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对番茄潜叶蛾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温乙妮 丁嘉欣 +1 位作者 顾欣 王新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7-1373,共7页
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低温胁迫下幼虫、蛹和成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并分析4℃低温胁迫下各虫态体内水分、脂肪含量和抗寒物质(蛋白质、海藻糖和山梨醇)的含量变化,以期明确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的抗寒物质... 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低温胁迫下幼虫、蛹和成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并分析4℃低温胁迫下各虫态体内水分、脂肪含量和抗寒物质(蛋白质、海藻糖和山梨醇)的含量变化,以期明确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的抗寒物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幼虫和蛹的含水量,分别由74.46%±1.64%下降至68.66%±0.90%、70.23%±0.65%下降至66.92%±0.93%;低温使幼虫脂肪含量显著减少,由227.64±6.28μmol/mL显著降低至186.29±6.28μmol/mL。然而低温下各虫态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以蛹期增幅最大,由405.03±13.678μg/mg显著上升至554.82±29.41μg/mg,增加量达到149.79±29.41μmol/mg;蛹期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显著积累,分别由31.44±0.48 mg/mL显著上升至39.82±1.07 mg/mL,49.41±0.72 mg/mL显著上升至52.15±0.68 mg/mL,表明是蛹期的关键抗寒物质。因此,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对低温均有响应,其中蛹可能依赖蛋白质、海藻糖和山梨醇在宁夏地区露地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低温胁迫 耐寒性 抗寒物质 越冬虫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子中抗寒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海蓉 饶桠楠 +2 位作者 史万杰 熊远福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4期171-173,183,共4页
[目的]获得苍耳子中抗寒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苍耳子为原料、水稻为试验对象,研究提取剂的筛选,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苍耳子中抗寒物质提取的影响,通过L 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目的]获得苍耳子中抗寒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苍耳子为原料、水稻为试验对象,研究提取剂的筛选,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苍耳子中抗寒物质提取的影响,通过L 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苍耳子中抗寒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剂50%乙醇、料液比1∶9(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3次;粉体抗寒物质的产率为10.0%。[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成本较低,获得的抗寒物质能显著提高秧苗游离脯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抗寒物质 提取工艺 抗寒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毛虫越冬幼虫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69
3
作者 韩瑞东 孙绪艮 +1 位作者 许永玉 张卫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2-1356,共5页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 昆虫的抗寒性与其体内生化物质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测定了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越冬幼虫体内和血淋巴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总量1月份为10月份的3.8倍,其中以葡萄糖、海藻糖和山梨醇增加幅度较大,依次为10月份的10.08倍、2.84倍、7.44倍。3月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虫体内糖原含量下降了56.5%。越冬期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增加幅度较大,分别比越冬前增加了493.8%、433.7%、474.2%、21.5%和47.1%,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越冬幼虫体内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应用蛋白质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糖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发现糖蛋白含量增加,为越冬前的300%。综合分析认为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体内抗寒物质系统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类(山梨醇、海藻糖、葡萄糖)-糖蛋白-氨基酸类(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等)。该系统可随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毛虫 过冷却点 抗寒 生化物质 抗寒物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害胁迫对小麦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康国章 岳彩凤 +5 位作者 彭慧芳 韩巧霞 李鸽子 许微 刘国芹 郭天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6-60,共5页
研究了大田冬季冻害条件下,幼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麦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害胁迫期间,植株幼穗发育进程快(播期较早)、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 研究了大田冬季冻害条件下,幼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麦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冻害胁迫期间,植株幼穗发育进程快(播期较早)、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幼穗发育进程慢(播期较晚)、受冻害较轻的品种豫农949和偃展4110,表明其适宜作为胁迫过程中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冻害胁迫期间,4个小麦品种不同幼穗发育植株的叶片内脯氨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比寒流来临之前增幅大,幼穗发育进程快且受冻害较重的豫麦34号和郑麦9023品种,这2种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幼穗发育进程慢、受冻较轻的豫农949和偃展4110,推测这2种物质不宜作为小麦抗冻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穗发育 抗寒物质 抗冻性 播种期 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螟越冬幼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永杰 孙绪艮 +3 位作者 张卫光 郭彦彦 牟志刚 郭光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 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及氨基酸测定仪等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氨基酸、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该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虫体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在越冬期间相互转移,过冷却能力变化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增减一致,12月至翌年2月间是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时期,此期的过冷却点亦最低;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含量与过冷却点的变化一致,随着寒冬的到来迅速上升,随着越冬期的结束又迅速下降,这5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影响着桑螟幼虫的过冷却点和抗寒能力的变化;桑螟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氨基酸(丝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油蛋白质结合脂肪”组成抗寒物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蛋白质 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抗寒物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玉霞 王显国 +4 位作者 田永雷 丛百明 王月林 陈卫东 高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80,共8页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播种时期 抗寒保护物质 越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尺蠖越冬幼虫的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孙绪艮 郭慧玲 +1 位作者 李恕廷 王兴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研究了桑尺蠖越冬幼虫的耐寒能力 ,测定了虫体内抗寒物质的组成成分 ,并对其耐寒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越冬幼虫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滞育期 ,4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从初期的-1 7 2℃下降至滞育期的 -2 4 4℃ ;5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 研究了桑尺蠖越冬幼虫的耐寒能力 ,测定了虫体内抗寒物质的组成成分 ,并对其耐寒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越冬幼虫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滞育期 ,4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从初期的-1 7 2℃下降至滞育期的 -2 4 4℃ ;5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从 -1 3 4℃下降至 -2 4 8℃。越冬幼虫体内水分、糖元、脂肪含量下降 ,其中以糖元含量下降明显 ;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糖—氨基酸—糖蛋白”物质系统形成抗寒基质 ,增强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尺蠖 越冬幼虫 抗寒物质 耐寒性 桑园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褐苔草的抗寒性物质季节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滕中华 韩发 +2 位作者 师生波 周党卫 智丽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测定了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黑褐苔草叶片中几种与抗逆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可溶性糖含量随生长的季节进程升高;脯氨酸含量在返青期最高,草盛期保持稳定,枯黄期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草盛期最... 测定了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黑褐苔草叶片中几种与抗逆性有关的生化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可溶性糖含量随生长的季节进程升高;脯氨酸含量在返青期最高,草盛期保持稳定,枯黄期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草盛期最高,枯黄期最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黑褐苔草的抗性差异与高寒地区的特殊气候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褐苔草 抗寒物质 季节变化 可溶性糖 脯氨酸 过氧化物酶 超氧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