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初报刊媒介抗日舆论的形成——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中心
1
作者 代祥 唐仁义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报刊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是促进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甲午战争后,报刊媒介对日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师日”到“反日”“抗日”的转变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初,尤其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日本的侵华野心更... 报刊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是促进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甲午战争后,报刊媒介对日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师日”到“反日”“抗日”的转变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初,尤其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日本的侵华野心更加明显,报刊媒介中的抗日言论也日趋激烈,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退让政策遭到报刊舆论的谴责和抨击;二是全社会主张武力抗日的言论日趋坚定;三是坚持全面、长期的抗战舆论日渐成熟。30年代报刊媒介日趋激烈的抗日言论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基础,也为此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媒介 抗日舆论 “一·二八”淞沪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宣传
2
作者 李胜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130-131,共2页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之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之后,《生...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之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办刊宗旨发生很大变化,以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成为一份著名的新闻时政刊物。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宣传做一考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周刊 “九一八”事变 抗日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