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评“救国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
- 1
-
-
作者
郭绪印
盛慕真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4-10,共7页
-
文摘
“救国会”全称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日战争期间,它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改称中国人民救国会。新中国成立后,该会以救国的历史任务已完成而宣布结束。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后,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救国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政府
政治主张
坚持抗战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南京政府
抗日救亡运动
蒋介石政府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二九运动史若干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杨树先
-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7-71,共5页
-
文摘
抗日救国,是一二九运动的出发点和落点:海峡两岸历史学家对这个运动的历史评价具有基本的共识 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历史上,特别是在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到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一二九运动鲜明地显示了抗日救国的性质。这个运动的矛头是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之后,继而于1935年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阴谋蚕食华北,并进而妄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侵略的行径。保卫华北,保卫北平、天津。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抗日战争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抗日救国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海峡两岸
学生运动
历史地位
九一八事变
基本的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九一八、一二八事变中陈独秀同中共合作的倡议
- 3
-
-
作者
任建树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1,共4页
-
文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
-
关键词
陈独秀
九一八事变
中间势力
国民会议
国民党政府
抗日救国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苏维埃运动
反蒋抗日
中共中央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良渚文化的最早发现者施昕更
- 4
-
-
作者
施时英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29-130,共2页
-
文摘
良渚文化的最早发现者施昕更施时英“良渚文化”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大湖流域,它为研究我国史前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历程起着板其重要的作用。“良渚文化”的最早发现人之一就是我的爷爷──施昕更。爷爷于1912年出生在浙江省余杭市良堵镇。初名兴根...
-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博物馆
考古发掘
发现者
地质矿产
古文化遗址
讲解工作
平凡的事
发掘报告
抗日救国运动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西安事变史料选辑
- 5
-
-
-
出处
《文博》
1997年第1期84-91,共8页
-
-
关键词
西安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委员长
抗日联军
党中央委员会
杨虎城
和平会议
统一战线
中央政府
抗日救国运动
-
分类号
K26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