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构型吸能元件的轴向抗撞击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康 张红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在传统薄壁方管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型要求,给出了多胞元吸能元件构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重量相等的不同构型结构进行了碰撞数值分析。考察了结构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吸能元件的吸能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撞击过程中吸能元... 在传统薄壁方管的基础上,结合结构形态及其功能型要求,给出了多胞元吸能元件构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重量相等的不同构型结构进行了碰撞数值分析。考察了结构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对吸能元件的吸能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撞击过程中吸能元件所吸收的能量、变形模式等发现:多胞元方管表现出良好的抗撞击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为今后抗撞击结构部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元件 应变率 多胞元构型 抗撞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基高能发射药的抗撞击损伤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敬 杨丽侠 +3 位作者 陈晓明 张邹邹 赵宝明 靳建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90,共5页
以高能发射药R0为基础,通过调节溶剂体积比、硝化棉(NC)含氮量以及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A)和硝化甘油(NG)质量比,制备了发射药样品R1、R2和R3。通过落锤撞击试验、密闭爆发器实验和扫描电镜图片,研究了发射药撞击后的结构变化... 以高能发射药R0为基础,通过调节溶剂体积比、硝化棉(NC)含氮量以及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A)和硝化甘油(NG)质量比,制备了发射药样品R1、R2和R3。通过落锤撞击试验、密闭爆发器实验和扫描电镜图片,研究了发射药撞击后的结构变化和抗撞击损伤性能。结果表明,在共混增塑剂总含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DA与NG的质量比,可显著改善发射药的低温(-40℃)抗撞击损伤性能,破碎度由3.27降至1.19。降低NC含氮量或增加溶剂中丙酮的含量有助于改善发射药的抗撞击损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RDX 高能发射药 撞击损伤性能 破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侧向撞击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艳莉 纪孙航 +1 位作者 王文达 郑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3,共13页
通过耦合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隐式静态分析和显示动态分析,提出钢管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与撞击联合作用下的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对已有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场试验、火灾下轴向撞击试验和常温下侧向撞击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本文方法的... 通过耦合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隐式静态分析和显示动态分析,提出钢管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与撞击联合作用下的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对已有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场试验、火灾下轴向撞击试验和常温下侧向撞击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侧向撞击有限元模型,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挠度和撞击力时程曲线进行对比,采用极值后平均撞击力和吸能系数对高温作用下构件的抗侧向撞击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并分析了600℃下构件撞击全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侧向撞击性能影响明显,随着温度升高,构件跨中挠度大幅增加,撞击时程变长;高温下构件的撞击力时程曲线与常温下差异明显,高温下曲线可分为震荡阶段、下降阶段和卸载阶段;构件主要通过整体弯曲变形吸收落锤的动能,随着温度升高,极值后平均撞击力和吸能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构件的抗撞击性能逐渐降低,当温度超过400℃后,构件抗撞击性能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高温 侧向撞击 抗撞击性能 本构关系 挠度 跨中挠度 平均撞击 吸能系数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构件侧向撞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纪孙航 史艳莉 王文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87,260,共10页
建立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构件的侧向撞击数值模型以分析构件的抗撞击性能,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对比了不同受火时间后构件的跨中挠度、撞击力和截面弯矩时程曲线,分析了受火后构件的弯... 建立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构件的侧向撞击数值模型以分析构件的抗撞击性能,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对比了不同受火时间后构件的跨中挠度、撞击力和截面弯矩时程曲线,分析了受火后构件的弯矩和剪力分布形态。通过吸能系数和火灾后动态弯矩提高系数对受火后构件的抗撞击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并给出构件跨中最大挠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受火时间对构件的跨中挠度、撞击时程、撞击力和截面弯矩影响明显。随着受火时间增加,构件的跨中挠度大幅增加,撞击时程变长,且外钢管与混凝土各自承担的动态极限弯矩之比增大。惯性力对构件弯矩和剪力分布的影响主要在峰值阶段,该阶段弯矩和剪力的分布形态明显改变。受火后构件的破坏形式为整体弯曲变形,构件主要通过整体变形耗散落锤的动能。此外,构件的撞击力平台值、截面动态极限弯矩、吸能系数和火灾后动态弯矩提高系数均随着受火时间增加而降低,表明构件抗撞击性能和抗弯能力降低,公式计算的最大挠度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CFST) 火灾后 侧向撞击 有限元分析(FEA) 抗撞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伐竹用V形双圆柱铣刀切割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金鹏 于炅 +3 位作者 周宏平 周凤芳 陶雷 陈甲伟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中国的毛竹产地大部分在山区,毛竹的砍伐、运输与人力成本升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采用链锯采伐的竹材容易开裂,影响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从模仿人工用柴刀伐竹的角度考虑,作者提出了V形双圆柱铣刀伐竹方案,并用交流电机及单个圆柱铣刀... 中国的毛竹产地大部分在山区,毛竹的砍伐、运输与人力成本升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采用链锯采伐的竹材容易开裂,影响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从模仿人工用柴刀伐竹的角度考虑,作者提出了V形双圆柱铣刀伐竹方案,并用交流电机及单个圆柱铣刀搭建了实验系统,完成了与刀砍、锯子截断两种伐竹方式的效率对比和抗撞击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圆柱铣刀可以用来伐竹,且其形成的截面接近人工用柴刀砍伐形成的锥面,下落距离均为5 m时,其单位质量撞击力为163 kN/kg,略大于用刀砍下的竹子的单位质量撞击力(123 kN/kg),是用锯子截断竹子的单位质量撞击力(980 kN/kg)的16.6%,在垂直撞击大理石地面的实验中不易开裂。采用单个圆柱铣刀在125 r/min转速下截断竹子时单位横截面面积所用时间为0459 s/mm2,分别是采用锯子和砍刀所用时间的10.7倍和6.1倍。实验验证了V形双圆柱铣刀伐竹方案的可行性,为实现竹子的机械化采伐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砍伐 仿人工 圆柱铣刀 抗撞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