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A处理下抑制抗坏血酸氧化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孙林娟 刘桃李 +7 位作者 刘海 袁定阳 杨绪磊 徐雨生 陈思扬 曾建光 黄钰博 谭炎宁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6-814,共9页
抗坏血酸(AsA)氧化是调节抗坏血酸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但该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是否受脱落酸(ABA)调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 L.)抗坏血酸氧化基因OsAAO4为对象,分析其对ABA的响应特性,及其敲除系在ABA处理下的表型与... 抗坏血酸(AsA)氧化是调节抗坏血酸稳态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但该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是否受脱落酸(ABA)调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 L.)抗坏血酸氧化基因OsAAO4为对象,分析其对ABA的响应特性,及其敲除系在ABA处理下的表型与生理特性。结果显示,OsAAO4具有丰富的ABA响应元件,ABA处理9 h后,其在根和幼叶中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未经ABA处理时,OsAAO4敲除系KO-1、KO-2的株高、存活率与野生型(‘中花11’)均无显著差异;在ABA处理下,两个敲除系的株高分别比野生型降低38.34%和25.72%,存活率下降21.91%和5.48%,幼苗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下降35.31%和31.81%,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下降29.72%和26.95%,而AsA含量则分别提高27.17%和16.37%。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ABA处理下,KO-1和野生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氧化还原和氧化应激途径。研究结果表明OsAAO4介导的抗坏血酸氧化是维持逆境胁迫下AsA氧化还原稳态并确保幼苗正常生长的重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氧化 OsAAO4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坏血酸调控氧化铈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检测研究
2
作者 潘蕊 黄伟华 +3 位作者 李佳娜 王丽丽 朱希 许惠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它既有天然酶的高催化活性,又有模拟酶稳定经济的特点,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氧化铈纳米酶。该纳米氧化铈同时具... 纳米酶是一类既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又有催化功能的模拟酶,它既有天然酶的高催化活性,又有模拟酶稳定经济的特点,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氧化铈纳米酶。该纳米氧化铈同时具有+4价和+3价两种形态,其中Ce^(4+)能与过氧化氢反应,使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溶液显蓝色。由于抗坏血酸(AA)能还原Ce^(4+),抑制其催化活性以及TMB的氧化,从而使溶液的颜色较浅。而抗坏血酸氧化酶可催化氧化AA,阻碍了其对Ce^(4+)的还原,使纳米氧化铈的催化性能恢复。利用这种方法,实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定量检测,在12 U/L~400 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04),检测限为3.2 U/L。该研究为基于氧化铈纳米酶的比色方法在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检测及相关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抗坏血酸氧化 纳米酶 比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富根 韩锦峰 +2 位作者 赵铭钦 许自成 刘学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 研究了一些理化因素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酶均较耐高温,但抗坏血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好于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作用最适pH值为6,抗坏血酸氧化酶为5.Cu2+能增强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EDTA,NaHSO3,H3BO3,柠檬酸既是多酚氧化酶的良好抑制剂,又是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激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多酚氧化 抗坏血酸氧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泽高 乔丽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测定小麦推广品种鄂恩 1号感病程度不同叶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 ,发现小麦感病叶片的酶活性明显高于不感病叶片 ,对 16个不同程度感染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随病... 通过测定小麦推广品种鄂恩 1号感病程度不同叶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 ,发现小麦感病叶片的酶活性明显高于不感病叶片 ,对 16个不同程度感染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随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坏血酸氧化 活性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采后黄瓜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云霞 朱蓓薇 杨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以采摘后的黄瓜为实验材料,选择不同分贝的噪声剂量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激化和提高采后黄瓜组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但噪声剂量超过95dB后,在作用初期会对该酶起到一定程度的钝... 以采摘后的黄瓜为实验材料,选择不同分贝的噪声剂量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噪声会激化和提高采后黄瓜组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但噪声剂量超过95dB后,在作用初期会对该酶起到一定程度的钝化作用。在三种噪声剂量中,85dB的噪声对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坏血酸氧化 酶活性 噪声剂量 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对大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影响
6
作者 孙欣 刘丽君 李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坏血酸氧化 酶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与2,4-D对猴头菇抗坏血酸氧化酶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7
作者 王金胜 刘喜文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9-9,共1页
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个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它与多种物质代谢如NADH,谷胱甘肽等有关,又与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有关。蛋白酶是水解酶类,它的活力高低与组织代谢及蛋白含量有关。生长调节剂已广泛用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但关于猴头子实体生长过... 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个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它与多种物质代谢如NADH,谷胱甘肽等有关,又与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有关。蛋白酶是水解酶类,它的活力高低与组织代谢及蛋白含量有关。生长调节剂已广泛用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但关于猴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及生长调节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尚少报道,本文研究了猴头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以及GA、2,4-D对这两种酶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 GA 蛋白酶活力 子实体生长 生长调节剂 末端氧化 食用菌产量 抗坏血酸含量 NADH 水解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健容 叶华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 研究了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凡6穗部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arum)侵染后,病、健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健穗中的酶活比感病品种凡6高;在受赤霉菌侵染后,感病品种凡6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一直下降,并随侵染发展下降幅度增大,而抗病品种苏麦3号病穗的抗坏血酸氧化酶酶活性在接种后一天有较大升高,以后几天仍然升高,只是上升幅度较小,直至显症后(接种后第6天)酶活才逐渐下降,但是酶活均较感病凡6高;抗病品种的病害症状出现比感病品种稍迟。据此,初步认为抗坏血酸氧化酶对抗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坏血酸氧化 赤霉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崔琳霞 雷逢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变化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关系,揭示不同蔓性西葫芦长势和产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西葫芦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测...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变化与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关系,揭示不同蔓性西葫芦长势和产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为西葫芦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测定西葫芦叶片、果实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及AAO活性,研究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及果实发育的关系。【结果】在西葫芦生长发育过程中,2个半矮蔓西葫芦品种C1、C2的叶长、叶宽以及果实瓜长、瓜径均较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D1、D2大;而伴随着叶片与果实的发育,品种C1、C2叶片与果实中AAO活性均较品种D1、D2高,说明AAO活性与西葫芦叶片、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在收获期,品种C1、C2产量较品种D1、D2大。4个西葫芦品种的不同叶龄AAO活性均存在差异,其活性依次为:顶端发育叶片>中部发育叶片>下层衰老叶片,说明AAO可能参与叶片的抗衰老功能。【结论】AAO活性与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对西葫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叶片发育 果实发育 抗坏血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抗坏血酸氧化酶年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延檮 寇元斌 +2 位作者 杨风歧 赵水清 薛俊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3-95,共3页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 该文对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 rupprechtiiMagr)成年林木及苗木不同器官、不同时期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 2mm根中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最高 ;体内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在生长季节较高 ;林木梢头、叶、1年生枝及苗叶等生长部位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也较高 .抗坏因酸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关系较为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抗坏血酸氧化 年变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揭示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
11
作者 项鹏 杨树 +5 位作者 李宝华 李艳杰 李红鹏 鹿文成 栗铭徽 张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4,共6页
于2021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较高活性的放线菌XFS-4,为了解该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以黑河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试材,用XFS-4发酵液做种子包衣处理,盆栽条件下人工接... 于2021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较高活性的放线菌XFS-4,为了解该生防放线菌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机理,以黑河市主栽大豆品种黑河43为试材,用XFS-4发酵液做种子包衣处理,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4、7、11、14 d取样,测定大豆叶内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同时,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后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的表达差异,从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上对大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Gm-Apx)进行研究,以发现该基因与大豆胞囊线虫(SCN)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XFS-4包衣黑河43接种大豆胞囊线虫4、7 d后,APX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接种条件下的黑河43 APX活性随大豆生长一直升高。在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其菌株XFS-4包衣黑河43处理组中,Gm-Apx相对表达量在接种后4、7 d表达上调,而在接种11、14 d表达下调,说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早期防御胞囊线虫的侵染过程,对植物抗性反应及解除胁迫诱导的氧化损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大豆胞囊线虫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艺腾 管清杰 +5 位作者 于洋 郝玉波 姜宇博 宫秀杰 吕国依 钱春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1-59,共9页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 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2)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显著升高,对紫穗槐的AfAPX2基因进行克隆,采用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入门载体(pQB-V3),通过Gateway体系LR反应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并用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愈伤组织培养成T 0代苗,收获种子后种植研究其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fAPX2基因表达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的APX2同源比对,同样有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域,推测可以通过ROS途径增强植物抗逆性。AfAPX2蛋白质二级结构有13处α-螺旋,17处β-折叠,4处β-转角和多处无规则卷曲,AfAPX2酶三级结构具有铁离子的结合位点。在干旱胁迫和胁迫后恢复供水下,过表达AfAPX2基因株系的叶片以及植株的茂盛程度明显大于野生型。本研究发现转AfAPX2基因阳性植株对自然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增强,提高了烟草的抗旱性,说明AfAPX2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调节角色。进而验证了紫穗槐干旱胁迫转录组的上调基因与其相关,可以找到提高抗旱性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干旱 转基因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基因HbAPX的克隆及其对水杨酸的应答
13
作者 罗红丽 闫志烨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在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APX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APX。该片段包含1个858核苷酸的开放阅读... 在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APX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APX。该片段包含1个858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5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与麻风树(Jatropha curcas)的APX高度同源,同源性达90%,与杨树(Populus tomen-tosa)、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的APX同源性均在80%以上,并含有Ascorbate peroxidase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HbAPX属于过氧化酶体型APX。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水杨酸(SA)的诱导,可能与植物的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SA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 被引量:40
14
作者 孙云 江春柳 +2 位作者 赖钟雄 邵巍 王秀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62-566,共5页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时茶树鲜叶APX活性最高;茶树鲜叶APX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福建7个主要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的APX活性最高,铁观音的APX活性最低;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变化趋势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老叶>嫩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鲜叶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酶活性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表达调控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作用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李泽琴 李静晓 张根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4,共10页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属于I型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它催化H2O2依赖的L-抗坏血酸氧化作用,对抗坏血酸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植物APX基因家族由4个亚家族组成,分别为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基因亚家族...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属于I型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它催化H2O2依赖的L-抗坏血酸氧化作用,对抗坏血酸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植物APX基因家族由4个亚家族组成,分别为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基因亚家族,每个亚家族中又含有不同的APX同工酶。作为植物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组分,APX在细胞H2O2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植物APX是氧化还原信号系统中调节细胞水平H2O2非常重要的一种酶,APX同工酶的表达机制非常复杂,细胞质APX受多种信号调节表达,两种叶绿体APX通过选择性剪接进行组织特异性调节。通过调控产生的APX可调节细胞中的氧化还原信号,进而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文章综述了植物APX的催化机制、表达调控机理以及响应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 环境胁迫 活性氧(ROS) 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超 杨传平 王玉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1,88,共4页
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cDNA文库中获得一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去除polyA后长1049bp,其ORF全长750bp,编码25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12.7,理论等电点6.08,保守区分析确定其含有APX... 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cDNA文库中获得一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去除polyA后长1049bp,其ORF全长750bp,编码25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12.7,理论等电点6.08,保守区分析确定其含有APX蛋白保守序列,属于植物POD超家族。利用实时定量RT-PCR进一步分析白桦苗木在0.8%NaCl胁迫处理下不同时间点AP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诱导了APX基因在白桦叶片中的表达,说明APX基因与植物抗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分离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馨月 王广龙 +3 位作者 黄蔚 王枫 倪桢燚 熊爱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利用抗坏血酸作为电子供体,清除植物中的过氧化物,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研究胡萝卜Dc APX基因在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响应情况。[方法]以胡萝卜‘黑田五寸’为研究材料,克隆获得... [目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利用抗坏血酸作为电子供体,清除植物中的过氧化物,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是研究胡萝卜Dc APX基因在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响应情况。[方法]以胡萝卜‘黑田五寸’为研究材料,克隆获得胡萝卜Dc APX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R364573),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研究其主要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胡萝卜Dc APX基因全长753个碱基,编码250个氨基酸,预估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7.76×103,p I值5.65。进化分析表明,胡萝卜Dc APX在进化关系上与同属伞形科的短果茴芹同源性最高。空间结构分析表明,胡萝卜Dc APX的氨基酸二级结构由38.40%的α-螺旋、10.40%的延伸主链和51.20%的随机卷曲构成。胡萝卜Dc APX的氨基酸三级结构由10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胡萝卜‘黑田五寸’中Dc APX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表达量最高。[结论]胡萝卜中Dc APX基因可以响应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在胡萝卜非生物逆境胁迫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胡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胞质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龙 杨锐 +3 位作者 仪茜茜 孙雪 吴晓微 王亚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关键词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坛紫菜 RACE 基因组步移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与抗药性的关系——I.H_2O_2对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友进 渠晖 +3 位作者 安春菊 耿华 李德森 杜荣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4-957,共4页
采用室内饲养试验方法,研究了H2O2对家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O2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以上3种酶的活性,但变化规律却有明显差异:CAT活性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 采用室内饲养试验方法,研究了H2O2对家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O2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以上3种酶的活性,但变化规律却有明显差异:CAT活性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递增,处理组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2、1.26、1.47倍,另外在1、2龄幼虫中CAT活性出现了对照比处理高的现象,而3龄幼虫则没有出现。经H2O2处理后的1、3龄幼虫体内的POD出现了2个活性峰,1龄幼虫被处理后,在第1个活性峰出现的时间内对照明显比处理高,且持续时间约为5h,然后酶活性骤然上升,活性高峰值是对照组的6.8倍;2龄幼虫只有1个活性峰,是对照组的3.68倍;3龄幼虫体内的POD也有2个活性峰出现,分别是对照组的4.9、2倍。AsA-POD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对照高于处理的现象,1、2龄幼虫经过处理后出现了2个活性峰,分别是对照组的1.3、1.3倍和2.08、1.73倍,3龄幼虫则只有1个活性峰,是对照组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氧化氢酶 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PtAPX2的克隆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翔 李娜 +3 位作者 李印军 魏弘宜 张蕾 陆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4,共9页
以毛白杨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PtAPX2 864bp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8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31.78ku,C末端包含锚定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结构域,推断其为过氧化物酶体... 以毛白杨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PtAPX2 864bp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8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31.78ku,C末端包含锚定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结构域,推断其为过氧化物酶体定位蛋白。构建了PtAPX2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PtAPX2对抗坏血酸的Km值为(1.37±0.22)mmol/L,Vmax值为(3.95±0.46)mmol/(L·min·mg);对H2O2的Km值为(0.026±0.003)mmol/L,Vmax值为(1.27±0.03)mmol/(L·min·mg);该酶在28℃,pH7.0~7.4时活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tAPX2在杨树老叶叶肉中表达量最高。对PtAPX2亚细胞定位、底物结合特征、酶学性质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加深了对木本植物抗氧化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抗坏血酸氧化物酶 克隆 重组表达 酶学性质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