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代中国的“亡国奴”身份抗争与抗日动员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雄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45,共12页
亡国奴"这一称谓上承甲午战争后清朝士人的"亡国灭种"想象,下接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及朝野各方的宣传动员,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加深而日益深入人心,在近代民族动员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亡国则为奴"的观念...
亡国奴"这一称谓上承甲午战争后清朝士人的"亡国灭种"想象,下接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及朝野各方的宣传动员,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加深而日益深入人心,在近代民族动员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亡国则为奴"的观念形成和固化于各种相关文艺与历史叙事中。国人对"亡国奴"身份的焦虑是20世纪上半叶社会集体恐慌和耻辱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亡国奴"身份的抗争则在抗日民族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奴”
身份想象
身份焦虑
身份抗争
抗日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变革与抗日动员
被引量:
2
2
作者
尹志兵
侯秀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在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发展存在着外行领导外行、知识分子难以融入群众、艺术至上等问题,影响了戏剧运动的开展。直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确定为党的文艺政策后,才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华北...
在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发展存在着外行领导外行、知识分子难以融入群众、艺术至上等问题,影响了戏剧运动的开展。直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确定为党的文艺政策后,才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华北抗日根据地及时学习《讲话》精神,经过深入地教育、动员,文艺工作者开始“下乡”“入伍”,主动融入工农兵群众,抗战戏剧的内容与形式也开始向通俗化、大众化方向转变。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华北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使戏剧逐渐融入群众生活,成为唤醒民众、教育民众、战胜敌人的思想武器,对抗日根据地建设与抗日动员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华北
抗日
根据地
抗战戏剧
抗日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造马大善人:1934年马元章《神道碑》建造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
1
3
作者
尚季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1920年12月16日(农历11月7日),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发生,哲合忍耶教派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马元章遇难。1934年,国民政府军政要人为其建造《神道碑》,该碑内容极力赞颂马元章及其弟马元超的杰出事功。马元章饱读宗教和儒家经典,深谙时...
1920年12月16日(农历11月7日),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发生,哲合忍耶教派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马元章遇难。1934年,国民政府军政要人为其建造《神道碑》,该碑内容极力赞颂马元章及其弟马元超的杰出事功。马元章饱读宗教和儒家经典,深谙时局,融爱国与爱教为一体,主张和平传教,推崇回汉团结,富有民族大义。抗战爆发后,西北地区有日、英、俄角逐,边疆局势堪忧。国民政府正是认识到马元章的价值,力图通过其社会影响来控御西北回族军阀,瓦解列强侵略野心,调动回汉民众同仇敌忾,一致抗日,建立稳定的西北抗战大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元章
海原大地震
神道碑
回汉友好
抗日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中国的“亡国奴”身份抗争与抗日动员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雄威
机构
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45,共12页
文摘
亡国奴"这一称谓上承甲午战争后清朝士人的"亡国灭种"想象,下接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及朝野各方的宣传动员,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加深而日益深入人心,在近代民族动员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亡国则为奴"的观念形成和固化于各种相关文艺与历史叙事中。国人对"亡国奴"身份的焦虑是20世纪上半叶社会集体恐慌和耻辱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亡国奴"身份的抗争则在抗日民族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亡国奴”
身份想象
身份焦虑
身份抗争
抗日动员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变革与抗日动员
被引量:
2
2
作者
尹志兵
侯秀华
机构
南京大学中日历史问题研究中心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思政部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文摘
在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发展存在着外行领导外行、知识分子难以融入群众、艺术至上等问题,影响了戏剧运动的开展。直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确定为党的文艺政策后,才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华北抗日根据地及时学习《讲话》精神,经过深入地教育、动员,文艺工作者开始“下乡”“入伍”,主动融入工农兵群众,抗战戏剧的内容与形式也开始向通俗化、大众化方向转变。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华北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使戏剧逐渐融入群众生活,成为唤醒民众、教育民众、战胜敌人的思想武器,对抗日根据地建设与抗日动员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华北
抗日
根据地
抗战戏剧
抗日动员
Keywords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
North China’s Anti-Japanese Base Area
Anti-Japa⁃nese Drama
Anti-Japanese Mobilization
分类号
J892.0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造马大善人:1934年马元章《神道碑》建造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
1
3
作者
尚季芳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文献资料整理研究>(批准号:16AZD037)
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重大培育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文献资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批准号:SKZD15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20年12月16日(农历11月7日),震惊中外的海原大地震发生,哲合忍耶教派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马元章遇难。1934年,国民政府军政要人为其建造《神道碑》,该碑内容极力赞颂马元章及其弟马元超的杰出事功。马元章饱读宗教和儒家经典,深谙时局,融爱国与爱教为一体,主张和平传教,推崇回汉团结,富有民族大义。抗战爆发后,西北地区有日、英、俄角逐,边疆局势堪忧。国民政府正是认识到马元章的价值,力图通过其社会影响来控御西北回族军阀,瓦解列强侵略野心,调动回汉民众同仇敌忾,一致抗日,建立稳定的西北抗战大后方。
关键词
马元章
海原大地震
神道碑
回汉友好
抗日动员
Keywords
Ma Yuanzhang
Haiyuan Earthquake
Shengdaobei
Friendship between Hui and Han
Anti-Japanese Mobilization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6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代中国的“亡国奴”身份抗争与抗日动员
杨雄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变革与抗日动员
尹志兵
侯秀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再造马大善人:1934年马元章《神道碑》建造的历史语境
尚季芳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