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建立与冠心宁片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木兰 潘永明 +4 位作者 金敏 徐孝平 王德军 马全鑫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采用3种诱导剂分别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观察冠心宁片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采用1.5μmol/L苯肼、80μmol/L花生四烯酸和5 mg/L普纳替尼建立活体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用冠心宁片、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干预,观察尾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目的采用3种诱导剂分别建立斑马鱼血栓模型,观察冠心宁片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采用1.5μmol/L苯肼、80μmol/L花生四烯酸和5 mg/L普纳替尼建立活体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用冠心宁片、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干预,观察尾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法对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计算预防血栓药效。结果苯肼、花生四烯酸和普纳替尼诱导后斑马鱼尾静脉血栓明显增加和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01),同时冠心宁片均能显著对抗这三种模型的血栓形成,其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和预防血栓药效均明显增加(P<0.001),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IC50分别为44.32、138.5和459.5 mg/L。结论苯肼、花生四烯酸和普纳替尼均能建立不同形成机理的斑马鱼血栓模型,而冠心宁片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且其抗血栓机制存在多靶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片 血栓模型 斑马鱼 抗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凝血因子FⅨa-FⅧa复合物结合位点的新型抗栓抗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天瑶 蒋时枫 +3 位作者 徐沁 刘俊岭 党素英 樊雪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3-1141,共9页
目的·制备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关键的凝血因子Ⅸa(coagulation factorⅨa,FⅨa)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抗栓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小鼠、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细胞表达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抗FⅨa单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关键的凝血因子Ⅸa(coagulation factorⅨa,FⅨa)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抗栓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小鼠、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细胞表达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抗FⅨa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筛选与FⅨa具有高亲和力的单抗,利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评估单抗的抗栓效果;然后利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其对FⅨa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蛋白对接的方法预测抗体与FⅨa相互作用可能的结合位点,并通过竞争实验(间接通过发色底物法)对这一结合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制备得到1种高亲和力抗FⅨa的单克隆抗体FⅨa-4;虽然它不影响PT和FⅨa的酶活性,但可显著延长APTT至88.8 s,是对照组(25.5 s)的3.5倍,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蛋白-蛋白对接预测结果发现,FⅨa-4不直接与FⅨa的底物催化位点结合,而是占据了FⅨa和FⅧa的结合区域。竞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FⅨa-4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FⅩa的生成,FⅨa-4的浓度达到400 pmol/L即可使FⅩa的生成几乎完全被抑制,而FⅧa可纠正抗体的抑制作用达到近50%。结论·获得抗FⅨa的单抗FⅨa-4;FⅨa-4与FⅧa竞争性结合FⅨa阻碍了FⅧa-FⅨa复合物形成,阻断FⅩ向FⅩa的转化,该抗体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抗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Ⅸa 单克隆抗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酶活性 凝血因子Ⅷa 抗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新近,主要作用于活化的凝血因子(FXa,FVa 和 FVIIIa)或凝血酶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发展,高度选择性、活性型、基因重组型以及具有多价抗丝氨酸蛋白酶作用的产品相继问世。在抗栓作用剂量范围内,新一代抗凝药物的优点更趋于理想化,包括出... 新近,主要作用于活化的凝血因子(FXa,FVa 和 FVIIIa)或凝血酶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发展,高度选择性、活性型、基因重组型以及具有多价抗丝氨酸蛋白酶作用的产品相继问世。在抗栓作用剂量范围内,新一代抗凝药物的优点更趋于理想化,包括出血副作用小,不明显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影响血小板机能和数量,不依赖抗凝血酶Ⅲ(ATIII)或肝素辅因子Ⅱ(HCII)等内源性辅因子,保护和增强纤溶活力和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机能等。其中部分药物尚处于实验研究或Ⅰ期临床阶段,现将该类新药和微剂量肝素的应用作一介绍,供临床抗栓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治疗 抗栓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抗凝血酶Ⅲ 重组型 抗凝药物 纤溶酶 凝血酶原时间 临床阶段 凝血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