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曹源 范吉星 +4 位作者 崔增桢 杨钟玮 吕扬 田耘 周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 目的 探讨新型髓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通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universal nail, PFUN)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科对200例老年患者急性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小切口置入PFUN,术后采用统一康复计划,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5~182 min,中位数63.0 min。术中出血量10~750 ml,中位数50.0 ml。术中输血例数(悬浮红细胞)40例(20%)。术后住院时间1~15 d,(4.0±1.9)d。术后股骨颈干角116.7°~140.1°,132.4°±5.5°。术后1 d骨折复位质量:优140例,可54例,差6例。并发症13例,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痊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经专科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00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X线正侧位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骨痂生成,无内固定失效;术后3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到愈合,无内固定失效。200例随访12~29个月,(16.1±2.7)月。1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头颈螺钉切割,行内固定取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可。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70~94分,(88.8±2.8)分,优103例,良92例,可5例,优良率97.5%(195/200)。结论 PFUN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失效率低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内、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通用髓内 内固定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刀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3年8月于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研究组疼痛评分均较参考组低(P<0.05)。与参考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切口疼痛,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防旋型股骨髓内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晨 刘亚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腿截石位,观察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剪刀”位。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各项评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仰卧“剪刀”体位并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术前情绪管理、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卧床排便,术中体位摆放,术后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体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滑动加压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滑动加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贵州省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投掷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两组均采用PFNA内...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滑动加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贵州省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投掷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两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中研究组采用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未采用滑动加压技术,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5.25±0.95)w,短于对照组的(6.76±1.12)w(P<0.05)。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Harri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为(72.75±11.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6±13.05)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滑动加压技术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滑动加压技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6
作者 杭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78±2.25)d、下床活动时间为(12.42±1.62)h;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1.52)d、下床活动时间为(9.25±1.01)h,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髓内内固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马国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均较好,选择PFNA内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选择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吴凯勋 项江骊 吴让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3年6月福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共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3年6月福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共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各35例。分析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状态指标、术后并发症、疗效。结果: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手术、住院、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03)。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06)。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良,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股骨防旋髓内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肿祛瘀散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
9
作者 沈明东 李立 邓小见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消肿祛瘀散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出现疼痛、肿胀的IF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消肿祛瘀散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出现疼痛、肿胀的IF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肿祛瘀散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值、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1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日,两组患者VAS评分、肿胀值均较术后第1日低,且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术后第1日低,且中药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祛瘀散可显著改善IFF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内固定 消肿祛瘀散 肿胀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杰 滕磊 丰荣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缩短,围手术期出血量、总输血量均减少,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均<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早期负重,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股骨抗旋髓内 股骨锁定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伟岭 乔丽娜 杨南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33、26.171、19.215,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B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0,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h、48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3、3.593、4.071,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P<0.001;t=4.741,P<0.001;t=2.649,P=0.010;t=6.24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0,P=0.0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28,P=0.008)。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可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及应激反应异常发生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髓内内固定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剑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髓内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宇贤 柯毓清 +1 位作者 陈志荣 陈志河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均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唑来膦酸用药,对照组术后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对比两组患侧髋部疼痛程度、腰椎骨密度、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组间治疗一个月后、半年后患侧髋部疼痛程度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腰椎骨密度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组间P、Ca^(2+)、BALP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组间β-CTX、BGP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为试验组更低(P<0.05);组间治疗一个月后、半年后髋关节功能对比,为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侧髋部疼痛程度,提高腰椎骨密度,促进髋关节功能以及骨代谢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PFNA) 唑来膦酸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华 章洪喜 +3 位作者 袁即山 汪雷 刘涛 嵇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一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4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6.8岁。随机分为关节组(n=20)和PFNA组(n=23)。采用PFNA内固定23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0例,分析比较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35~105min,统计时间(55.34±12.61)min:关节组65~130min,统计时间(90.39±14.21)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PFNA组术中出血量100~300mL,统计出血量(140±46)mL;关节组200~450mL,统计出血量(300±70)mL:两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④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PFNA组为(86.5±5.4)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9%;关节组为(85.4±5.6)分.其中优9例,良8例,可2例,差l例,优良率85.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比较.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髓内-螺旋刀片(PFNA) 半髋置换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余英剑 李桂涛 +3 位作者 洪翔 曹瑞治 刘恒 陈伟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PFNA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4.7±11.4)min、(267.9±79.4)mL、(83.4±7.9)d、(17.5±1.1)周,均优于对照组[(79.4±12.1)min、(336.2±84.5)mL、(103.3±9.5)d、(18.9±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5.9±2.3)d]与对照组[(16.7±2.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73.3%),良5例(16.7%),一般2例(6.7%),差1例(3.3%),对照组分别为16例(53.3%)、5例(16.7%)、5例(16.7%)、4例(13.3%),观察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与对照组[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生物力学稳定,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防旋髓内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小合 廖中亚 +1 位作者 凡有非 华长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15-151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 目的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低、优良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防旋型股骨髓内 动力髋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志亮 沈利锋 +2 位作者 芦丽波 曹寅 何佳益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的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第九医院实施仰卧位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自制的股骨手术固定套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第九医院实施仰卧位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方巾包裹+绷带缠绕”患侧上肢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股骨手术固定套”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约束装卸时间和术后患侧上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约束安装时间(56.51±10.16)s和拆卸时间(17.00±3.13)s均低于对照组(138.86±33.08)s和(58.46±6.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7和33.815,均P<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患侧上肢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中皮肤压痕、酸痛及麻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0、10.516和5.719,均P<0.05)。结论实施仰卧位下PFNA手术时使用股骨手术固定套可减少患侧上肢约束装卸时间,节约人力资源和医疗成本,提高患侧上肢舒适度,降低术后患侧上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抗旋髓内内固定 患肢约束 股骨固定 护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65-5266,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29%(3/70)]较对照组[15.71%(11/70)]低(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抗旋髓内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长垣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 目的探讨微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长垣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加微创复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复位与PFNA联合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明显优势,其在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等方面的临床实践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复位 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髓内 内固定 股骨转子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陆军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4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毕给予抗炎、止痛...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毕给予抗炎、止痛、消肿、抗凝、促进骨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当天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服用7天。比较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1/45),对照组为24.4%(1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维持血液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髓内内固定 桃红四物汤 后隐性失血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