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现行蚕品种对氟化物抗性的生产测试
1
作者 黄统思 罗永森 +4 位作者 叶学林 彭良康 陈志武 李斌 黄胜 《广东蚕业》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化州市是全国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化州市“三高”农业的“龙头”,1992年全市种桑2500公顷,产蚕500吨,年产值6500万元。但从1993年起,由于蚕区建起34条砖厂之后,砖厂废气(氟化物)
关键词 家蚕 现行生产品种 氟化物 适应试验 抗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错误注入的决策规划系统抗扰性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政 邢星宇 +2 位作者 刘力豪 沈勇 陈君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8-1437,共10页
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环境复杂多样。考虑到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局限及感知算法在特定触发条件下的功能不足,自动驾驶系统上游感知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因此针对自动驾驶决策规划系统在上游数据错误情况下的抗扰性测试对保证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系统的运行环境复杂多样。考虑到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局限及感知算法在特定触发条件下的功能不足,自动驾驶系统上游感知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因此针对自动驾驶决策规划系统在上游数据错误情况下的抗扰性测试对保证自动驾驶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首先提出基于6层场景本体模型的数据模型和包含4类不确定性错误模式的错误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通用的错误注入框架SOFIF以实现对上游数据的修改。最后,本文基于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并提出危害率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两个被测决策规划系统在存在不确定性错误模式下的抗扰性表现。实验得到两个被测系统的危害率分别为0.89和0.64,表明两被测系统的抗扰性存在较大差距,并进一步证明了SOFIF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预期功能安全 测试与评价 测试 错误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国文 王朋硕 +1 位作者 张营 闫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92-3103,共12页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能够在水中直接浇筑,不易发生分散与离析,对施工环境几乎无污染,被国内外学者称为"全新的、理想的、划时代的混凝土"。然而,我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整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施工性能...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能够在水中直接浇筑,不易发生分散与离析,对施工环境几乎无污染,被国内外学者称为"全新的、理想的、划时代的混凝土"。然而,我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整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施工性能差、配套施工技术落后、整体强度偏低以及耐久性相对差。施工性能差的重要原因是对水下混凝土抗分散性能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抗分散性研究既要考虑混凝土组成材料、抗分散剂自身组成影响因素,还需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影响。现有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混凝土抗分散性能的评价是在静水环境下测试分析,适合于静水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分散性与实际环境施工的高压或者高水流速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建立动水作用下混凝土抗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指标以及开发新型高效抗分散剂尤为重要。抗分散混凝土的试配、调整以及一系列宏观测试工作量大、周期长,建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预测模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上述存在问题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其中为适应动水环境施工,新型抗分散剂及其抗分散机理方面:对于由水玻璃和黄原胶絮凝剂组成的高效抗分散剂,因黄原胶结构中的羟基和羧基与水泥颗粒中的Ca2+、Fe3+、Al3+形成化学配位键,将水化产物连接在一起,与纤维素对水泥粒子的物理吸附效应相比,浆液的抗分散性显著提高;纳米纤维素(CF)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宽比,在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在空间上以三维尺度不断形成桥键,抗分散效果显著。为提高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抗分散能力,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因子优化设计法建立了综合考虑胶凝材料含量、水胶比、砂胶比、抗分散剂和高效减水剂浓度等参数的数学模型,可直接预测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流动度、冲刷质量损失以及抗压强度发展;通过砂子取代混凝土中的粗骨料,所用砂子的表面积与粗骨料表面积相等的方法,建立了统计回归模型,该模型可预测混凝土抗冲刷损失以及所能承受的临界水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分散剂 分散机理 分散测试 分散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plasticity of high-strength and high-ductility 7050 aluminum ingot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英 尹志民 丛福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69-1174,共6页
Thermo-plasticity of homogenized 7050 aluminum ingot was investigated by instantaneous tensile test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esting temperatures, the strength ... Thermo-plasticity of homogenized 7050 aluminum ingot was investigated by instantaneous tensile test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esting temperatures, the strength decreases, and the plasticity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in homogenized 7050 ingot. When the studied alloy is deformed between 380℃ and 420℃, th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is lower and plasticity is better. And the actual heating temperature for ingot before hot extrus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between 360 ~C and 400 ~C. At low tensile temperatures,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dislocation substruc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sting temperatures, transgranular fracture transforms into intergranular fracture progressively during deformation. At high tensile temperatures, the grain boundaries are weakened, deformation is concentrated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re-orientation of equilibrium phases at grain boundaries app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 alloys tensile test thermo-plasticity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