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周重复给予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未导致恒河猴出现毒性反应
2
作者 周建花 桂芳 +3 位作者 张囡 敬兆飞 乐鑫 潘勇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目的观察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对恒河猴2周重复给药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安全剂量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0只健康恒河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观察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对恒河猴2周重复给药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安全剂量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0只健康恒河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溶媒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分别给予2B11100和400 mg·kg^(-1)。每隔6 d iv给药1次,2周共给药3次,停药后恢复9周。实验期间进行一般症状观察、体重、摄食量、体温、眼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止凝血、血液生化及电解质、尿液、系统解剖、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同时进行抗药抗体(ADA)及血药浓度检测,并分析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期间2B112个剂量组恒河猴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体温、眼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止凝血、血液生化及电解质、尿液、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等指标均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明显改变。2B112个剂量组均未检测到ADA,血浆药物浓度变化基本一致,且与给药剂量呈正比,峰浓度之比和暴露量之比也与给药剂量呈正比,2B11注射液在体内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恒河猴2周重复iv给予2B113次是安全的,400 mg·kg^(-1)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源抗体 单克隆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 恒河猴 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肖琦 何后军 +9 位作者 江宁 曾川 顾俊 田梦婷 王培霞 于晓梦 黄冬艳 甘平 唐玉新 叶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0-664,674,共6页
【目的】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拟制备并鉴定针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的单克隆抗体,为SARS-CoV-2新... 【目的】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拟制备并鉴定针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的单克隆抗体,为SARS-CoV-2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创制奠定基础。【方法】纯化原核表达的SARS-CoV-2 N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后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抗体的反应性。【结果】经3次亚克隆,试验获得了2株能够稳定分泌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D11和8G6;并且制备的抗体与真核表达的SARS-CoV-2 N蛋白反应原性良好。【结论】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用于SARS-CoV-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单克隆抗体 核衣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ANCA相关性血管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表达基因及潜在治疗靶点
4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2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2,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键表达基因,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948数据集,利用R语言筛选AAV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基因数据...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关键表达基因,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948数据集,利用R语言筛选AAV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基因数据库Gene Card、NCBI、KEGG和OMIM中下载COVID-19相关基因;将这两种疾病的基因簇取交集,以获取AAV和COVID-19的重叠基因(co-DEGs)。对co-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对co-DEGs进行蛋白互作分析,Cytoscape软件用于构建并可视化互作网络,其插件MCODE和Cyto Hubba分别用于关键基因的筛选。最后,对关键基因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在AAV的基因表达谱中,共鉴定385个DEGs,包括161个上调基因和224个下调基因;四个基因数据库中共有4434个与COVID-19相关的基因;两者取交集共鉴定得到45个与AAV和COVID-19相关的关键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o-DEGs与白细胞游走、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通路密切相关。最后,基于多种算法得到潜在候选基因CCR1、CCR2、MMP9、CASP1以及CD163,并发现这些基因都具有较高地诊断价值。结论:本研究表明CCR1、CCR2、MMP9、CASP1、CD163可能是诊断AAV和COVID-19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亚变体BA.2的病毒学特点及防控 被引量:9
5
作者 姚晓文 王蓉 +3 位作者 王彩红 周玉霞 于晓辉 张久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881-886,共6页
奥密克戎(Omicron)亚变体BA.2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新一轮感染,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数激增。由于亚变体BA.2表现出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免... 奥密克戎(Omicron)亚变体BA.2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新一轮感染,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数激增。由于亚变体BA.2表现出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避能力强,具有症状相对较轻、隐匿性强、发现难等特点,逐渐成为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新挑战。了解Omicron亚变体BA.2的病毒学特点对疫情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Omicron亚变体BA.2的病毒学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 BA.2 特点 疫苗有效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新冠期间使用生物制剂安全性及其对呼吸道病毒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东俊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5-960,共6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和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重症哮喘儿童对病毒更易感,感染后更易诱发急性发作。在对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固有免疫会被激活,从而产生大量的干扰素,这对机体抗病毒反应至关重要。与非哮喘人群...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和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重症哮喘儿童对病毒更易感,感染后更易诱发急性发作。在对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固有免疫会被激活,从而产生大量的干扰素,这对机体抗病毒反应至关重要。与非哮喘人群相比,重症哮喘患儿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病情进展的风险并未增加。奥马珠单抗可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作用,并减少哮喘儿童因病毒引起的季节性哮喘急性发作率。本文拟聚焦于新冠期间哮喘儿童使用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及其对呼吸道病毒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呼吸道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生物制剂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