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尹芳蕊 庞春艳 +3 位作者 吕凤凤 张文兰 赵剑波 王永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761,共5页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N组6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抗核抗体谱及抗C1q抗体的差异;比较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3种抗体阳性的LN患者(三阳性LN组)和非抗体阳性的LN患者(非三阳性LN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40.00%,非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21.67%,2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非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67%,2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8.33%,非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40.00%,2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其余抗体U1-snRNP、SmD1、Jo-1、SSA/Ro60kD、SSA/Ro52kD、SSB、scl-70、CENP-B和P0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与非三阳性LN组患者年龄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三阳性LN组降低(P<0.05)。三阳性LN组和非三阳性LN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是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三抗体阳性可提高LN的诊断率,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和血液系统方面损害更严重,肾疾病活动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抗体 双链dna抗体 核小体抗体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ELISA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雪 陶瑕 +6 位作者 陈志坚 蒋杰球 徐明辉 李若林 李泰阶 林发全 李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异同。方法抽取确诊或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25例,同时采用IIFA法和ELISA法检测ANA82例,抗ds-DNA抗体检测57例,其中14例同时检测ANA和抗ds-DNA抗体。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者采用免疫印迹法复查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结果82例ANA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87.8%和73.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7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率IIFA法与ELISA法分别为77.19%和71.9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cutoff值时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AN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法对一些稀有核型ANA检测符合率较低,而抗ds-DNA抗体的符合率在不同核型上没有差异。ANA检测以1:100为cutoff滴度,抗ds-DNA抗体以弱阳性为cutoff值时,两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符合率,但在检测滴度1:100ANA、弱阳性抗ds-DNA抗体时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结论IIFA法检测总ANA、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IIFA法作为ANA的筛查方法,阳性标本再进行ELISA法检测,可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同时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并且更快捷经济。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实验互相佐证,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双链dn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国强 余旸弢 +2 位作者 张红卫 郭冬梅 黎志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32-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与...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12例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进行DN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抗核抗体(ANA)与抗ds-DNA抗体滴度、常规生化检查、补体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DNA免疫吸附治疗后ANA、抗ds-DNA滴度、IgG及Ig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较吸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血肌酐、血钾、IgM、C3、C4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DNA免疫吸附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SLE患者有效,可降低体内ANA、抗ds-DNA抗体滴度,使SLE病情活动度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技术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及生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艳 闫惠平 +4 位作者 谭玉芬 刘妍 马冬梅 冯霞 李伟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肝功异常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收集肝功异常患者血清88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结果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患者16例(1.81%),女性患者1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8.94±17.57)岁...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肝功异常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收集肝功异常患者血清884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结果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患者16例(1.81%),女性患者1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8.94±17.57)岁(9岁~69岁)。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13例(81.25%)。16例抗双链DNA阳性患者中肝硬化8例(50%),亚急型重型肝炎2例,急性重型肝炎1例。ALT平均值为(433.91±405.86)U/L,AST平均值为(535.05±513.92)U/L,TBil平均值(182.46±149.11)μmol/L,DB+il平均值为(118.33±103.97)μmol/L,PTA平均值为(75.27±31.22)%,IgG平均值(23.48±13.26)g/L。16例患者ANA抗体均阳性,并伴有多种自身抗体。结论在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的肝功异常患者中AIH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重。对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的肝功异常患者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双链dna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抗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之青 郑冰 李恩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法和ELISA 法同时检测186 例系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法和ELISA 法同时检测18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83 例非SLE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78 例非自身免疫病对照和5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dsDNA 抗体,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RIA 法和ELISA 法对于SLE 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7.31%和62.90%、特异度分别为85.85%和81.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和67.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15%和78.14%。2 种方法检测值均随疾病的活动度升高而增高。结论· ELISA 法对SLE的诊断特异度与RIA 法接近,但其敏感度更高,可有效筛查SLE 患者。同时,2 种方法均有助于监测SLE 病情的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链dn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双链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永龙 宁晓然 于织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16-2117,共2页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50例,根据抗ds-DNA抗体阳性与阴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抗ds-DNA抗体阳性,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阴性。两组均给予来氟米特片+甲泼尼龙片治疗,观...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50例,根据抗ds-DNA抗体阳性与阴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抗ds-DNA抗体阳性,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阴性。两组均给予来氟米特片+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治疗第2、4、8周时肝功能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和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LE治疗过程中,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较抗ds-DNA抗体阴性患者更易发生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双链dna抗体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抗双链DNA抗体 被引量:2
7
作者 俞乃昌 徐陆亭 +1 位作者 周源 杨丽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5,共3页
人工合成一段62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中间25个核苷酸为随机合成。经PCR扩增后提供一个含有亿万种结构变异DNA片段库供抗DNA抗体反应。阳性病人血清沉淀的特异双链DNA片段经PCR扩增后出现特异的阳性扩增区带。结果表... 人工合成一段62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中间25个核苷酸为随机合成。经PCR扩增后提供一个含有亿万种结构变异DNA片段库供抗DNA抗体反应。阳性病人血清沉淀的特异双链DNA片段经PCR扩增后出现特异的阳性扩增区带。结果表明40例SLE血清经PCR检测32例为阳性(80%),而Farr放免法14例为阳性(3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40例非SLE结缔组织病人血清,两者阳性率分别为7.5%和2.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25)。4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的PCR与放免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能有效检测抗双链DNA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 dna PCR 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国生 张宏 +1 位作者 吴向辉 李向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比较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 (DIGF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抗ds DNA抗体。方法 采集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标本 2 10 0份 ,其中同期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118例 15 5份标本、类风湿关节炎 (RA) 4 4例 44份标本。同时检... 目的 比较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 (DIGF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抗ds DNA抗体。方法 采集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标本 2 10 0份 ,其中同期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118例 15 5份标本、类风湿关节炎 (RA) 4 4例 44份标本。同时检测ANA(IIF法 )、抗ds DNA抗体 (IIF法和DIGFA法 )。结果  2 10 0份标本、住院SLE和RA患者DIGF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IF法 ,分别为 9 86 %对 4 71%、5 4 2 4%对 35 5 9%和 2 2 7%对0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 94 95 %、77 97%和97 73 %。以IIF为金标准 ,DIGFA检测抗ds 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1 92 %和 94 2 0 %。在 2 10 0份检测及住院SLE患者分别有 16 36 %和 2 5 92 %在IIF法抗体转阴时 ,DIGFA法抗ds DNA抗体仍呈阳性。结论 DIGF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简便、快速、结果直观 ,检出率高于IIF法 ,有助于SLE的回顾性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链dna抗体 DIGFA I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同时检测抗双链和单链DNA抗体的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兰小鹏 涂向东 +5 位作者 黄俏佳 冯修高 唐玉钗 朱忠勇 周明宣 陈学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4-215,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抗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DNA)抗体的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方法:将dsDNA和sDNA抗原结合在同一检测盒内,采用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斑点渗滤技术,...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抗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DNA)抗体的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方法:将dsDNA和sDNA抗原结合在同一检测盒内,采用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斑点渗滤技术,同时检测抗dsDNA和sDNA抗体。结果:DIGFA既可同步又可区别检测两种DNA抗体,且检测dsDNA抗体的敏感性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论:DIGFA简便、快速、可靠,是一种实用的DNA抗体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dna抗体 单链dna抗体 DIG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PCR法研究抗双链DNA抗体识别的DNA序列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陆亭 俞乃昌 +1 位作者 王红 孙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用1段合成的108bpDNA及免疫PCR法,研究了SLE血清抗双链DNA抗体识别的DNA序列。结果发现:10个长度为108bp序列各异的已知DNA片段,同具有亿万变化的108bpDNA片段库一样,与抗双链DNA抗体有... 用1段合成的108bpDNA及免疫PCR法,研究了SLE血清抗双链DNA抗体识别的DNA序列。结果发现:10个长度为108bp序列各异的已知DNA片段,同具有亿万变化的108bpDNA片段库一样,与抗双链DNA抗体有良好反应,其中间25个bp的变异不影响抗体与抗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dna抗体 dna序列 PCR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双链DNA自身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摘要)
11
作者 吕顺 张进平 +3 位作者 吴厚生 郑秀娟 储以微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作用 dsdna 双链 肿瘤细胞 dna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3种方法比较研究
12
作者 张晓军 朱晓敏 +2 位作者 吴云娟 陆凤云 张缪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3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60例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测抗...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WB)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3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60例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对其不一致性和一致性分别进行Mc Nemar配对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SLE组中ELISA法阳性检出率最高(78.1%),其次为WB法(53.3%),IIF法阳性检出率最低(46.9%),但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IIF法,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是ELISA法,其次是WB法及IIF法。ELISA法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1.0%。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Kappa检验示WB法与IIF法,WB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一般,Kappa值均为0.66;IIF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不如前两者,Kappa值为0.50。结论:ELISA法是检测抗ds-DNA抗体的首选方法。IIF法特异度最高,检测抗ds-DNA抗体与SLE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很高,而WB法从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没有突出的优势。ELISA法与IIF法两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动态检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薄片技术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王铮 黄琼莲 覃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5-96,98,共3页
关键词 生物薄片技术 双链dna抗体 临床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地区1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飞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斑点渗滤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分析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斑点渗滤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分析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2例SLE患者(SLE组)与同期8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ANA、抗ds DNA抗体、抗ENA抗体。结果 SLE组患者三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NA、抗ds DNA抗体、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抗ENA抗体谱中,抗SS-A抗体的阳性率最高。狼疮性肾炎(LN)组的抗ds DNA抗体阳性率高于非LN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且以56~65岁患者阳性率最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NA、抗ds 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单一检测的漏诊率,还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阳性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体 双链dna抗体 可提取性核抗体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洪群 李小龙 +1 位作者 温怀凯 郑兴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 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SLE患者、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抗双链D N A(dsD N A)抗体,用德国IM TE C公司抗核抗体谱线性印迹法检测A nuA、抗Sm D1、抗组蛋白抗体。结果:A nuA、抗组蛋白、抗Sm D1、抗dsD N 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2.0%、82.0%、44.0%,特异性分别为90.0%、85.0%、85.0%、100%,诊断效率分别为77.1%、48.6%、82.9%、60.0%。C3、C4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球蛋白在SLE中A nuA阳性组和A nuA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 nuA与SLE的活动性相关;A nuA在SLE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高,尤其适用于诊断抗组蛋白、抗dsD N A抗体阴性的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体 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核小体抗体 双链dna(dsdna)抗体 抗体测定 dsdna抗体 组蛋白抗体 SLE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C1q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芳蕊 庞春艳 +2 位作者 白力 王馨 王永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提供经验。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初诊住院SLE患儿40例,同期健康儿童20例。记录患...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提供经验。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初诊住院SLE患儿40例,同期健康儿童20例。记录患儿和健康儿童抗C1q抗体、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C4等相关免疫检验指标并分析其与抗C1q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儿与健康儿童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SLE儿童抗C1q抗体阳性率为37.5%,而健康儿童组抗C1q抗体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1),抗C1q抗体对儿童SLE的诊断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100%;抗ds DNA抗体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5%;抗SM抗体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度为22.5%,特异度为90%。3)抗C1q抗体阳性组的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C4与抗C1q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ds DNA抗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2);4)抗ds DNA抗体与抗C1q抗体正相关(r=0.51,P<0.01)。结论抗C1q抗体对儿童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的儿童SL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C1Q抗体 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的消长同SLE临床表现的关系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1-11,共1页
本文报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抗体(ANA)的消长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活动性的关系。以马疫锥虫血片免疫荧光(TE-IF)法检测9例活动期SLE患者dsDNA及ANA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抗体滴度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活动期抗体滴度停留于高水... 本文报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抗体(ANA)的消长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活动性的关系。以马疫锥虫血片免疫荧光(TE-IF)法检测9例活动期SLE患者dsDNA及ANA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抗体滴度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活动期抗体滴度停留于高水平而于缓解期下降或阴转;临床复发前均有滴度持续上升阶段,而持续性滴度上升预示治疗不当及将出现肾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SDISP对小鼠诱导自身免疫和免疫耐受的观察
18
作者 刘芬 汪世平 +2 位作者 刘明社 高冬梅 徐绍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49,178,共4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可否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SjSDISP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通过体...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可否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SjSDISP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通过体重变化及主要脏器病理切片观察质粒DNA的毒性作用。结果以ELISA的方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SjSDISP特异性抗体的效价为1:400,未检出自身免疫性抗体。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变化。结论DNA疫苗pcDNA3/SSDISP对小鼠无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sjsDISP dna疫苗 抗体 dsdna抗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妇女超排卵治疗前后免疫学研究
19
作者 杨桂艳 王庆一 +3 位作者 吴玉萍 曹缵孙 王亚南 钱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4,177,共3页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对生殖内分泌 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发光法、ELISA法测定 2 0例患者超排卵前后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 )、抗卵巢抗体 (AOA)、抗磷脂抗体 (APA)、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DNA抗...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对生殖内分泌 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发光法、ELISA法测定 2 0例患者超排卵前后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 )、抗卵巢抗体 (AOA)、抗磷脂抗体 (APA)、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DNA抗体 (ds DND)及血清球蛋白IgA ,IgG ,IgM。结果 治疗后FSH、LH、E2 、IgM、IgG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 ,IgA明显高于治疗前 ,治疗后 2例患者出现AOA ,1例出现ds DNA。结论 超排卵不影响血清FSH、LH、E2 水平 ,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妇女 超排卵治疗 免疫学 卵巢抗体 磷脂抗体 抗体 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apo M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文涵 王玲 +3 位作者 李慧 刘茵茵 申婷 胡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的含量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1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5例(SLE组)和对照组120例,根据...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的含量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1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5例(SLE组)和对照组120例,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组又分为SLE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分别n=16,16,33),对照组又分为疾病对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量SLE组和对照组血清apo M含量,并同时检测两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 A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 B)和抗ds DNA抗体,观察SLEDAI和抗ds DNA抗体同apo M的相关性。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的apo M和HDL显著降低,抗ds DNA抗体、TG和apo B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三组相比,apo M血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患者血清apo M水平与SLEDAI和抗ds DNA抗体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51,-0.562,均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apo M含量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且与SLE疾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度的一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M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 双链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