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与新疆文艺关系考论(1937—1942)
1
作者 杨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在新疆的活动以及与新疆文艺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全面和深入。有研究在涉及相关问题时多将其作为背景材料一语概之而缺乏必要考证,因此仅“是否设立分店”这一基本史实亦不明确。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新疆文... 全面抗战前期生活书店在新疆的活动以及与新疆文艺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全面和深入。有研究在涉及相关问题时多将其作为背景材料一语概之而缺乏必要考证,因此仅“是否设立分店”这一基本史实亦不明确。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新疆文化做出极大贡献的杜重远、茅盾、张仲实等人,其身份之一均为生活书店编委。在社会网络关系影响下,生活书店与新疆发生了诸多联系,对新疆抗战文艺及新疆文化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且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期 生活书店 新疆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驱动阅读: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利国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在阅读动因上看是为应对复杂的内外局势;在阅读内容上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哲学、军事、文艺和经济等各种马列著作;阅读方式上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阅读、强调个人自主性阅读和... 全面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在阅读动因上看是为应对复杂的内外局势;在阅读内容上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哲学、军事、文艺和经济等各种马列著作;阅读方式上通过领导干部带头阅读、强调个人自主性阅读和建立较为明确的阅读制度等方式来阅读;在阅读效果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动因、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列著作的阅读呈现出组织驱动阅读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前期 中国共产党 马列著作 阅读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论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秋光 王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共6页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推行着联苏抗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政府的联苏抗日政策是其依靠英美解决中日问题的外交方针与英美远东政策矛盾的产物,它是国民政府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中具有浓厚的“防共...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推行着联苏抗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政府的联苏抗日政策是其依靠英美解决中日问题的外交方针与英美远东政策矛盾的产物,它是国民政府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中具有浓厚的“防共”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联苏抗日政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 对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英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90,共6页
本文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进行了研究,既考察了国民政府对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管理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又探讨了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从公债转向股票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出政府监管与市场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 证券管理 公债市场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李广田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林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6-69,共4页
抗战前期 ,李广田的文学思想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他通过对30年代自我文学道路的反省 ,从干预现实的要求出发 ,建立了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功利性为核心的文学观念 ;其创作也与社会现实保持了息息相通的关系 ,对抗战前期的世道、人心作了... 抗战前期 ,李广田的文学思想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他通过对30年代自我文学道路的反省 ,从干预现实的要求出发 ,建立了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功利性为核心的文学观念 ;其创作也与社会现实保持了息息相通的关系 ,对抗战前期的世道、人心作了真实的反映和鲜明的情感评价 ;服从于反映现实、改造现实的功利目的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艺术形式从情思表现方式、文体到语言也发生了变化。李广田文学思想的嬗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发展的结果 ,也与接受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抗战前期 文学思想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联苏抗日"外交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泽琛 陈金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9-103,共5页
抗战前期(1931、9-1939、9),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国民政府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制定了以苏制日、联苏抗日的基本政策,并对苏展开了比较积极与务实的外交活动。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在七·七事变后不久,争取到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政治、... 抗战前期(1931、9-1939、9),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国民政府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制定了以苏制日、联苏抗日的基本政策,并对苏展开了比较积极与务实的外交活动。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在七·七事变后不久,争取到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然而,由于中苏的合作抗日没有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存在不少矛盾与冲突,故在追求合作过程中历经曲折,并在合作形成后国民政府联苏政策与外交中也含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从而使双方关系难以继续深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 “联苏日” 外交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22-27,共6页
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张晓辉粤港经济联系,历来密切。香港的“粮食燃料,须仰给于广州,而华南与欧美间之商业运输,亦以香港为总枢纽”①。而在抗战初期(1937-1941)的特定形势下,这种传统的、以地域性为主的粤港贸易线便... 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张晓辉粤港经济联系,历来密切。香港的“粮食燃料,须仰给于广州,而华南与欧美间之商业运输,亦以香港为总枢纽”①。而在抗战初期(1937-1941)的特定形势下,这种传统的、以地域性为主的粤港贸易线便具有全国意义。直至香港沦陷前夕,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贸易 抗战前期 香港 广州沦陷 省银行 战初 广州湾 中国政府 进出口总值 广东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前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发展原因 被引量:2
8
作者 熊永荣 《史学集刊》 1987年第3期53-57,共5页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统区经济的发展尤为显著。特别是抗战前期(1937—1942),大后方的民族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民族工业厂家大量增加,工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工业产品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发展对于支持抗...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统区经济的发展尤为显著。特别是抗战前期(1937—1942),大后方的民族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民族工业厂家大量增加,工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工业产品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发展对于支持抗战起了不小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业布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探讨抗战前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便成为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民族工业 发展原因 国统区 战时 中国社会经济 近代经济史 支持 工业产品 工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美国外交官对华政策的分歧
9
作者 王纲领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9-145,共7页
美国的帮助是中国在中日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美国之加入,系因日本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所致。在此之前,美国对华之被侵略,同情多于援助,或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其“中立法”对华殊多不利。直到1939年,才有实质而较大数额的援助。此... 美国的帮助是中国在中日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美国之加入,系因日本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所致。在此之前,美国对华之被侵略,同情多于援助,或口惠而实不至,甚至其“中立法”对华殊多不利。直到1939年,才有实质而较大数额的援助。此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置身于美国经济之重建,关心欧洲的国际政治,国务卿赫尔则对远东事务不熟悉。远东政策委诸远东司司长洪恩贝克,另有咨询的驻日大使格鲁及驻华大使詹森。有关抗战前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前述三位外交官员的英文著作不少,但中文著作却寥若晨星,本文初步勾勒此三人此期内对华的意见作为,并略述其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美国外交官 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抗战前期西南后方民营商业的发展
10
作者 钟铁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60-64,共5页
近年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经济,论者大都着眼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政策,和由此而导致的通货膨胀、生产衰退,对抗战前期(1942年以前)后方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却很少论及。本文仅就抗战前期西南后方民营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历史... 近年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经济,论者大都着眼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政策,和由此而导致的通货膨胀、生产衰退,对抗战前期(1942年以前)后方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却很少论及。本文仅就抗战前期西南后方民营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前期 国民党政府 后方经济 民营 商业中心 西南地区 日战争时 商业企业 大后方 战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期大后方的国防工役研究——以四川机场为例
11
作者 张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抗战前期,中国政治、军事力量随战局转移到以四川为重的大后方,故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推行国防工役,赶修军需工程,尤其机场,以应时局亟需。从根本上考察,工役经费收入源于国库拨款和县府垫款;支出于民工的工资、工食费、工具消耗费、... 抗战前期,中国政治、军事力量随战局转移到以四川为重的大后方,故国民政府令四川省政府,推行国防工役,赶修军需工程,尤其机场,以应时局亟需。从根本上考察,工役经费收入源于国库拨款和县府垫款;支出于民工的工资、工食费、工具消耗费、医药抚恤以及员役的旅食津贴和办公费。大局上,国防工役的推行能在短期内调用大量急需的劳力,取得一定的应急实效,但也存在客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工役 抗战前期 大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云南矿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寿川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62,共7页
抗战时期的云南矿业杨寿川1941年3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为一本书写的序言中写道:“云忝主滇政,思所以发扬人力物力,以靖献于邦家者:经济建设,实急先之务,颇期群策群力,共图迈进焉。”①当时正值抗战之际,云南省的经济... 抗战时期的云南矿业杨寿川1941年3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为一本书写的序言中写道:“云忝主滇政,思所以发扬人力物力,以靖献于邦家者:经济建设,实急先之务,颇期群策群力,共图迈进焉。”①当时正值抗战之际,云南省的经济建设确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作为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矿业 国民政府 云南经济 战时 云南省 民营矿业 矿产企业 资源委员会 抗战前期 个旧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前期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行赐 《学术研究》 1982年第6期63-70,共8页
华侨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加了祖国的抗战。关于华侨对抗战所作的宝贵贡献,毛主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 华侨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加了祖国的抗战。关于华侨对抗战所作的宝贵贡献,毛主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①本文仅就抗战前期(1937-1941)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作一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华侨 日救亡运动 陈嘉庚 海外华侨 南侨总会 新加坡 支援 抗战前期 马来亚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的重庆出版事业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明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1-64,共4页
试论抗战时期的重庆出版事业郝明工随着抗战的到来,重庆唯一的地方性大型文学杂志《春云》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春云》月刊编辑部主要成员均系重庆银行的青年职员,并且经费来源依靠各银行、钱庄的广告费.不足的开支由重庆银行补足... 试论抗战时期的重庆出版事业郝明工随着抗战的到来,重庆唯一的地方性大型文学杂志《春云》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春云》月刊编辑部主要成员均系重庆银行的青年职员,并且经费来源依靠各银行、钱庄的广告费.不足的开支由重庆银行补足.每期印数均1000册.因此.《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 出版事业 重庆印刷业 出版工作者 战文艺 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 战后 中国国民党 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论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发展流变
15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32-40,共9页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抗战诗歌精神风格的总体发展及历史贡献,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认为,抗战新诗在继承五四新诗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史主题和时代要求。抗战前期和中后期诗坛上精神风格的不同变化,既反映了历史的合理性,又包含着历史的不成熟性。抗战新诗至少有两点给我们以启示:一是真正的民族解放必须有赖于社会解放;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顽强生存精神不可轻侮。这后一点,对敌人是个教训,对历史则是一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风格 战诗 中国诗歌会 战初 郭沫若 日战争 抗战前期 诗人们 社会解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忧患于雄放——大后方戏剧的总体审美观照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全京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73-80,共8页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进入批评主体和鉴赏主体审美视野的大后方戏剧,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种特殊而又璀璨的戏剧美学现象。中国话剧艺术,从这时迅速地进入成熟,在这里艰难地走向世界。话剧在战时大后方所获得的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而...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进入批评主体和鉴赏主体审美视野的大后方戏剧,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种特殊而又璀璨的戏剧美学现象。中国话剧艺术,从这时迅速地进入成熟,在这里艰难地走向世界。话剧在战时大后方所获得的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是审美价值的实现,是戏剧艺术美在某种程度上的总体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究竟应当如何估价大后方戏剧的这种实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话剧史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大忧患时代审美体验的物化那是一个大忧患的时代。异族的入侵与本民族统治的黑暗,使所有跳荡着、奔腾着的生命感到极度压抑、痛苦、窒息。于是,作为一种历史精神的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戏剧 审美意识 审美观照 忧患意识 雄放 剧作家 抗战前期 审美感受 审美体验 英雄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诗坛”派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光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86-90,85,共6页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歌流派,常常围绕着一种刊物而形成,也因此以刊物而得名,诸如“新月”派就因《新月》杂志而得名,“现代”派就因《现代》杂志而得名,“七月”派就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沿此命名法,我将1937,8—1941,1几年间相继存在的《高射炮》、《五月》、《时调》、《中国诗坛》、《战歌》等五个诗刊的诗人们形成的一个诗派,称为“中国诗坛”派,这是一个坚韧性极强、倾向性始终如一的诗派.“中国诗坛”派,源远流长.1928年,郭沫若的诗集《恢复》的问世,显示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实绩;30年代初,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运动的兴起;1932年,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成为强大的自觉的诗歌运动.“中国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朗诵 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诗歌会 中国现代新诗 日民族解放战争 高射炮 全民族 大时代 抗战前期 诗歌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瑞宣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朝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71-76,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被人称道的。《四世同堂》,被誉为“写人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惊人的笔力,创造了上百个生动而又鲜明的人物,塑造了抗战前期北平沦陷那一特定时代环境中各类人物的典型形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被人称道的。《四世同堂》,被誉为“写人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惊人的笔力,创造了上百个生动而又鲜明的人物,塑造了抗战前期北平沦陷那一特定时代环境中各类人物的典型形象。本文试图就作品的主要人物祁瑞宣,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一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孙。他上有年迈的祖父、父亲和病弱的母亲,下有妻子和儿女。三弟瑞全在日寇进城之后逃出了北平,二弟瑞丰只知吃喝玩乐,后来堕落为汉奸。因此,“四世同堂”的家庭重担,自然地落在瑞宣的肩上。对于瑞宣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 抗战前期 日本人 爱国热情 汉奸 中国人民 爱国者 爱国心 行动 爱国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统照的《横吹集》和《江南曲》
19
作者 朱光灿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4期31-34,21,共5页
诗人王统照在抗战前期出版的《横吹集》,收集诗人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的诗作12首,署名王健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38年4月出版。《江南曲》作为文学丛刊第6集之一,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40年4月出版,诗集收有诗人1938年的诗作10首,193... 诗人王统照在抗战前期出版的《横吹集》,收集诗人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的诗作12首,署名王健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38年4月出版。《江南曲》作为文学丛刊第6集之一,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40年4月出版,诗集收有诗人1938年的诗作10首,1936年与1937年的诗作各2首。这两部诗集是王统照坚持新诗的探索与创作的新成果,均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思想力量而闻名于当时的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抗战前期 日本侵略者 战歌 民族革命战争 王统照 上海 火网 国民党政府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鸿渐性格的喜剧性——兼谈《围城》人物塑造的喜剧手法
20
作者 陈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0-66,共7页
钱钟书的《围城》以擅长描写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读者所称道。特别是他笔下的留学生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现代小说中,象《围城》那样刻画一大批留学生和教授的形象,又那么富有喜剧性的作品,恐怕很难找到第二部。《围城》
关键词 上层知识分子 方鸿渐 留学生 国民党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国统区 抗战前期 洋行买办 帝国主义 喜剧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