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初期武汉抗日文化述略
1
作者 陈乃宣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6-28,共3页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武汉是南京到重庆的中转站,决定迁都的第二天,各国驻华使节均移驻武汉。11月30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委也相继移驻武汉。一时间,国民党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重要人物,也都集中在武汉。八...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武汉是南京到重庆的中转站,决定迁都的第二天,各国驻华使节均移驻武汉。11月30日,国民政府所属各部、委也相继移驻武汉。一时间,国民党党、政、军、财、文等方面的重要人物,也都集中在武汉。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迁汉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来到武汉,第三党、救国会的领导人也来到武汉,武汉成了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作为全国临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武汉,对全国各地的文化人颇有吸引力,大批文化机关、团体和文化人士从各地纷纷涌向武汉,成为武汉抗战初期文化运动的中坚。截至1937年底止,到汉的文化团体多达100—200个,各类文化人多达1000人以上。真可谓精英荟萃,群彦毕集,武汉成了全国新的文化中心。一、武汉抗日文化的勃兴各种文化团体和各类文化人汇集武汉,使武汉抗日文化勃然业盛起来,武汉抗日文化勃兴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中国共产党 抗战初期 国民政府 文化 文化团体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文化中心 抗日文化宣传 抗战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抗战初期武汉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
2
作者 樊蕴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1937年底上海、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通常称之为武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使全国文化界突破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在一切为了抗战这一共同目... 自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为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1937年底上海、南京失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通常称之为武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使全国文化界突破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在一切为了抗战这一共同目标下促成了文化界大团结的新局面。这种大团结的气氛在武汉时期表现最为突出,使沉寂多年的武汉出现了一个抗战文化蓬勃发展的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周恩来 董必武 历史功绩 文化工作 主要表现 文艺工作者 抗日文化宣传 知识分子 政治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