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PGDH末端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抗反馈抑制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绪梅 郭长江 +3 位作者 刘云 杨继军 韦京豫 徐琪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06-810,共5页
为了获得具有抗反馈抑制性质的大肠杆菌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d-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EC 1.1.1.95),通过对其碱基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用PCR突变法构建突变酶M1(缺失第410位氨基酸)、M2(缺失407~410位氨基酸)、M... 为了获得具有抗反馈抑制性质的大肠杆菌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d-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EC 1.1.1.95),通过对其碱基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用PCR突变法构建突变酶M1(缺失第410位氨基酸)、M2(缺失407~410位氨基酸)、M3(缺失337~410位氨基酸).M0(野生型)及各突变型基因与pET22b(+)载体连接后,表达融合蛋白.在非变性条件下,由NTA-Ni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酶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M1、M2蛋白酶均保持了原有的野生型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活性,且部分解除了终产物L-丝氨酸的反馈抑制作用;M3蛋白酶完全解除了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但酶本身的催化活性略有降低(为野生型的83%).M0、M1、M2菌株PGDH与L-丝氨酸结合的Ki值分别约为7μmol/L、20μmol/L、50μmol/L,说明该酶C末端1~4个氨基酸残基对L-丝氨酸和调控区的结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PGDH 蛋白纯化 缺失突变体 抗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CM/PDT抗反馈抑制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性质
2
作者 刘云 王世春 +3 位作者 张学清 刘志红 高波 徐琪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为了获得具有高催化活性且抗反馈抑制的大肠杆菌分支酸变位酶 预苯酸脱水酶 (chorismatemutase prephenatedehydrataseCM PDT) [EC5 .4 .99.5 EC4 .2 .1.5 1],通过相关菌种CM PDT氨基酸序列同源比较 ,寻找高度保守位点 .用定点突变及... 为了获得具有高催化活性且抗反馈抑制的大肠杆菌分支酸变位酶 预苯酸脱水酶 (chorismatemutase prephenatedehydrataseCM PDT) [EC5 .4 .99.5 EC4 .2 .1.5 1],通过相关菌种CM PDT氨基酸序列同源比较 ,寻找高度保守位点 .用定点突变及PCR法构建突变酶M1(缺失 30 4T、30 5G、Q30 6K)、M2 (缺失W 338)、M3(缺失 30 1~ 386位氨基酸 )、M32 9(E32 9A)和M374 (C374A) ,野生型及各突变型基因与pET2 8a(+ )载体连接后 ,表达融合蛋白 .在非变性条件下 ,由TALON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酶蛋白 .酶活性测定表明 ,突变体M3的PDT活性下降为野生型活性的 2 9% ,但保持了CM活性 .突变体M374保持了CM ,PDT两种酶的活性 ,突变体M1、M2、M32 9的CM ,PDT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酶抗反馈抑制作用检测表明 ,突变体M3、M374解除了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作用 ,M1、M2、M32 9部分解除了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作用 .与含野生型pheA基因的E .coliBL2 1菌株相比 ,含突变基因的E .coliBL2 1菌株对 10mmol L的苯丙氨酸代谢类似物具有强的抗反馈抑制作用 ,其中M1,M2 ,M3对 2 0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CM/PDT 抗反馈抑制突变体 构建 性质 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水酶 苯丙氨酸代谢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黄色短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L-缬氨酸积累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大庆 谭延振 +1 位作者 缪铭 王小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2-266,共5页
从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C.glutamicumATCC13032中克隆出L-缬氨酸合成途径上的限速酶——乙酰羟酸合酶编码基因ilvBN。对ilvBN进行定点突变,获得其抗反馈抑制突变型ilvBNr。以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XW-10为基础,构建重组质粒... 从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株C.glutamicumATCC13032中克隆出L-缬氨酸合成途径上的限速酶——乙酰羟酸合酶编码基因ilvBN。对ilvBN进行定点突变,获得其抗反馈抑制突变型ilvBNr。以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XW-10为基础,构建重组质粒pDXW-10-ilvBNr,并转化野生型黄色短杆菌B.flavumATCC14067,获得工程菌株ATCC14067/pDXW-10-ilvBNr。3L罐发酵实验结果显示:在野生型菌株发酵液中检测不到L-缬氨酸积累,而工程菌株发酵液中L-缬氨酸积累达5.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酸合酶 抗反馈抑制 黄色短杆菌 发酵 L-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发酵短杆菌lysC突变对L-赖氨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董迅衍 徐大庆 +2 位作者 李烨 李江华 王小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2-596,共5页
从一株乳糖发酵短杆菌L-异亮氨酸生产菌中克隆出天冬氨酸激酶AK-1的编码基因ly-sC1,经DNA测序并与来自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的野生型lysC比对发现其中有2个核苷酸1186G和1187C缺失,造成翻译提前终止。AK-1还有下列2个有效突变位点:Ala ... 从一株乳糖发酵短杆菌L-异亮氨酸生产菌中克隆出天冬氨酸激酶AK-1的编码基因ly-sC1,经DNA测序并与来自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的野生型lysC比对发现其中有2个核苷酸1186G和1187C缺失,造成翻译提前终止。AK-1还有下列2个有效突变位点:Ala 279 Thr和Ser317 Ala。lysC1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量约为lysC的1/4,其表观比酶活也较低,但对L-苏氨酸和L-赖氨酸协同反馈抑制不敏感。用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XW-8将ly-sC1在野生型乳糖发酵短杆菌ATCC13869中诱导型表达,经摇瓶发酵积累L-赖氨酸7.4 g/L,在3 L发酵罐上达4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发酵短杆菌 天冬氨酸激酶 抗反馈抑制 发酵 L-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