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播前种子处理有利于抗旱增产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永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1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播前种子处理 抗旱增产 小麦 粮食生产 四川盆地 减产 春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湿性粉剂对大豆抗旱增产的影响
2
作者 徐莺 马瑞 韩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年第15期22-23,共2页
1试验目的 试验研究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湿性粉剂在大豆上抗旱增产的效果,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可湿性粉剂 抗旱增产 乙酰氧基 苯甲酸 大豆 试验目的 大面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喷施阿斯匹林米醋混合液抗旱增产
3
作者 陈茂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8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果树 施肥效果 阿斯匹林米醋混合液 抗旱增产效果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技术抗旱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刚 水建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年第21期18-18,共1页
马铃薯不同覆膜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膜覆盖抗旱增产技术效果最好,与露地对照相比,土壤温度提高5.10℃,土壤水分提高4.60%~8%,平均产量增加40.70%,且对一年生杂草有显著的防除效果,平均防效率达到95.40%,并能有效减少青头薯的形成。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增温保墒 抗旱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宁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的抗旱增产效果研究
5
作者 李会宾 李秉强 +4 位作者 王琳 常喜玲 高亚飞 李小芬 张金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为旱作区冬小麦的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探讨适合静宁县山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全膜不覆土小麦和膜侧小麦,露地小麦的抗旱效果最差。[结论]全膜覆土... [目的]为旱作区冬小麦的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探讨适合静宁县山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全膜不覆土小麦和膜侧小麦,露地小麦的抗旱效果最差。[结论]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可实现多茬栽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小麦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覆膜方式 抗旱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旱地龙在农作物上抗旱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颖 赵晋蓉 +2 位作者 苑刚峰 班桂琴 魏美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粮食、油料、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上使用FA旱地龙的结果表明 ,FA旱地龙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增强作物抗寒、抗旱、抗干热风等抗逆性能 ,减轻灾害 ,提高农作物产量。
关键词 FA旱地龙 农作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抗旱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玉米制种抗旱增产播种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兵 《垦殖与稻作》 CAS 1997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播种 制种 抗旱增产效果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补灌技术的抗旱增产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广才 李福 +2 位作者 张静 单秀章 陈广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甘肃旱作农业区有效降水稀少,且春旱和夏伏旱的频率很高.即使推广应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顶凌覆膜”等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春夏连旱也常常导致玉米、马铃薯、瓜类等春播作物生长中后期严重受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甘肃旱作农业区有效降水稀少,且春旱和夏伏旱的频率很高.即使推广应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顶凌覆膜”等降水高效利用技术,春夏连旱也常常导致玉米、马铃薯、瓜类等春播作物生长中后期严重受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注水补灌技术是通过“农用注水补灌机”将运到地边的(或集雨水窖里的)水利用注水枪对作物根部进行集中注水补灌、集中根部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灌技术 集中注水 抗旱增产效果 高效利用技术 有效降水 春播作物 根部施肥 旱作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棕壤旱地抗旱增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士友 迟振岩 +2 位作者 姜同发 王钟经 侯庆福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61-266,共6页
对胶东棕壤旱地抗旱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翻打破浅淀层、秸草覆盖,以及施用有机肥料对蓄水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显著,可获大幅度增产效果。多处定位试验的最优处理的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总产分别较对... 对胶东棕壤旱地抗旱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翻打破浅淀层、秸草覆盖,以及施用有机肥料对蓄水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显著,可获大幅度增产效果。多处定位试验的最优处理的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总产分别较对照增加29.2%,32.3%及20.3%。春田的常规耕作措施亦有明显效果。深翻60cm和挖深40cm丰产沟每亩添加秸草200kg打破浅淀层效果较好而后效期长。花生、玉米生长期间覆盖秸草以每亩200~300kg为宜。亩施有机肥2500~4000kg,可获较高产量。春田的常规耕作措施中,早冬耕,春季顶凌耙耢的保墒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榨壤 旱地 抗旱增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深松保墒小麦抗旱增产技术及其推广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20期48-48,共1页
农机深松保墒小麦抗旱增产是在深松的基础上,一次性地完成土壤深松、分层施肥、种植带开沟碎土、小麦宽幅精播、起垄筑畦、镇压等多项作业,是一项节本、增产、节能、降耗、省心、环保的先进耕作技术,要大力推广。
关键词 农机深松 小麦 抗旱增产 推广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对红富士苹果抗旱增产效果明显 被引量:1
11
《中国果业信息》 2006年第12期54-54,共1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油菜素内酯对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明其对苹果抗旱增产的作用,以期为苹果抗旱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抗旱增产效果 红富士苹果 油菜素内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丰产栽培技术 研究人员 资源环境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Vn配套抗旱增产无公害栽培新技术
12
作者 宫钦安 张风英 +5 位作者 隋玉荣 蒋玉英 张丰奇 韩建林 张京林 柳玉龙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共2页
芋头Vn配套抗旱增产无公害栽培新技术,比传统"一次性起垄深栽"和"小畦浅栽"技术分别增产31.6%和34.2%,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在莱阳市累计推广面积已达36万亩以上,总增芋头90000t,增值1.08亿元.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关键词 芋头 抗旱增产机理 无公害栽培 播种覆膜 V形沟 n形垄 品种选择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市深松抗旱增产技术分析
13
作者 郭俊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抚顺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属于长白山支脉西南延续部分,龙岗山脉是全市地貌主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格局,就是大家常说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抚顺市共有耕地12.06万hm^2,其中玉米种植... 抚顺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属于长白山支脉西南延续部分,龙岗山脉是全市地貌主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格局,就是大家常说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抚顺市共有耕地12.06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7万hm^2左右。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大力试验、示范、推广深松耕作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析 抗旱增产 深松 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种植面积 耕作技术 抚顺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旱地甘蔗抗旱增产综合技术
14
《广西蔗糖》 1997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旱地 甘蔗 抗旱增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老旱区抗旱增产增收的措施与技术
15
作者 段志康 罗峰 +1 位作者 崔德敏 廖洪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10,共2页
南充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处四川东北部干旱腹心地带,十年十旱。年复一年,年甚一年的旱灾,给南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阻滞了南充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在长期坚持与旱灾作抗争的过程中,当地人民逐步... 南充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处四川东北部干旱腹心地带,十年十旱。年复一年,年甚一年的旱灾,给南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阻滞了南充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在长期坚持与旱灾作抗争的过程中,当地人民逐步积累、总结和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和办法,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抗旱增产 技术 旱区 农民脱贫致富 四川东北部 抗旱措施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旱增产的种子处理
16
作者 冷惠兰 《农村实用技术》 1999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抗旱增产 旱地小麦 小麦种子 种子处理 叶绿素含量 植株生长状况 过磷酸 水分状况 有效磷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增产的治本之策——保护性耕作
17
作者 张洪涛 庄晓军 《农机科技推广》 2007年第6期33-34,共2页
2006年,辽宁阜新市遭遇20年来最为严重的伏旱。7月初至8月中下旬,全市平均降雨量只有68.8mm,仅为常年平均值的1/3,然而,保护性耕作则充分显示出了抗旱增产效果。监测结果表明,传统耕作玉米最高亩产量只有250~300kg,部分地块... 2006年,辽宁阜新市遭遇20年来最为严重的伏旱。7月初至8月中下旬,全市平均降雨量只有68.8mm,仅为常年平均值的1/3,然而,保护性耕作则充分显示出了抗旱增产效果。监测结果表明,传统耕作玉米最高亩产量只有250~300kg,部分地块甚至绝收;而相邻的保护性耕作玉米的长势良好,亩产均达500k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增产效果 保护性耕作 平均降雨量 监测结果 传统耕作 亩产量 阜新市 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深松在小麦抗旱增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8
作者 孙曙光 李金磊 张佩 《农业装备技术》 2019年第2期25-26,共2页
机械化深松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土壤实效性,由于连年耕作土地压实,雨水径流现象比较明显,而目前旋耕深度只有12 cm左右,不能打破犁底层,制约了作物根系下扎,成为制约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改善土壤状况在小麦抗旱增产生产的过程中... 机械化深松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土壤实效性,由于连年耕作土地压实,雨水径流现象比较明显,而目前旋耕深度只有12 cm左右,不能打破犁底层,制约了作物根系下扎,成为制约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改善土壤状况在小麦抗旱增产生产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深松 小麦抗旱增产 重要意义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増糖增产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丽涛 张保青 +4 位作者 朱秋珍 李志刚 王维赞 陈务佳 李杨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 研究应用飞机大规模喷施抗旱型增糖增产剂的实际效果,为在生产上提高甘蔗的抗旱性,实现增产增糖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08/2009和2009/2010两个年度于广西蔗区甘蔗生长后期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共2 400 hm2,以后分别调查其对甘蔗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后甘蔗绿叶数和叶绿素都有所增加,并提高了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甘蔗纤维分和蔗糖分,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其中以2009~2010年度喷施50 d时表现最为明显,新植和宿根蔗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2.23%(绝对值,下同),新植蔗增糖效果优于宿根蔗;不同时期总平均甘蔗蔗糖分比对照提高1.33%。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一定的提高,平均甘蔗产量比对照增加14.3%,以宿根蔗增产效果优于新植蔗。应用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可以防止甘蔗叶片早衰,实现增糖增产,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型增糖增产 蔗糖分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45cm垄上双条栽培抗旱又增产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咏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6期4-4,共1页
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推广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增效作用。2007年逊克县经历了夏伏连旱,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明显降雨,全县35万亩耕地采用了45cm垄上双条栽培技术的大豆平均每亩产量为112.7kg,分别... 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推广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增效作用。2007年逊克县经历了夏伏连旱,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明显降雨,全县35万亩耕地采用了45cm垄上双条栽培技术的大豆平均每亩产量为112.7kg,分别比53cm、60cm、66cm垄上双条栽培的大豆,每亩增产大豆13.4kg、19.5kg和23kg,增产幅度分别为13.4%、20.0%、25.5%。由此看出随着垄距增大,大豆产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产量 抗旱增产 北部地区 黑龙江省 增效作用 逊克县 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