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尹芳蕊 庞春艳 +3 位作者 吕凤凤 张文兰 赵剑波 王永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761,共5页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N组6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抗核抗体谱及抗C1q抗体的差异;比较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3种抗体阳性的LN患者(三阳性LN组)和非抗体阳性的LN患者(非三阳性LN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40.00%,非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21.67%,2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非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67%,2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8.33%,非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40.00%,2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其余抗体U1-snRNP、SmD1、Jo-1、SSA/Ro60kD、SSA/Ro52kD、SSB、scl-70、CENP-B和P0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与非三阳性LN组患者年龄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三阳性LN组降低(P<0.05)。三阳性LN组和非三阳性LN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是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三抗体阳性可提高LN的诊断率,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和血液系统方面损害更严重,肾疾病活动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抗体 双链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红先 罗贵有 +1 位作者 何林 岳化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32-933,共2页
目的:分析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测中的敏感性,并且探讨AnuA、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同时... 目的:分析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检测中的敏感性,并且探讨AnuA、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病人血清抗Sm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是59%,其与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66例SLE患者血清AnuA与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和P<0.05),与补体C3呈明显负相关,P<0.01,但与补体C4无相关性。结论:检测抗核小体抗体较检测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更敏感,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1 位作者 温怀凯 郑兴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抗组蛋白抗体。结果:A nuA、抗组蛋白、抗Sm D1、抗dsD N 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2.0%、82.0%、44.0%,特异性分别为90.0%、85.0%、85.0%、100%,诊断效率分别为77.1%、48.6%、82.9%、60.0%。C3、C4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球蛋白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 nuA与SLE的活动性相关;A nuA在SLE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诊断抗组蛋白、抗dsD N A抗体阴性的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双链DNA(dsDNA)抗体 抗体测定 DSDNA抗体 组蛋白抗体 SLE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玮 曾凡钦 +1 位作者 李伯有 范瑞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eoxyribonucleaseⅠ,DNaseⅠ)的活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DNA-甲基绿比色法测定其血清DNaseⅠ的活性。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肾脏损害、血管炎及补体下降相关;SLE患者组血清DNaseⅠ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浓度与DNaseⅠ的活性成负相关。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核小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可能原因是DNaseⅠ的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小体抗体 脱氧酸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燕 王许娜 +2 位作者 朱伟涛 刘东伟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3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欧蒙斑点法检测31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4%(107...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欧蒙斑点法检测31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4%(107/311)、37.9%(118/311),均高于抗Sm抗体的21.3%(66/311)(χ2分别为13.46,20.87,P<0.05),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一致阳性率分别5.5%(17/311)和10.0%(3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1,22,2,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检测可作为抗Sm抗体的重要补充,尤其对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可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意义
6
作者 陈瀑 钟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7-188,21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 8例SLE患者 ,4 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 ,2 0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 8例SLE患者 ,4 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 ,2 0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 74 .1%。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而其它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ANuA可以作为除抗dsDNA和抗Sm以外的诊断SLE和判断SLE活动期的一种新的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钟旭辉 黄建萍 杨霁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的根本机制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外周血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通过自身抗体一自身抗原的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肾脏是系统性红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的根本机制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外周血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通过自身抗体一自身抗原的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狼疮性肾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儿的预后。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其血中抗体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活动性指标等密切相关。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什么途径导致肾脏损害?综合相关文献,自身抗体导致狼疮性肾炎主要有3种可能机制,以下分别加以介绍,并着重叙述抗体通过核小体介导与肾脏结合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自身抗体 狼疮性肾炎 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 DS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 肾脏损害 活动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2-782,共1页
抗干燥综合征B型抗体B type Sjögren's syndrome antibody(SSB)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b)抗可提取核抗原anti⁃extr... 抗干燥综合征B型抗体B type Sjögren's syndrome antibody(SSB)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hyroid microsomal antibody(TMAb)抗可提取核抗原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 anti⁃streptolysin O(A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抗体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溶血性链球菌 抗体 中英文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