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工艺对1933铝合金锻件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张新明 +3 位作者 刘胜胆 欧军 徐敏 钟奇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7-1534,共8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双悬臂梁实验(DCB)、晶间腐蚀实验和剥落腐蚀实验研究时效工艺对1933铝合金锻件抗应力腐蚀(SCC)、抗晶间腐蚀(IGC)和抗剥落腐蚀(E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6(120℃,24 h)... 采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双悬臂梁实验(DCB)、晶间腐蚀实验和剥落腐蚀实验研究时效工艺对1933铝合金锻件抗应力腐蚀(SCC)、抗晶间腐蚀(IGC)和抗剥落腐蚀(E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6(120℃,24 h)时效状态下,1933铝合金锻件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最强,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SCC仅为8.95 MPa.m1/2。经(110℃,6 h)+(160℃,8 h)和(110℃,12 h)+(170℃,8 h)双级时效后,KISCC分别上升至23.84和27.56 MPa.m1/2,锻件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显著提高。而经(110℃,12 h)+(180℃,6 h)时效后,抗应力腐蚀性能的提高伴随着较大幅度的强度损失和塑性损失。锻件在各时效状态下,晶间腐蚀形式为点蚀,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同时,锻件具有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T6时效时,锻件的剥蚀等级为EC级;经双级时效后,其剥蚀等级均在EA+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3铝合金 锻件 抗应力腐蚀性 抗晶间腐蚀性能 抗剥落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质量分数对Al-1.0Mg-1.0Si-0.6Mn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名鑫 邓运来 +1 位作者 张臻 唐建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实验、晶间腐蚀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SEM和TEM等方法,研究Cu质量分数对Al-1.0Mg-1.0Si-0.6Mn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1.0Mg-1.0Si-0.6Mn合金中Cu质量分数由0.01%逐渐增加至1.12%,其达... 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实验、晶间腐蚀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SEM和TEM等方法,研究Cu质量分数对Al-1.0Mg-1.0Si-0.6Mn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1.0Mg-1.0Si-0.6Mn合金中Cu质量分数由0.01%逐渐增加至1.12%,其达到峰值时效所需时间逐渐减少,且峰值时效(T6态)硬度明显增加;随着Cu质量分数的增加,峰时效状态合金的抗拉强度由357.7 MPa逐渐增加至452.2 MPa,抗拉强度提升94.5 MPa,这是因为随着Cu质量分数增加,晶内析出相数量逐渐增多且尺寸逐渐减小,使得沉淀强化效果逐渐增强;Cu质量分数增加使粗大相AlFeMnSi的数量逐渐增加,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增大,合金的断后伸长率和抗晶间腐蚀性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质量分数 Al-1.0Mg-1.0Si-0.6Mn合金 抗拉强度 析出相 抗晶间腐蚀性能 粗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6000系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汉辉 陈瑞芳 +5 位作者 许晓静 王天伦 张劲松 张可人 黄鹏 范佳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3-45,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Mn元素对Al-0.91Mg-0.81Si-1.02Cu-xMn-0.2Zr-0.02Sr铝合金热压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Mn元素含量在显著细化合金晶粒的同时会降低合金晶粒的等轴度。当Mn元素含量...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Mn元素对Al-0.91Mg-0.81Si-1.02Cu-xMn-0.2Zr-0.02Sr铝合金热压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Mn元素含量在显著细化合金晶粒的同时会降低合金晶粒的等轴度。当Mn元素含量达0.7%时,若再加入Mn元素,合金晶粒尺寸的变化不大,但合金的抗拉强度会降低。Mn元素会大幅提高合金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综合考虑Mn元素对合金抗拉性能、晶粒尺寸和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在合金中加入0.7%左右的Mn元素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0系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抗晶间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