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特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辉 姚茹冰 高佩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患者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ST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SN治疗RA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SN低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SN终浓度为10μg/ml,CCP终浓度为20μg/ml;SN高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水平。结果 CCP可体外诱导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P<0.01),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SN后,CCP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SN高剂量组较之SN低剂量组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 SN可抑制RA患者CCP-AST的体外活化、增殖,这可能是SN临床治疗RA的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青藤碱 环瓜氨酸肽 抗原特异性t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瑞涛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润明 胡义平 姜世勃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进入抑制剂 VIR576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聚体技术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循环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英 张建 +5 位作者 邓安梅 耿红莲 周琳 朱烨 徐德兴 仲人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含量,探讨其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聚体技术检测15例HLA-A*0201阳性(A2^+)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原肽诱导生长的细胞毒性T淋巴...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含量,探讨其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聚体技术检测15例HLA-A*0201阳性(A2^+)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原肽诱导生长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中PDC-E2 159~167aa与PDC—E2 165~174aa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以A*0201阴性(A2^-)PBC患者与A2^+的其他慢性肝病和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在A2^+PBC患者PDC-E2 159~167aa与PDC-E2165~174aa诱导的CTL中可检测到其相应的四聚体/CD8^+细胞,平均频率分别为0.42%±0.24%(0.17%~1.08%)、0.27%±0.17%(0.05%~0.56%),各对照组的四聚体阳性细胞频率均低于0.1%,差异非常显著(P〈0.001);A2^+PBC组中PDC-E2 159~167aa特异性的CTL频率与PDC—E2 165~174aa特异性的CTL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于临床Ⅰ、Ⅱ期的A2^+PBC患者中CD8^+特异性CTL频率均较Ⅲ期的要高(P〈0.05):PDC—E2159~167aa特异性CTL与PDC—E2165~174aa特异性CTL频率在抗.PDC阳性PBC组和抗.PDC阴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A*0201限制性的PDC-E2159~167aa和PDC-E2165~174aa特异性CD8^+CTL在PBC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或抗-PDC阴性PBC患者与阳性患者可能有着相似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原特异性t细胞 四聚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肽四聚体技术及其在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虞伟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肽与T细胞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四聚体分子构建及由此衍生的四聚体方法技术类型,并就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AST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体 抗原特异性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通过内在和外在双重机制抑制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致病作用
7
作者 陈永坚 钱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CtLA-4 抗原特异性t细胞 致病作用 自身免疫耐受 抑制受体 淋巴细胞 致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陈复兴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66-69,共4页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异性细胞t细胞 病毒 肿瘤 流式细胞 四聚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晗 薛磊 +4 位作者 徐慧 张旭晗 刘欣 朱薇波 王兴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AA-CT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使用含有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NY-ESO-1,MAGE-A3,MAGE-A4,WT1,Survivin,PRAME,LMP2A和LMP1)的混合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刺激共培养细胞毒性T细胞(CTL),测定细胞产物表型,并对7例回输后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利用IFN-γELISpot试验检测输注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AA-CTL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82.98%的TAA-CTL产物为CD3^+T细胞,包括42.09%的CD4^+T细胞和25.32%的CD8^+T细胞,其中70%表达效应记忆标记(CD45RO^+CD62L^-CCR7^-)。每例患者接受1-4次TAA-CTL回输,均无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一定的疗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高峰期常出现在输注后2-3周左右。结论:TAA-CTL初步显示了其对MM和NH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还需更大样本量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抗原异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靶向PD-1分子并快速扩增NK/T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阿香 李铁鹏 +3 位作者 张放 王瑶 杜雪相 高全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anti-PD-1(scFv)/IL-15/IL-15Rα-sushi(简称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及其对NK/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anti-PD-1(scFv)基因和人IL-15/IL-15Rα-sushi融合基因,经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 目的:探讨anti-PD-1(scFv)/IL-15/IL-15Rα-sushi(简称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及其对NK/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anti-PD-1(scFv)基因和人IL-15/IL-15Rα-sushi融合基因,经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57-PD-S15,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细胞培养液上清,用Wb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DS15融合蛋白的表达;用不同配比的PD-S15/X-VIVO^(TM)15培养液对PBMC和TIL分别诱导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和对PBMC增殖及CD3^+CD8^+、CD3^+CD4^+、CD3^-CD56^+各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用细胞计数法检测PD-S15融合蛋白对TIL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pUC57-PD-S15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目标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55 000,符合预期。PD-S15融合蛋白体外具有PD-1特异性结合能力(P<0.05)及NK/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P<0.05);与经典TIL培养方案相比,PD-S15培养方案体外活化扩增T细胞的能力更强(P<0.01)。结论:PD-S15融合蛋白体外能够特异性靶向PD-1分子并快速扩增NK/T细胞,为后续从肿瘤组织内或外周血中选择性扩增CD8^+PD-1^+抗原特异性T细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5受体 PD-S15融合蛋白 过继细胞治疗 抗原特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罗洪强 钟永根 封蔚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88-2592,共5页
背景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 背景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对于部分血小板计数(PLT)极度下降的患者有致死的出血风险。艾曲波帕作为升血小板的新药,为RITP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究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月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46例RITP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环孢素(CSA)组,各2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CSA组患者给予环孢素联合达那唑治疗。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与CSA组临床疗效。收集治疗组和CSA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IL-5)、B1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PLT,并与对照组比较。记录治疗组和CS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9%(16/23),CS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9%(1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前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IL-4、IL-5、PL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SA组患者治疗3个月IL-2、IFN-γ、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本组治疗前,IL-4、IL-5、PLT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8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CSA组16例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34.8%)低于CSA组(69.6%)(χ^2=6.527,P=0.013)。结论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治疗RITP,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艾曲波帕联合硫唑嘌呤可能通过调节RITP患者外周血Th淋巴细胞及B1淋巴细胞,进而促进血小板生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发性 艾曲波帕 硫唑嘌呤 t细胞抗原受体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柠 孙琳 +1 位作者 申阿东 何秋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卡介苗除了用来预防结核病以外,也可以诱导非特异性保护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卡介苗对其他病原体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存活率,并且有些已经通过随机临床试验得到验证。作者将对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和这种... 卡介苗除了用来预防结核病以外,也可以诱导非特异性保护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卡介苗对其他病原体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存活率,并且有些已经通过随机临床试验得到验证。作者将对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和这种现象形成的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免疫 先天 细菌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 异性保护作用 t细胞抗原受体异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信号通路在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胥萍 张学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2-998,共7页
对T细胞活化机制的研究表明,T细胞的有效活化和功能介导依赖于两个信号的调节。即除通过APC递呈MHC抗原复合物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一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介导的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如果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发生异常... 对T细胞活化机制的研究表明,T细胞的有效活化和功能介导依赖于两个信号的调节。即除通过APC递呈MHC抗原复合物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第一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介导的辅助信号的协同作用。如果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发生异常,将会导致T细胞的程序性凋亡或者异常激活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一系列正性和负性协同刺激信号共同介导了T细胞的活化,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机体抵抗外来抗原的入侵以及阻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CD28/B7和 CD40/CD40 L 等信号通路已经被证明在调节T细胞活化和免疫耐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PD-1/PD-L作为CD28/B7家族重要成员,已被证实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来负性调控免疫应答,并在调节免疫耐受、微生物感染及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PD-L PD-1 感染免疫 抗原特异性t细胞 CD28 B7 t细胞活化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一种重要的新型诱导共刺激分子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雪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关键词 综述 抗原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共刺激信号 IC0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