐叶醇、(3S,5R,6S,7E,9R)-5,6-环氧-3,9-二羟基-7-meg...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种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确定这9种化合物分别为吐叶醇、(3S,5R,6S,7E,9R)-5,6-环氧-3,9-二羟基-7-megastigmene、黄柏酮、neophellamuretin、黄柏苷、赪酮甾醇、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和α-亚麻酸甲酯和叶绿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吐叶醇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50.033μg/mL、54.016μg/mL、94.296μg/mL和47.144μg/mL;黄柏酮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26.811μg/mL和210.30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樗蚕蚕沙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吐叶醇 黄柏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和杀线虫活性
3
作者 张琦璘 史衍常 +8 位作者 高堃 王林松 宋亚东 王郁森 李鹏程 刘松 邢荣娥 宋琳 秦玉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3,共11页
通过一锅法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和杀线虫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25μg/m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8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活性约为50%,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活体抑菌实验表明,化合... 通过一锅法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并对其抗植物病原真菌和杀线虫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200~25μg/mL浓度范围内,化合物8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活性约为50%,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活体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8在50μg/mL浓度下具有与阳性对照嘧菌酯相当的抑菌作用.此外,在温室试管实验中,合成的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在10μg/mL浓度下能显著减少根结数量,抑制率高达90.91%,与阳性对照氟吡菌酰胺相当.综上,氨基烷基萘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农药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抑菌和杀线虫双重功效,研究结果为开发环境友好型多靶点农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氨基烷基萘酚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石珊瑚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terreus SCAU139的聚酮类代谢产物研究
4
作者 张晓勇 赵婷 农旭华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从海洋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植物病原真菌药物先导结构,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一株南沙石珊瑚来源真菌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手段分离鉴定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并结合滤纸片扩散法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抗菌... 为了从海洋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植物病原真菌药物先导结构,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一株南沙石珊瑚来源真菌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手段分离鉴定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并结合滤纸片扩散法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菌株鉴定为Aspergillus terreus,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3-(3-methyl-2-buten-1-yl)-benzaldehyde(1)、terrein(2)、4-hydroxybenzaldehyde(3),monacolin K(4)、butyrolactone I(5)、pernolide D(6)、hydroxysulochrin(7),以上单体化合物对苹果黑点致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菠萝黑心致病菌Curvularia australiensis的生长无明显抑制效果。石珊瑚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聚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来源真菌 聚酮 化学分离 结构鉴定 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