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对舌癌细胞株抗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安训 曾融生 +2 位作者 丁学强 李苏 黄洪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舌癌细胞株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 :经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 (10 - 7~ 10 - 5 mol/ L)处理舌癌细胞株后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舌癌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舌癌细胞株经 10 - 7~ 10 - 5mol/ L全反式...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舌癌细胞株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 :经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 (10 - 7~ 10 - 5 mol/ L)处理舌癌细胞株后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舌癌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舌癌细胞株经 10 - 7~ 10 - 5mol/ L全反式维甲酸处理 1~ 6 d后 ,G1 / Go 期比率呈上升趋势 ,S期和 G2 + M期比率呈下降趋势 ,与对照组相比 ,经全反式维甲酸处理 3d和 6 d的细胞 ,其 G1 / Go 期比率明显上升 (P<0 .0 1) ,G2 + M期比率和 S期比率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ATRA可抑制舌癌细胞的 DNA合成 ,改变舌癌细胞增殖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细胞株 全反式维甲酸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华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方法 MCF 7、MDA MB 2 31人乳腺上皮癌细胞培养 ,细胞计数。结果 肝素 40mg·L-1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的生长 ,该抑制作用受血清的影响。结论 肝素能抑制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的MCF 7人乳... 目的 观察肝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方法 MCF 7、MDA MB 2 31人乳腺上皮癌细胞培养 ,细胞计数。结果 肝素 40mg·L-1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的生长 ,该抑制作用受血清的影响。结论 肝素能抑制在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的MCF 7人乳腺上皮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细胞培养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对人肿瘤细胞株协同抗增殖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吴翰桂 丁仁瑞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2-47,共6页
本文以三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分析了顺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处理细胞具有很好的协同抗增殖作用;(2)一个因子继以另一因子... 本文以三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分析了顺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处理细胞具有很好的协同抗增殖作用;(2)一个因子继以另一因子的处理效果不及双因子同时处理,以先用β-肿瘤坏死因子处理,再用γ-干扰素处理的效果相对最差;(3)坑增殖效应与处理时间和作用剂量直接相关;(4)每次lh,隔日一次,每周三次的间歇性处理与24h连续处理同样有效本文结果为临床设计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细胞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OPM-2细胞系抗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蕙珍 陈怡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3-268,共6页
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OPM-2细胞系作用,~3H-TdR掺入法显示ATRA使S及G_2/M期细胞标记指数下降,提示G_1→S期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依赖关系。当ATRA浓度在≤(1-2)×10^(-8)mol/L有时反有刺... 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OPM-2细胞系作用,~3H-TdR掺入法显示ATRA使S及G_2/M期细胞标记指数下降,提示G_1→S期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依赖关系。当ATRA浓度在≤(1-2)×10^(-8)mol/L有时反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外源性IL-6(rhIL-6)能刺激OPM-2细胞克隆生长,抗IL-6单克隆抗体(McAb)可抑制其生长,rhIL-6不能逆转ATRA致OPM-2细胞生长抑制,提示OPM-2细胞能自分泌IL-6。^(125)I标记IL-6测得细胞表面IL-6受体(IL-6R)密度降低及亲和性下降,RT-PCR测得IL-6RmRNA下降,但gp130 mRNA表达无改变,在培养上清液测不出IL-6活性。这进一步证明ATRA对OPM-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下调IL-6R及抑制瘤细胞自分泌IL-6双重作用而实现的。本实验提出ATRA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抗增殖药物治疗MM及其它自/旁分泌IL-6依赖性生长特性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多发性骨髓瘤 OPM-2细胞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受体 gp130mRNA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多肽毒素组分通过激活促凋亡通路和协同作用抑制癌细胞增殖
5
作者 谢婷 王云云 +1 位作者 郭婷 袁春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0-1470,共11页
目的 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抑制的选择性和有效组分。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采用caspase试剂盒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8和9的表达水平;通过凝胶... 目的 研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抑制的选择性和有效组分。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48 h后雷氏大疣蛛毒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采用caspase试剂盒检测癌细胞内caspase-8和9的表达水平;通过凝胶过滤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将雷氏大疣蛛粗毒分为蛋白质组分、多肽组分、小分子化合物组分3个部分;通过蛋白质组学对蛋白质和多肽组分进行鉴定;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结合HPLC解析小分子化合物组分中各物质的结构。结果 雷氏大疣蛛粗毒对乳腺癌MCF7和鼻咽癌(SUNE1、HONE1)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14±0.29、1.57±0.14、2.85±0.15μg/mL;对多种胃癌和肠癌细胞系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对胃癌HGC27细胞的IC_(50)为3.02±0.27μg/mL,对肠癌SW620细胞的IC_(50)为3.02±0.28μg/mL。选用MCF7细胞来研究增殖抑制机制和筛选有效组分,发现粗毒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8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MCF7细胞凋亡。粗毒中蛋白质组分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很弱,10μg/mL浓度仅抑制12.1%±1.9%。多肽组分抑制作用较强,IC_(50)为6.41±0.31μg/mL。多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0000左右,主要为与巨型上户蛛毒素同源的多肽;小分子组分未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主要为核苷酸代谢物。多肽组分和小分子组分质量比4∶1混合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不同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有很大差异,发挥对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组分为多肽组分,可能与核苷酸代谢物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 多肽毒素 癌细胞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鼠尾藻异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抗氧化和抗结肠癌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森 周容 +1 位作者 聂开颖 罗巅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35-1641,共7页
采用DEAE-琼脂糖凝胶CL-6B凝胶层析对鼠尾藻多糖STP-Ⅰ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光谱法,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法,甲基化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法对多糖STP-Ⅰ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STP-Ⅰ的重复结构单位,STP-Ⅰ主要由6-β-D-Glcp和4-α-D-Gal... 采用DEAE-琼脂糖凝胶CL-6B凝胶层析对鼠尾藻多糖STP-Ⅰ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光谱法,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法,甲基化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法对多糖STP-Ⅰ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STP-Ⅰ的重复结构单位,STP-Ⅰ主要由6-β-D-Glcp和4-α-D-Galp组成,还包括5-α-L-Araf、2,3-α-D-Xylp、T-β-D-Xylp和T-β-D-Glcp糖残基。STP-Ⅰ的分支度是26.7%。基于自由基清除实验,STP-Ⅰ展现出高于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是0.15 mg/mL和1 mg/mL。STP-Ⅰ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具有抑制增值的作用,其IC_(50)是2.56 mg/mL,同时STP-Ⅰ对正常细胞没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结构分析 抗氧化活性 抗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肽对大鼠颈动脉胶原酶内皮剥脱术后肌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郗永安 汪丽蕙 +1 位作者 朱国英 张钧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4-15,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应用血管肽对大鼠颈动脉胶原酶内在剥脱术后肌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不同途径给药。14d取材测定内膜/中膜面积、厚度比值。结果:静脉组各值小于术前30min皮下用药组(q=5.3...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应用血管肽对大鼠颈动脉胶原酶内在剥脱术后肌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不同途径给药。14d取材测定内膜/中膜面积、厚度比值。结果:静脉组各值小于术前30min皮下用药组(q=5.3721,24.5556;P<0.01)。对照与延滞皮下给药组各值无差异(q=2.2180,2.5370;P>0.05)。结论:静脉给药优于皮下注射法;延滞给药作用消失。提示其抗增殖作用与血管损伤后早期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肽 抗增殖作用 动脉 肌内膜增殖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蕾 何安光 +2 位作者 张宝庚 王晓华 王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单独应用及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与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MC)、阿霉素(DXR)、顺铂(CDDP)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肺... 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单独应用及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与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MC)、阿霉素(DXR)、顺铂(CDDP)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表明,TNF-β有抗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强度为(36.6±4.3)%;与细胞因子或抗肿瘤药物伍用能增强其作用,在抗肿瘤药物中以与阿霉素配伍为最佳,抗增殖作用可达到(66.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抗增殖作用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抑制肿瘤增殖的离体在体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蕾 何安光 张宝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确定肿瘤坏死因子-β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体内抑瘤实验等从多侧面考察肿瘤坏死因子-β对人胰腺癌及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胰腺癌细胞内环一磷酸腺苷含... 目的:确定肿瘤坏死因子-β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体内抑瘤实验等从多侧面考察肿瘤坏死因子-β对人胰腺癌及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胰腺癌细胞内环一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结果:TNF-β抑制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增高。结论:TNF-β对胰腺癌细胞及鼠移植性Lewis肺癌均有确切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有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高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Β 抗增殖作用 肿瘤增殖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α-干扰素治疗血液病的进展
10
作者 应江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以来,现认为还有①抗增殖作用;②对正常细胞和新生物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③抑制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和自我更新的能力;④免疫调节作用和⑤改变细胞癌基因的表达等作用。70年代起,采用粗制的天然干扰素...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活性以来,现认为还有①抗增殖作用;②对正常细胞和新生物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③抑制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和自我更新的能力;④免疫调节作用和⑤改变细胞癌基因的表达等作用。70年代起,采用粗制的天然干扰素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一定疗效。80年代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能够生产出大量高纯度干扰素,进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细胞癌基因 白血病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分化诱导 抗增殖作用 自我更新 克隆生长 DNA 毛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