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利对赤霞珠葡萄几种抗寒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文举 王振平 +1 位作者 平吉成 张亚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5期13-14,共2页
本试验于秋季对6年生赤霞珠葡萄树喷布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并测定其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00mg/L乙烯利处理的赤霞珠葡萄枝/根电导率值最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说明1000mg/L乙烯利有助于提高葡萄的抗... 本试验于秋季对6年生赤霞珠葡萄树喷布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并测定其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00mg/L乙烯利处理的赤霞珠葡萄枝/根电导率值最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说明1000mg/L乙烯利有助于提高葡萄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葡萄 抗寒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3个甜角品种幼苗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一鹤 李建宾 +3 位作者 杨时宇 陈疏影 李体初 吴义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以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的1年生嫁接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连续15 d分别进行5、10、15、20、25、30℃的温度处理,测定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甜角幼苗叶片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0 30℃是甜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当温度下降到1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甜角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温度降到10℃时,幼苗叶片上述指标变化加剧,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的上述6个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温度越低,变化越剧烈。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判定3个甜角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的顺序为:SRITONG>SRITONGBAO>PRAKAYT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角 低温胁迫 抗寒性指标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处理种子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洪云 杜宁 韩哲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6,31,共4页
电场处理强度为E_N=0.5×N(kV/cm),N=0,1,2,…,12,对照组为E0(电场未处理),处理时间T=10min和T=5min处理小麦干种子。处理组幼苗在4℃的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小麦幼苗各项抗寒性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 电场处理强度为E_N=0.5×N(kV/cm),N=0,1,2,…,12,对照组为E0(电场未处理),处理时间T=10min和T=5min处理小麦干种子。处理组幼苗在4℃的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小麦幼苗各项抗寒性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场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但明显提高了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而且提高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处理组幼苗在4℃的低温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电场处理还降低了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且小麦幼苗各个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处理条件4.5kV/cm,10min,由此得出高压静电场处理种子提高小麦幼苗的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小麦 抗寒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新品种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健 王霞 +5 位作者 李伟波 杨庆山 魏海霞 王莉莉 王建利 李永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6个白蜡(Fraxinus spp.)新品种的3 a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以白... 以6个白蜡(Fraxinus spp.)新品种的3 a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以白蜡枝条各项生理指标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白蜡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研究新选育白蜡新品种的抗寒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个白蜡品种的LT_(50);各生理指标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呈现出低–高–低的单峰曲线,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抗寒能力(D值)大小对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排序为:鲁蜡2号(Fraxinus velutina'Lula Erhao')>鲁蜡1号(F.velutina'Lula Yihao')>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Wuhao')>鲁蜡4号(F.velutina'Lula Sihao')>鲁蜡3号(F.velutina'Lula Sanhao')>鲁蜡6号(F.pennsylvanica'Lula Liuh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白蜡新品种 抗寒性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竹子品种在山东自然寒冷条件下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葛忠强 吴德军 +5 位作者 李春明 任飞 李庆华 王因花 刘翠兰 燕丽萍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3-18,12,共7页
本试验引种了10个竹子品种,选择4个抗寒性评价指标(SOD、POD、MDA、相对电导率)分析10个品种的抗寒性表现,综合评价了它们的抗寒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法结合田间自然越冬表现对10个品种作了抗寒类型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竹子品种对4个... 本试验引种了10个竹子品种,选择4个抗寒性评价指标(SOD、POD、MDA、相对电导率)分析10个品种的抗寒性表现,综合评价了它们的抗寒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法结合田间自然越冬表现对10个品种作了抗寒类型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0个竹子品种对4个抗寒性评价指标的反应不同,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抗寒性特点。采用聚类分析法把10个竹子品种的抗寒性分成4类,早园竹和白夹竹为强抗寒性品种类型,黄槽竹、黄杆乌哺鸡竹、菲白竹和鹅毛竹为较强抗寒性品种类型,长叶苦竹和矢竹为弱抗寒性品种类型,黄条金刚竹和福建茶杆竹为寒冷敏感性品种类型。在本次试验条件下,相对电导率指标要优于其他3个指标。竹子的抗寒性评价结果受评价指标体系和竹子生物学特性形成史影响,竹子引种时要调查清楚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形成史,这对横向比较同类试验的引种结果时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竹北引 抗寒评价 抗寒性指标 抗寒类型划分 山东 自然寒冷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辐照小麦种子提高幼苗的抗寒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洪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分别以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0.0(空白对照)、2.6、5.2、10.4、20.8、41.6 J/cm^2,辐照时间为1、2、3 min的条件处理小麦干种子。将处理组幼苗置于4℃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研究小麦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 分别以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0.0(空白对照)、2.6、5.2、10.4、20.8、41.6 J/cm^2,辐照时间为1、2、3 min的条件处理小麦干种子。将处理组幼苗置于4℃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研究小麦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各项抗寒性指标及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仅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也可提升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与对照组相比,4℃低温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组幼苗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激光处理对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有所降低。小麦幼苗各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辐照剂量20.8 J/cm^2、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条件下,可见此条件即为He-Ne激光辐照小麦种子提高幼苗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 激光 小麦 抗寒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石漠化地区常绿藤本植物抗寒性研究初探
7
作者 李益锋 张朝辉 +1 位作者 姜放军 邓沛怡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31-34,共4页
为研究目前应用于石漠化治理的常绿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6种2 a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目前应用于石漠化治理的常绿藤本植物抗寒适应性,以6种2 a生离体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6种常绿藤本植物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呈明显的"S"型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6种常绿藤本植物半致死温度(LT50);随着温度的降低,叶片内MDA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络石和皱叶忍冬的CAT活性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而其他常绿藤本植物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判定6种常绿藤本植物均可在湖南用于石漠化治理,而常春油麻藤和皱叶忍冬在湘北及湘西应用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治理 低温胁迫 常绿藤本植物 抗寒性指标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萍萍 李菡 +1 位作者 杨克强 郭起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以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经低温胁迫处理后,分别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糖(Soluble Sucrose)、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 以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一年生休眠枝为试材,经低温胁迫处理后,分别对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糖(Soluble Sucrose)、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研究影响观赏海棠抗寒性的主要生理指标,选择观赏海棠抗寒品种(系)。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LT50;不同低温胁迫下,SOD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不同品种(系)的POD活性差异较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积累;脯氨酸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观赏海棠影响较大的抗寒性生理指标是SOD、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据隶属函数法,求出隶属函数值,得出15个观赏海棠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凯尔斯’>T2>#3>T3>‘钻石’>#7>T1>‘绚丽’>‘红丽’>‘王族’>‘草莓果冻’>‘雪球’>‘粉芽’>‘宝石’>‘亚当’。山东本土观赏海棠优系T1、T2、T3具有较好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海棠 抗寒性指标 低温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