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抗性检测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美琴 刘慧平 +1 位作者 韩巨才 高俊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36,共7页
报道了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离体条件下,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对番茄叶霉病菌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01、2.475、9.067μg/mL;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 报道了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离体条件下,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对番茄叶霉病菌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01、2.475、9.067μg/mL;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0.5、5、50μg/mL。山西晋南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7.4%、70.5%、98.7%;山西吕梁地区与太原地区相对较低,但该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也都超过了30%。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为100%;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前两地为100%,保定为10%;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都超过90%。所有抗性菌株对多菌灵均属于高抗类型,抗性指数超过5000,测不出MIC值;对乙霉威有50%的高抗菌株,抗性指数在100以上;对代森锰锌各地均未发现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指数集中在50左右。对多菌灵与乙霉威具有双重抗性的菌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49.9%,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对3种杀菌剂都具有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多抗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多菌灵 乙霉威 代森锰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美琴 刘慧平 +3 位作者 阎秀琴 张永杰 韩巨才 郝玩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从山西神池山区采集到 30个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fulva (Cooke)Ciferri]菌株 ,测得对多菌灵 (MBC)EC50的平均值为 0 0 978μg/mL ,最低抑制生长浓度 (MIC)值为 0 5 μg/mL。该区从未用过MBC ,以其EC50 的平均值定为敏感基线。从其它... 从山西神池山区采集到 30个番茄叶霉病菌 [Fulviafulva (Cooke)Ciferri]菌株 ,测得对多菌灵 (MBC)EC50的平均值为 0 0 978μg/mL ,最低抑制生长浓度 (MIC)值为 0 5 μg/mL。该区从未用过MBC ,以其EC50 的平均值定为敏感基线。从其它六个地区数十个县市采集分离得到 347个菌株 ,并测定了对MBC的敏感性。有 30 1个菌株属于抗性菌株 ,占总数的 86 7% ,并且 95 %以上的菌株EC50 >10 0 0 μg/mL。晋南和晋北地区的抗性频率最高 ,分别达到97 6 %和 10 0 % ;太原和吕梁地区相对低 ,但也分别达到 74 4 %和 79 6 %。抗性菌株经过多代无药培养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番茄 叶霉病菌 多菌灵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份番茄材料的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宝玲 甘桂云 +2 位作者 王先裕 于琴芝 龙安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1,共8页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56份大、中果型番茄进行烟草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a、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Ty-2、Ty-3、叶霉病抗性基因Cf-9、晚疫病抗性基因Ph-3、枯萎病抗性基因I-2和根结线虫病抗性基因Mi-1 8个抗性基因的检测,对7...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56份大、中果型番茄进行烟草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a、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Ty-2、Ty-3、叶霉病抗性基因Cf-9、晚疫病抗性基因Ph-3、枯萎病抗性基因I-2和根结线虫病抗性基因Mi-1 8个抗性基因的检测,对70份小果型番茄进行Tm-2a、Ty-1、Cf-9、I-2、Mi-1 5个抗性基因的检测。共获得含烟草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a的材料71份;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3个抗性基因方面,含纯合抗性基因Ty-1的材料7份,杂合16份;含杂合抗性基因Ty-2的材料1份;含纯合抗性基因Ty-3的材料5份,杂合7份。真菌性病害方面,含叶霉病抗性基因Cf-9的材料101份;含纯合晚疫病抗性基因Ph-3的材料1份,杂合6份;含枯萎病抗性基因I-2的材料68份;含根结线虫病抗性基因Mi-1的材料45份。供试番茄材料中,DHG-27同时含有7个抗性基因;含有6个抗性基因的材料有5份,分别为:DHG-11、DHG-20、DHG-34、ZHG-8、HG-4;含有5个抗性基因的有HG-3、XHG-352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分子标记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美琴 赵晓军 +1 位作者 刘慧平 韩巨才 《山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66-68,共3页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最高为98.7%;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的抗性频率都超过了90%。所有抗性菌株中没有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代森锰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份吉林省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9
5
作者 金国光 赵亚东 +3 位作者 金京花 朴日花 王金明 张强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2期5-12,17,共9页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196份吉林省水稻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km、Pi-ta、Pi-b、Pi-1和Pi-2等6个基因的检测。其中含Pi-9基因材料79份,含Pi-km基因材料100份,含Pi-ta基因材料100份,含Pi-b基因材料127份,含Pi-1基因材料143份,含P...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196份吉林省水稻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km、Pi-ta、Pi-b、Pi-1和Pi-2等6个基因的检测。其中含Pi-9基因材料79份,含Pi-km基因材料100份,含Pi-ta基因材料100份,含Pi-b基因材料127份,含Pi-1基因材料143份,含Pi-2基因材料163份。同时含6个抗性基因材料有8份,分别是吉粳66号、吉粳105、吉粳111、吉2011TK69、吉2011TK50、吉2011F5、吉2011F7和吉01011;含5个抗性基因材料有48份,含4个抗性基因材料64份,含3个抗性基因材料41份,含2个抗性基因材料16份,含1个抗性基因材料13份,不含抗性基因材料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分子标记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性检测DNA提取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乔宁 阎振鑫 +3 位作者 尼秀梅 代惠洁 竺晓平 孔令广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对传统DNA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得到一种快速提取番茄DNA的方法。综合比较改进法、商品化试剂盒(经典法)和其他试剂盒(快速法)提取番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进法相比经典法提取的DNA质量稍有差别,但用时较少,完全可以满足后续... 通过对传统DNA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得到一种快速提取番茄DNA的方法。综合比较改进法、商品化试剂盒(经典法)和其他试剂盒(快速法)提取番茄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进法相比经典法提取的DNA质量稍有差别,但用时较少,完全可以满足后续PCR试验要求,尤其适用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大规模抗性检测;同时该法无液氮及其他有毒溶剂的加入,不仅节省了试验时间和试验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试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DNA提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灰霉菌对速克灵、多菌灵田间抗性检测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林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32-35,共4页
1995~1996年对山东省10个地市灰霉菌田间抗药性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抗速克灵、多菌灵的菌株。分离测定的458个Botrytiscinerea菌株中,抗速克灵菌株数量为281株,占测定菌珠总数的... 1995~1996年对山东省10个地市灰霉菌田间抗药性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抗速克灵、多菌灵的菌株。分离测定的458个Botrytiscinerea菌株中,抗速克灵菌株数量为281株,占测定菌珠总数的614%,均为低水平抗性菌株。其中282个B.cinerea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菌株已占测定菌株总数的819%,高水平抗性菌株占绝对优势。同时亦检测到对速克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速克灵 多菌灵 检测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害生物对转Bt抗虫植物抗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雒珺瑜 张帅 +3 位作者 王春义 吕丽敏 李春花 崔金杰 《中国棉花》 2014年第6期7-10,共4页
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一部分,抗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的检测或监测技术,为能较早地检测和监测到害虫抗性的产生而及时提出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的... 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一部分,抗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的检测或监测技术,为能较早地检测和监测到害虫抗性的产生而及时提出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 转Bt基因植物 检测 安全评价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丽萍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随着各类农药的不断使用,昆虫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提前监测出昆虫的抗药性,就必须有一套简便、快捷、准确、合理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常用的生物检测法、区分剂量法、生化检测法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法进... 随着各类农药的不断使用,昆虫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提前监测出昆虫的抗药性,就必须有一套简便、快捷、准确、合理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常用的生物检测法、区分剂量法、生化检测法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法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检测方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白僵病抗性检测平台的建立
10
作者 邢东旭 李庆荣 +2 位作者 肖阳 叶明强 杨琼 《广东蚕业》 2016年第2期14-16,共3页
为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靠的家蚕白僵病抗性检测方法,通过对抗性检测过程中病原制备、家蚕选择、浸浴攻毒、数据调查等主要技术环节制定具体操作标准,建立起以浸浴攻毒为核心的抗性检测技术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3个... 为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靠的家蚕白僵病抗性检测方法,通过对抗性检测过程中病原制备、家蚕选择、浸浴攻毒、数据调查等主要技术环节制定具体操作标准,建立起以浸浴攻毒为核心的抗性检测技术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3个试验家蚕品种攻毒后死亡率的标准差较小,调查数据在各重复区间基本一致。该检测平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家蚕白僵病抗性比较和白僵菌菌株毒力评价上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白僵菌 检测平台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_1代法检测棉铃虫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利东 施明 +2 位作者 张凯 陈进 高聪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在具有室内高抗Bt棉棉铃虫品系的前提下,F1代法是检测棉铃虫对Bt棉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的最简捷、快速的生物测定方法。2010-2012年采用F1代法检测了河北省邱县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2年采集的122... 在具有室内高抗Bt棉棉铃虫品系的前提下,F1代法是检测棉铃虫对Bt棉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的最简捷、快速的生物测定方法。2010-2012年采用F1代法检测了河北省邱县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2年采集的122、141及124头田间雄虫中,分别有32、22及43头携带抗性基因,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1(95%置信限CI:0.101~0.162)、0.078(95%CI:0.034~0.122)及0.199(95%CI:0.124~0.274)。2012年采用带毒饲料法测定河北邱县等4个地区Bt棉田间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北邱县棉铃虫种群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RR为19.2倍),明显高于湖北荆州、湖北枣阳和安徽萧县种群的抗性(RR为4.9~9.3倍)。该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单价Bt棉导致田间棉铃虫抗性进化,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棉 棉铃虫 F1代法 基因频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及抗性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世江 赵琪君 +3 位作者 丁怡 李荣玉 文小东 宋星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并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抗性检测,为水稻纹枯病的科学用药及田间抗性种群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从贵州、河南和湖南省7个市(县、区)采集分离的106株水稻纹枯病菌为研究对... 【目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并进行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抗性检测,为水稻纹枯病的科学用药及田间抗性种群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从贵州、河南和湖南省7个市(县、区)采集分离的106株水稻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建立敏感基线;以敏感基线值的10倍对2018和2019年采集的水稻纹枯病菌进行丙环唑抗性检测。【结果】供试106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022~1.561μg/mL,EC50均值为0.731±0.031μg/mL。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且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W=0.985,P=0.257>0.05),可将EC50均值0.731±0.031μg/mL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参考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2018和2019年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仍表现敏感,仅发现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18MT2)。【结论】田间水稻纹枯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仍较高,可继续使用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丙环唑 敏感基线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葡萄孢对腐霉利的抗性分子机制及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远 沈瑶 +4 位作者 汪汉成 戴德江 沈颖 吴鉴艳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6,共7页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B.cinerea腐霉利高抗基因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浙江省草莓B.cinerea群体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高达71.5%,以低抗菌株为主。抗药性菌株的BcOS1基因上存在3种类型的突变:第Ⅰ类为BcOS1基因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为AG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le,I)突变为丝氨酸(Ser,S);第Ⅱ类为BcOS1基因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为AA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le,I)突变为天冬酰胺(Asn,N)。这两类单点突变均导致B.cinerea对腐霉利表现低或中水平抗性。第Ⅲ类包含两个连锁的突变位点,第369位和第373位密码子分别由CAG和AAC突变为CCG和AGC,导致氨基酸分别由谷氨酰胺(Gln,Q)和天冬酰胺(Asn,N)突变成脯氨酸(Pro,P)和丝氨酸(Ser,S),使得B.cinerea对腐霉利表现高水平抗性。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检测技术可在63℃恒温条件下,在50 min内完成对腐霉利高抗菌株Q369P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0×10^(−3) ng/μL,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本研究结果可为腐霉利在草莓灰霉病防治上的科学使用及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腐霉利 机制 环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白纹伊蚊对三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检测诊断剂量的建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景鹏 陈翰明 马雅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建立中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抗性检测的诊断剂量。【方法】应用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制作不同浓度的药膜滤纸,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对3... 【目的】建立中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抗性检测的诊断剂量。【方法】应用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制作不同浓度的药膜滤纸,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记录1 h的击倒数和24 h的死亡数。应用Excel 2007和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制作杀虫剂的毒力回归线,计算各自的LC_(50)和LC_(99)值。以2倍LC_(99)值作为区分抗性和敏感种群的诊断剂量,制作药膜滤纸,接触筒法生物测定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成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的LC_(50)值分别为0.00619%,0.01403%和0.05009%,LC_(99)值分别为0.05175%,0.11859%,和0.53165%,相对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0.1035%,0.2372%和1.0633%。应用上述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诊断剂量测定的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死亡率分别为22.58%,36.29%和40.83%,表明该种群对这3种菊酯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诊断剂量可作为该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 接触筒法 诊断剂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的简便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的抗菌性检测
15
作者 李素芳 《中国茶叶》 2002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茶皂素 简便制备 检测 T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病害抗性检测新方法
16
作者 徐迟默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5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检测 新方法 香蕉根结线虫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 线虫病害 研究应用 乌干达 人工培养 有效途径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煜 李正玲 +6 位作者 王震 张彬 王会伟 李金秀 李金榜 胡琳 常东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77,共8页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4、Fhb5和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Fhb2、Fhb4、Fhb5和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Fhb1、Fhb2、Fhb4基因和Fhb1、Fhb2、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Fhb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南部麦区 赤霉病 鉴定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小飞蓬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加军 宋小玲 +1 位作者 强胜 耿贺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7-189,共3页
采用温室生物测定法建立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性检测方法。小飞蓬幼苗长至5~7叶期,单株移栽,15~20叶时,按不同浓度处理喷施草甘膦。用药后3d进行第一次观察,记录各浓度的药害症状,并划分药害级别。以后每隔4d记录1次,药害级别转... 采用温室生物测定法建立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性检测方法。小飞蓬幼苗长至5~7叶期,单株移栽,15~20叶时,按不同浓度处理喷施草甘膦。用药后3d进行第一次观察,记录各浓度的药害症状,并划分药害级别。以后每隔4d记录1次,药害级别转化为药害综合指数。当不同处理间的药害症状有极显著差异时进行鲜重和干重的测定。分别以所获得的药害综合指数、鲜重、干重和药剂剂量的对数进行回归,所有的数据都用log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两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证实采用药害分级、鲜重、干重的方法都能较好地反映小飞蓬受害情况和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间的关系,但药害分级的方法是3种方法中重复性最好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小飞蓬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田间种群Bt毒素Cry1Ac抗性基因频率的估算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海燕 杨亦桦 +2 位作者 武淑文 杨亚军 吴益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改进的F1筛查法检测了2005年采自华北地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田间种群对Bt毒素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2005年从河南安阳和河北沧县转Bt基因抗虫棉上采集二代棉铃虫卵,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2龄幼虫,用1μg/cm2的... 采用改进的F1筛查法检测了2005年采自华北地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田间种群对Bt毒素Cry1Ac的抗性基因频率。2005年从河南安阳和河北沧县转Bt基因抗虫棉上采集二代棉铃虫卵,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2龄幼虫,用1μg/cm2的Cry1Ac活化毒素进行初筛,将初筛存活成虫与室内筛选的GYBT抗性品系成虫进行单对杂交,并用区分剂量(2·5μg/cm2)对F1代进行检测。经检测,2005年河南安阳棉铃虫种群和河北沧县棉铃虫种群对Cry1Ac抗性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分别为1·4×10-3和1·5×10-3。用毒素涂表法测定了2004、2005年采自河南安阳、河北高阳、河北沧县、新疆阿克苏和新疆沙湾棉铃虫田间种群对Cry1Ac活化毒素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华北棉区与新疆内陆棉区棉铃虫种群对Cry1Ac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8倍)。总体上,我国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Cry1Ac还未产生明显抗性,抗性基因频率处于正常水平。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尽快启动全国性的早期抗性检测和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转BT基因棉 Bt长内毒素 CRY1AC 等位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BYDV抗性的印迹杂交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彦宏 李润植 +3 位作者 刘征 焦芳婵 毛雪 张东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5-320,共6页
大麦抗黄矮病毒 (BYDV)育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就是常规生物学抗性检测技术不能准确地进行抗性检测和抗性基因筛选。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以大麦黄矮病毒 PAV株系和 RPV株系基因组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为探针 ,应用斑点印迹杂交分析技术 ... 大麦抗黄矮病毒 (BYDV)育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就是常规生物学抗性检测技术不能准确地进行抗性检测和抗性基因筛选。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 ,以大麦黄矮病毒 PAV株系和 RPV株系基因组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为探针 ,应用斑点印迹杂交分析技术 ,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有效的 BYDV抗性检测方法和抗性基因 (Yd2 )的筛选方法 ;同时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大麦 BYDV抗性检测的较为有效的带毒蚜虫饲养和管理方法。选用了 12个已知抗性和基因型的大麦品种 (系 )进行抗性检测 ,结果证实了这一抗性检测技术体系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矮病毒 蚜虫 Yd2基因 检测 斑点印迹杂交 BYDV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