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泉生 唐兢 +1 位作者 王治平 王剑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91,共6页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现面临难以兑现的困境。困境的成因: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解释的不当;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认识;执行不严、贯彻不力。摆脱困境的出路:澄清、纠正对"坦白从宽...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现面临难以兑现的困境。困境的成因: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解释的不当;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认识;执行不严、贯彻不力。摆脱困境的出路:澄清、纠正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错误理解和认识;为"坦白从宽"立法;加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司法解释;切实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政策 困境 成因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涛 魏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针对“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这一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刑事政策在我国近年来刑事司法中日渐式微之现状 ,本文首先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次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法治国家在肯定沉默权的前提下“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有效运作 ,... 针对“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这一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刑事政策在我国近年来刑事司法中日渐式微之现状 ,本文首先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次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法治国家在肯定沉默权的前提下“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有效运作 ,初步得出的结论为“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与沉默权并不相悖 ,相反它是促使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坦白的有效机制 ;最后从制度层面勾勒了贯彻这一政策的具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拒从严 坦白从宽 沉默权 刑事司法 嫌疑人 现代法治国家 被告人 中日 结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无罪推定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华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85,共5页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一项关于刑事责任裁量的政策,它适用于根据实体法已经构成犯罪的人,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只是对犯罪嫌疑人提前告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他们并不是适用这项政策...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一项关于刑事责任裁量的政策,它适用于根据实体法已经构成犯罪的人,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中的侦查人员只是对犯罪嫌疑人提前告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他们并不是适用这项政策的主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本身与无罪推定原则不存在必然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无罪推定原则 沉默权 中国 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适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思考——兼评营口市中院对杀人、抢劫团伙案主犯张恩举的判决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泉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团伙 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 法律解释 主要犯罪人 同案犯 主犯 公安机关 张恩 抗拒从严 犯罪嫌疑人 犯罪证据 犯罪分子 刑事 司法机关 营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经济学视角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能从正反两个向度有效激励作案人如实供述,对于节约破案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大有裨益。随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的引入、借鉴,该政策特别是"... 经济学视角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能从正反两个向度有效激励作案人如实供述,对于节约破案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大有裨益。随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的引入、借鉴,该政策特别是"抗拒从严"受到置疑,但仅从道德话语和权利意识出发的简单否定有失偏颇,考虑到当前供述之外犯罪信息获取成本高、破案难度大的情况,单纯的"坦白从宽"难以有效兼顾"激励供述"与"罪刑相适应"两大目标,"抗拒从严"的引入恰能弥补不足,打破这一困境。同时,设定"抗拒从严"也是为了区分不同"抗拒"情形,有针对的"从严",遏制严重抗拒对破案成本的无端消耗。当然该政策在具体"从宽"和"从严"限度及政策施行的外围保障上还需不断完善,但这不应成为废弃该政策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瑜 《政法论丛》 2004年第6期55-58,共4页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不少学者主张予以废除。但是 ,本文认为“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其本质与辩诉交易等具有一致性 ,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缺陷 。
关键词 抗拒从严 坦白从宽 辩诉交易 废除 完善 合理性 应当 存在 本质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拒从严”不能作为量刑的依据 被引量:1
7
作者 邓亚平 《现代法学》 1981年第3期28-30,共3页
准确地量刑,是有效地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什么量刑呢?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直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作为量刑的依据之一,新刑法颁布后,有的同志仍把它作为一贯政策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继续沿用。对此,我持... 准确地量刑,是有效地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什么量刑呢?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直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作为量刑的依据之一,新刑法颁布后,有的同志仍把它作为一贯政策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继续沿用。对此,我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把“坦白从宽”作为量刑的一个依据是正确的,符合我国刑法的原则;把“抗拒从严”作为量刑的依据,则是不正确的。所谓“抗拒”,就是指犯罪分子拒不认罪,坚持犯罪立场,或作虚伪陈述,狡辩抵赖。对他们必须以犯罪的事实情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处以应得的刑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是否可以以拒不认罪作为从重量刑的依据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拒从严 定罪量刑 我国刑法 犯罪分子 犯罪现象 坦白从宽 依据 重要环节 司法实践 从重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局限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农中校 《学术论坛》 2000年第4期72-75,共4页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政策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这些成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条件的支持。随着改革的深化 ,社会的进步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政策正逐步失去发挥作用的现实条件。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证据 定罪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不应否定
9
作者 杨再明 《现代法学》 1981年第3期25-28,共4页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一贯的刑事政策。几十年来,在同反革命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这一政策发挥了重大威力。在“十年内乱”期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歪曲这一政策的原意,居心险恶地提出所...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一贯的刑事政策。几十年来,在同反革命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这一政策发挥了重大威力。在“十年内乱”期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歪曲这一政策的原意,居心险恶地提出所谓“问题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的反动口号。他们借口“态度”不好,颠倒黑白,滥施刑罚,制造冤假错案,残酷地打击迫害了大批革命干部和群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由于这一原因,有些同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或者认为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这一政策应予否定。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刑事政策 我国刑法 刑事诉讼法 刑罚 量刑 犯罪分子 惩办与宽大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試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兼与黄明新同志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灵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2-29,共8页
人们历来认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刑事政策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却不见这样的条文。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黄明新同志著文在《民主与法制》1979年第二期上作了解答,文章的题目是... 人们历来认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刑事政策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却不见这样的条文。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黄明新同志著文在《民主与法制》1979年第二期上作了解答,文章的题目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句话为什么没有写进刑法条文里?》。黄的文章认为,“虽然在刑法条文里没有写‘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字,但它的精神仍然体现在有关条文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同的看法。打算先通过分析黄的文章,谈一谈在我国《刑法》中有没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或精神;再从理论和实践上,谈一谈在我国的刑事政策或刑法中,还该不该采用这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刑事政策 重要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四人帮 惩办与宽大 刑法条文 林彪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制度化的法理分析
11
作者 徐继强 孙瑜 王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2-56,共5页
本文运用法社会学、法经济学和制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基本刑事政策和美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辩诉交易"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作为刑讯逼供的替代,应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q... 本文运用法社会学、法经济学和制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基本刑事政策和美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辩诉交易"制度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作为刑讯逼供的替代,应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制度化 “辩诉交易” 中国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文革 邓子滨 《公安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刑事政策,是我国司法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在打击、惩治犯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这一政策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坦白从宽不能够贯彻始终,并且其与“严打...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刑事政策,是我国司法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在打击、惩治犯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这一政策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坦白从宽不能够贯彻始终,并且其与“严打”政策也存在一定矛盾;有一些合法辨护行为也被视为抗拒而从严处理,违反了刑法罪行均衡原则;过分强调“抗拒从严”也容易导致刑讯逼供现象等。建议:1.将坦白从宽纳入刑法典;2.在程序上保证坦白的自愿性;3.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防止非法取证行为发生;4.废除抗拒从严的做法;5.对不配合公安司法机关的抗拒行为,依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处理。总之,要尽可能把刑事政策转化为法律,以法律而不是政策来规范司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立法建议 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犯罪行为的继续谈抗拒必须从严
13
作者 鲍济链 《现代法学》 1982年第1期22-24,共3页
刑法公布实施后,在不少同志中流传着这样一些观点:“抗拒从严不是量刑原则”,“坦白可以从宽,抗拒不能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不再适用了”等等。对于上述观点,很有探讨的必要。我认为: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从作案得逞后犯罪行... 刑法公布实施后,在不少同志中流传着这样一些观点:“抗拒从严不是量刑原则”,“坦白可以从宽,抗拒不能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不再适用了”等等。对于上述观点,很有探讨的必要。我认为: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从作案得逞后犯罪行为的继续状态说起。犯罪行为的继续状态这个概念,有些搞司法工作的同志往往很少注意。弄清这个概念,不仅对确定追诉期限开始计算的日期有决定作用,而且对于正确定罪量刑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抗拒从严 犯罪分子 坦白从宽 非法行为 犯罪过程 作案 决定作用 量刑原则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坦白”和“抗拒”的程度和等级问题
14
作者 石吉洲 《政治与法律》 198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关于“坦白”和“抗拒”的程度和等级问题,这是坚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正确量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总结和探讨。根据我的体会,对“坦白”和“
关键词 司法实践 主要犯罪事实 抗拒从严 自动投案 等级问题 犯罪分子 执行期间 坦白从宽 证人 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权,还是“沉默”好
15
作者 陈欣 王晓敏 《社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2-23,共2页
关于“沉默权”在司法界还有不同的观点 ,本刊发表的这篇文章仅是一种看法 ,欢迎大家讨论。
关键词 沉默权 刑讯逼供 犯罪嫌疑 “沉默”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刑事诉讼法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沉默权制度 嫌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全面执行党的基本刑事政策
16
作者 常绪武 韩广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0-81,共2页
去年11月份,沈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公检法联合发布通告,在社会上和关押场所内开展了一次广泛深入的检举揭发和自首坦白活动。广大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检举揭发犯罪线索4000余件,还出现了不少大义灭亲... 去年11月份,沈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公检法联合发布通告,在社会上和关押场所内开展了一次广泛深入的检举揭发和自首坦白活动。广大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检举揭发犯罪线索4000余件,还出现了不少大义灭亲、检举直系亲属犯罪的事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市有776名违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犯罪分子 投案自首 犯罪线索 执行党 刑事犯罪 坦白从宽 检举 重新犯罪 抗拒从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究讯问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办案水平
17
作者 李子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6-48,共3页
近日,翻阅案头上的预审案卷,发现讯问被告人笔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几个案件的预审员问话的雷同化、简单化和刻板化。在一个案件乃至几个案件的讯问笔录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讯问“三步曲”。即:第一步,不看对象,不分... 近日,翻阅案头上的预审案卷,发现讯问被告人笔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几个案件的预审员问话的雷同化、简单化和刻板化。在一个案件乃至几个案件的讯问笔录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讯问“三步曲”。即:第一步,不看对象,不分案情,空追硬要;第二步,泛泛地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空道理,没有针对性;第三步,乱抛材料,甚至引供、诱供。有些预审人员片面理解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认为口供对认定案件事实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他们忽视口供的重要性,不重视讯问被告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式方法 被告人 讯问被告 预审 讯问方式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案件事实 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