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基因和抗生素抗性标记在溶血巴斯德氏菌中表达的新载体
1
作者 李思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基因 溶血巴斯德氏菌 生素 抗性标记 新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枯、黄萎病抗性的PPO同工酶标记鉴定
2
作者 牟方生 毛正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246-250,共5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试分析了棉花萌动种子及棉株感病前后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结果表明,罹病反应中叶片PPO同工酶谱的变化差异可作为鉴定抗枯、黄萎病大小的生化指标;棉花萌动种子PPO同工酶在不同抗枯...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试分析了棉花萌动种子及棉株感病前后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结果表明,罹病反应中叶片PPO同工酶谱的变化差异可作为鉴定抗枯、黄萎病大小的生化指标;棉花萌动种子PPO同工酶在不同抗枯黄萎病品种间及品种内个体之间表达均存在多态性,确认了分别与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性状相关的两条标记酶带。根据这两条标记酶带频率的大小,可鉴定棉花品种(系)的抗性水平。同工酶测试分析后的种子经室内培养后在田间仍能正常生长,其标记酶带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因而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一种室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PPO同工酶 抗性标记酶带 酶带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恒秀 陆美芳 +3 位作者 陈秀花 龚志云 刘巧泉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体介导的转化中,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共转化频率为10.1%,其中55.6%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在单载体双T-DNA介导的共转化中,平均共转化频率为45.0%,从其中60.0%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即双T-DNA单载体法的去选择标记的效率(27.0%)要较双菌双载体法(5.6%)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杆菌 选择标记 共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恒秀 刘巧泉 +6 位作者 徐丽 陆美芳 蔡秀玲 龚志云 裔传灯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中Wx基因表达水平和成熟种子中Wx蛋白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转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当于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1个转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转基因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胶稠度相应变软,而糊化温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武香粳9号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成功培育了无抗性选择标记且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反义WX基因 软米 糯稻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优质小麦中的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亚青 张楠 +2 位作者 彭义峰 张士昌 李孟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6,共9页
利用42个优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对6个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Dihydroflavone reductase)、TaVp-1(Viviparous‑1)、TaSdr(Seed dormancy)、TaPM19-A1(Plasma membrane 19‑A1)、TaMFT(Mother of FT... 利用42个优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发芽指数对6个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Dihydroflavone reductase)、TaVp-1(Viviparous‑1)、TaSdr(Seed dormancy)、TaPM19-A1(Plasma membrane 19‑A1)、TaMFT(Mother of FT and TFL1)]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抗穗发芽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及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TaDFR、TaVp-1、TaSdr、TaPM19-A1、TaMFT在42个优质小麦品种中均检测到2种等位变异,优异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介于4.8%~78.6%,未发现TaVp-1的TaVp-1 Bb基因型。等位基因类型与籽粒发芽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标记myb10D、MFT-3A和MFT-A2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极显著相关,而标记DFR-B、Vp1B3、Sdr2A、Sdr2B和PM19-A1与优质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性不显著。STS标记myb10D可用于红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CAPS标记MFT-3A和STS标记MFT-A2可用于白粒优质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TaMFT可能在优质小麦抗穗发芽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穗发芽相关分子标记 穗发芽相关基因 等位变异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烨 顾兴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共9页
在广为应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绝大多数采用各种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而这正是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的隐患所在。目前主要通过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即安全选择标记的利用和标记基因删除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本... 在广为应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绝大多数采用各种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而这正是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的隐患所在。目前主要通过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即安全选择标记的利用和标记基因删除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对正在应用的安全选择标记和标记基因删除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利弊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标记 转基因植物 安全选择标记 删除基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Wx-cDNA基因水稻无抗性选择标记植株的筛选
7
作者 于恒秀 徐丽 邵文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试验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粳稻品种武香9915和糯稻品种苏御糯、广陵香糯为受体材料,运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共转化技术分别将含有潮霉素抗性(HPT)选择标记基因和Wx-cDNA的2个T-DNA区序列导入上述受体中,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水稻植株... 本试验以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粳稻品种武香9915和糯稻品种苏御糯、广陵香糯为受体材料,运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共转化技术分别将含有潮霉素抗性(HPT)选择标记基因和Wx-cDNA的2个T-DNA区序列导入上述受体中,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水稻植株。对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和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可以共整合到细胞中,并可以在后代中发生分离,从而可以筛选出仅含有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植株 Wx-cDNA 潮霉素抗性标记基因 共转化 选择标记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成熟孢子体对两种抗性筛选标记敏感性的研究
8
作者 王萍 顾海风 李信书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8期33-33,共1页
本研究以海带的成熟孢子体为外植体,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对不同浓度壮观霉素和Basta的敏感性,以确定两种抗性筛选标记用于海带抗性筛选时的最适选择压力,为海带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壮观霉素对海带成熟孢... 本研究以海带的成熟孢子体为外植体,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对不同浓度壮观霉素和Basta的敏感性,以确定两种抗性筛选标记用于海带抗性筛选时的最适选择压力,为海带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壮观霉素对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200mg/L浓度对海带组织块筛选较适宜。Basta对海带成熟孢子体组织块生长的抑制和致死作用均较大,4mg/L是较适宜的筛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筛选标记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辅助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成兵 刘青利 +3 位作者 张先平 李云 邢丽红 张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35-39,共5页
条锈病是小麦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小麦遗传资源抗性评价和加速抗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6份陕西省汉中地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4份汉5与贵农22杂交后选育的高代品系、32份汉6与贵农22杂... 条锈病是小麦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小麦遗传资源抗性评价和加速抗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6份陕西省汉中地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4份汉5与贵农22杂交后选育的高代品系、32份汉6与贵农22杂交后选育的高代品系、2份育种材料及1份抗锈性鉴定诱发品种铭贤169为材料,利用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有关的10个DNA分子标记,检测了45份供试材料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中携带Yr9-2基因的最多,占93.33%,其次为Yr5基因,占84.44%,携带Yr9-1基因的占80.00%,Yr15基因在45份供试材料中都没有检测到;铭贤169中10个标记位点都没有检出抗性基因;同时在1个材料中检测到4个抗性DNA标记的最多,占22.22%。有的抗条锈病分子标记是基于特定的材料而构建的,不一定适合对所有小麦资源进行抗性检测,与目标基因有多个连锁标记时选择遗传距离最小的标记,在抗病品种培育过程中分子标记检测应结合田间抗病性鉴定共同筛选抗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小麦 条锈病基因 抗性标记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71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的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炜星 张梦宇 +4 位作者 董瑞 张培培 张佳瑶 李在峰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保定小麦试验田及2014-2015和2015-2016两年度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发现,71个河南小麦品种中,36个品种在苗期共鉴定出7个抗叶锈病基因(Lr1、Lr2b、Lr10、Lr26、Lr17、Lr34和Lr39),其中27个品种含有Lr26,4个品种含有Lr39,2个品种含有Lr10,含有Lr1和Lr17的品种各有8个,含有Lr2b和Lr34的品种各有1个。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7个品种具有成株期慢锈性,可能含有成株期抗性基因,可进一步用于培育抗叶锈病品种和抗叶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小麦品种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检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Seq的家蚕NC99R抗BmNPV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亮 蒋满贵 +5 位作者 唐名艳 黄深惠 陈小青 董桂清 王平阳 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6-2414,共9页
【目的】以BSA-Seq测序分析确定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桂蚕N2抗性亲本NC99R的抗性SNP标记及抗性基因,为NC99R抗性基因鉴定打下基础,也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标记资源。【方法】以抗病品种NC99R、感病品种芙蓉为亲本制... 【目的】以BSA-Seq测序分析确定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桂蚕N2抗性亲本NC99R的抗性SNP标记及抗性基因,为NC99R抗性基因鉴定打下基础,也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标记资源。【方法】以抗病品种NC99R、感病品种芙蓉为亲本制备杂交F1、F2代及BC1遗传群体,通过添食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分析其遗传规律;在NC99R近等位基因系NC99R-NIL和芙蓉制备杂交的F2代群体中,设病毒浓度差异达4000倍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添食组,在高浓度添食组挑选未发病个体用于构建极端抗性素材DNA混合池,在低浓度添食组挑选具有典型发病症状个体构建极端易感素材DNA混合池,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完成抗性DNA混合池、易感DNA混合池及2个亲本基因组测序,并通过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定位抗性连锁关联区域。【结果】NC99R对BmNPV表现出稳定的高抗性,基因组中携带有抗BmNPV基因,且由显著的抗性主效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共同调控。对极端抗性DNA混合池、极端易感DNA混合池及其亲本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共获得19276670个SNP位点和4789615个InDel位点;基于ΔSNPindex的LOESS回归拟合分析,定位到2个与血液型脓病抗性关联的区域,分别为Chr.25:150-11069kb和Chr.27:8700-11009kb。同时将ΔSNP-index设定为≥0.8时,鉴定到3865个与抗性显著相关的SNP标记,其中,在25号染色体关联区域筛选出78个SNP标记,在27号染色体关联区域筛选出2694个SNP标记;再经氨基酸水平非同义突变筛查,定位到25号染色体Zinc carboxypeptidase基因和27号染色体Facilitated trehalose transporter Tret1基因。【结论】利用BSA-Seq在抗家蚕血液型脓病品种NC99R中发现与抗性相关的SNP标记资源有3865个,且初步鉴定到2个与抗BmNPV的相关基因(25号染色体Zinc carboxypeptidase基因和27号染色体Facilitated trehalose transporter Tret1基因),为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NC99R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分子标记 BS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符勇耀 杨迎伍 +1 位作者 邓伟 李正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4-29,共6页
转基因植物的抗性标记一直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是限制转基因植物应用的瓶颈之一。筛选安全标记基因替代抗生素标记基因已成为解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和促进转基因植物应用的重要策略。综述了生物安全标记基因的产生背景、系统... 转基因植物的抗性标记一直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是限制转基因植物应用的瓶颈之一。筛选安全标记基因替代抗生素标记基因已成为解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和促进转基因植物应用的重要策略。综述了生物安全标记基因的产生背景、系统分类、筛选原理及不同起源的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选用植物内源标记基因已成为转基因植物安全标记基因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抗性标记 安全标记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菌致病性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及共分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俊丽 王贵学 彭友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通过筛选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P131小种的REMI(Restriction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转化体库获得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命名为PX1。与野生型菌株P131相比,该突变体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丧失,在洋葱表皮上侵染... 通过筛选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P131小种的REMI(Restriction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转化体库获得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命名为PX1。与野生型菌株P131相比,该突变体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丧失,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差异不显著。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突变表型和潮霉素抗性标记共分离,说明突变是由于外源质粒插入引起的,因此,可以此为标记克隆控制该表型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变异 突变体 稻瘟菌 分离分析 筛选 水稻品种 孢子萌发率 抗性标记 外源质粒 形成率 转化体 PXI 野生型 附着胞 分析表 共分离 潮霉素 梅雨 表型 小种 侵染 洋葱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蚜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武予清 李素娟 +1 位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麦蚜 虫育种 源筛选 蚜遗传 基因标记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内生细菌B946在小麦体内的定殖规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忠梅 王霞 +2 位作者 赵金焕 王琦 梅汝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通过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蜡状芽孢杆菌B946菌株。采用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标记B946菌株,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其在小麦根、茎基部、叶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叶部接种B946,该菌能在接种叶内定殖,并能向茎基部、其它叶... 通过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蜡状芽孢杆菌B946菌株。采用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标记B946菌株,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其在小麦根、茎基部、叶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叶部接种B946,该菌能在接种叶内定殖,并能向茎基部、其它叶和根内转移;用B946菌悬液浸种处理,该菌能向茎基部和叶内转移;在一定范围内,菌悬液浓度108cfu/ml以上,浸种时间3h以上,栽培温度25℃,有利于B946在小麦体内的定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殖 内生细菌 体内 平板菌落计数法 蜡状芽孢杆菌 小麦纹枯病 防治效果 抗性标记 浸种处理 浸种时间 栽培温度 利福平 链霉素 小麦根 转移 菌株 接种 悬液 叶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L-异亮氨酸谷氨酸棒杆菌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孔帅 陈敏 +5 位作者 郑美娟 许鹏飞 吕育财 谢飞 周宜平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菌株23798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s后,经0.4mg/mL磺胺胍抗性筛选、多孔板高通量筛选、发酵培养复筛,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1。该菌株在摇瓶中发酵培养48h,L-异亮氨酸产量达18.5g/L,比原始菌株提高62.03%,且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磺胺胍抗性标记 高通量筛选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油脂皮状丝孢酵母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鹏飞 郭金玲 +2 位作者 吕育财 涂璇 龚大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到质量浓度为0. 15 mg/m L的芝麻酚培养基中28℃培养2 d,筛选出生长旺盛的菌株,然后接种到48孔液体培养基培养,并利用96孔板尼罗红荧光染色对培养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选育出一株高产油脂菌株Trichosporon cutaneum A1。该菌株较原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41. 6%、123. 1%、57. 4%,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原始菌株相同,均为十六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说明建立的芝麻酚抗性筛选和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ARTP选育方法是可行的,为其他产油脂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芝麻酚抗性标记 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芽孢杆菌在水稻根际定殖促生及其在土壤中的存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恒煦 刘泽平 +2 位作者 王志刚 徐伟慧 郭茹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2-899,共8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可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是生物肥料重要的种质资源。PGPR吸附于作物根系是形成定殖与功能的必要条件,抗性药物标记是研究功能菌株定殖促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利用解钾功能菌(Bacillus aryabhattai LZP...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可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是生物肥料重要的种质资源。PGPR吸附于作物根系是形成定殖与功能的必要条件,抗性药物标记是研究功能菌株定殖促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利用解钾功能菌(Bacillus aryabhattai LZP01,简称LZP01)、解磷功能菌(Bacillus pumilus LZP02,简称LZP02)和溶磷功能菌(Bacillus megaterium LZP03,简称LZP03)这3株高效的水稻根际促生菌,通过抗生素药物利福平梯度筛选分别得到标记菌株K-LZP01、K-LZP02和K-LZP03,并且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保留情况,进而检测标记菌株在水稻根际与土壤中定殖存活及促生能力。结果表明,水稻幼根浸入菌液后吸附量随浸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中K-LZP01在10min后吸附基本稳定;K-LZP01在50 min时吸附量达到最大;K-LZP03在5 min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最大吸附量为12×107 CFU·g-1,之后趋于动态稳定。将水稻幼苗浸入不同浓度菌悬液中,幼根吸附量随菌悬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标记菌株在接种于土壤中10 d后定殖量趋于稳定,且定殖能力较强。距离水稻根际越近标记菌株含量越高,表明菌株定殖竞争力越强。在灭菌土与未灭菌土条件下,3株菌株均具有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性标记 定殖 吸附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L-异亮氨酸大肠杆菌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芳 刘慧燕 +4 位作者 潘琳 艾治宇 李一鸣 张恒 方海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旨在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K12(Met^(-))为出发菌株,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液滴培养系统(MMC)筛选,以α-氨基丁酸(α-AB)抗性为筛选标记,得到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的突变菌株大肠杆菌NXU12,并... 旨在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K12(Met^(-))为出发菌株,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液滴培养系统(MMC)筛选,以α-氨基丁酸(α-AB)抗性为筛选标记,得到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的突变菌株大肠杆菌NXU12,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大肠杆菌K12(Met^(-))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 s后,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适应性进化实验、发酵培养复筛、遗传稳定性验证等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大肠杆菌NXU12。该菌株在发酵培养40 h后,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17.462 8 g/L,比原始菌株10.830 9 g/L提高61.23%,且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RTP MMC α-AB 抗性标记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uMV Resistant Gene in Cabbage 被引量:1
20
作者 GAO Jinping WANG Chao LIU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3期7-11,共5页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kers, designated as AG13/2000 and U16/660, were 7.7 cM and 8.38 cM apart from the TuMV resistant gene, respectively. The two RAPD fragments were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s. SCAR markers were confined in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BAGE TUMV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