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岭 宋春杰 +1 位作者 朱克 王鲁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6,190,共4页
目的 :研究用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 :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 (PLP) 139 15 1诱发EAE小鼠模型 ,通过转染方式建立具有高效表达IL 10特性的抗原特异性Th2 ... 目的 :研究用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性。方法 :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 (PLP) 139 15 1诱发EAE小鼠模型 ,通过转染方式建立具有高效表达IL 10特性的抗原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系 ,在EAE小鼠发病 6d后给予静脉注射。小鼠每天称体重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时 ,取脊髓进行PLP免疫组化染色 ,应用数字化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注射扩散性抗原决定簇MBP87 99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的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 ,并伴有复发率的下降、首次复发时间的延迟 (P <0 0 5 )。PL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接受MBP87 99特异性Th2 /Tr1样T细胞治疗组小鼠脊髓内PLP像素水平为正常值的 94 37%± 0 5 2 %,而对照组小鼠为正常PLP水平的 91 94%± 0 5 0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小鼠脊髓内脱髓鞘病变下降 30 %。结论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特异性Th2 /Tr1细胞被动免疫治疗可明显减少脱髓鞘病变 ,改善EAE的临床症状 ,为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T淋巴细胞 Trl细胞 表位扩散 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 多发性硬化 MS 扩散性抗原决定簇异性Th2/T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及特异性免疫制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梦思 夏菲 +6 位作者 刘庆梅 黄苏杰 卢艺彬 桓霏 刘萌 刘翼翔 刘光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3-412,共10页
甲壳类水产品是我国常见的致敏食物之一,除了规避致敏食物的摄入,目前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致敏原的性质分析及防控技术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介绍了致敏原的免疫学特性与分子结构,归纳了致敏原的抗原表... 甲壳类水产品是我国常见的致敏食物之一,除了规避致敏食物的摄入,目前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致敏原的性质分析及防控技术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介绍了致敏原的免疫学特性与分子结构,归纳了致敏原的抗原表位,探讨了应用于致敏原特异性治疗的免疫制品,比较了不同免疫制品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可为研发水产品过敏的防控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水产品 致敏原 分子结构 抗原表位 异性免疫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1和2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5
作者 陈圆丹 高海媚 +4 位作者 许锦华 纪秀外 肖静 陈晓艺 钟连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CA,尤其SCCA2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AD)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过程[4]。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儿血清SCCA1和SCCA2的水平,分析和探讨了其与AD病情严重程度、瘙痒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性皮炎 鳞状细胞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的HSP70-肝癌抗原肽诱导抗原肽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爱林 隋延仿 +3 位作者 曲萍 张立红 叶菁 王小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4-586,592,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构建的HSP70 肝癌抗原肽复合物诱导针对肝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 ,为该复合物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在体外构建HSP70 肝癌抗原肽复合物 ,联合应用粒 /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 (IL 4 )直接从志愿... 目的 :研究体外构建的HSP70 肝癌抗原肽复合物诱导针对肝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 ,为该复合物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在体外构建HSP70 肝癌抗原肽复合物 ,联合应用粒 /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 (IL 4 )直接从志愿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HSP70、HSP70 肝癌抗原肽、抗原肽分别刺激DC ,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检测其杀伤T2细胞和肝癌细胞系的能力。结果 :HSP70 抗原肽、抗原肽均可诱导CD8+的抗原肽特异性CTL ,而前者的诱导效果更强。结论 :体外构建的HSP70 抗原肽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 ,HSP70可以增强抗原肽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HSP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肝癌 抗原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SP70 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BV核心抗原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在体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BALB c(H 2 d)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Th、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效应。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引入B -、Th表位可显著提高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抗原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HBV 治疗性多肽 分子设计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军 翟景明 +5 位作者 路静 杨洪艳 黄幼田 李珊 董子明 张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最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000和220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小鼠宫颈癌 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娄玮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意识到"免疫耐受"的形成对维持机体的免疫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将会对Treg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在小鼠体内引起的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金波 赵连贵 +2 位作者 宋金娜 高瑞娟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引起了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些结果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肿瘤异性抗原 细胞免疫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片段的重组表达和特异性细胞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安梅 仲人前 +2 位作者 陈孙孝 周晔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在特异性T细胞反应中的作用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Dsg3序列分析 ,采用RT PCR法克隆自身抗原Dsg3E1,E2 ,E3,E4,E5多肽片段的cDNA ,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 2T ,...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在特异性T细胞反应中的作用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Dsg3序列分析 ,采用RT PCR法克隆自身抗原Dsg3E1,E2 ,E3,E4,E5多肽片段的cDNA ,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 2T ,导入大肠杆菌JM10 9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GST层析柱纯化 ;进一步与PV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T细胞混合培养 ,观察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Dsg3E1,E2和E4,E5可刺激PV患者T细胞反应 ,而不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反应。结论 :Dsg3E1,E2和E4,E5中包含T B细胞作用相关的抗原表位 ,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重组抗原 DSG3 T细胞反应 重组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双顺反子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云腾 叶传忠 +1 位作者 陈方 齐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7-841,共5页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核酸疫苗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应用DNA疫苗载体pIRES构建pIRES-PSMA-mGM-CSF、pIRES-PSMA、pIRES-mGM-CSF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与pIRES空质粒分别免疫C56...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核酸疫苗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应用DNA疫苗载体pIRES构建pIRES-PSMA-mGM-CSF、pIRES-PSMA、pIRES-mGM-CSF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与pIRES空质粒分别免疫C56BL/6小鼠(每组15只),LDH释放试验测定各自免疫后小鼠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上述重组质粒;pIRES-PSMA-mGM-CSF免疫后小鼠特异杀伤率最高,pIRES-PSMA、pIRES-mGM-CSF次之,pIRES空质粒最差(P<0.05),各组杀伤效果以效靶比为10:1时最高。结论:PSMA及mGM-CSF双顺反子DNA疫苗有望在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异性抗原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疫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石墨纳米片的库仑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3
作者 王静 高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EDC)活化PBA的羧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将PBA@GNSs固定抗体(Ab_1),构建了Ab_1/PBA@GNSs/SPCEs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上述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并用库仑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3 000 ng·L^(-1),检出限为3.3 ng·L^(-1)。对样品平行测定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为96.1%~101%。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P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于4℃保存18 d后,库仑响应信号仅衰减为初始信号的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片 超声剥离法 库仑法 前列腺异性抗原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的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14
作者 陆智杰 俞卫锋 孙卫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36-538,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 目的 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抗原 (TFA GSA抗原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雄性Hartley豚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又分 3个亚组 ,各 5只。H组 :在 4 0 %O2 (用N2 平衡 )下吸入 1%氟烷 ,持续 4小时 ,其中H1组只吸入 1次 ;H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H3 组再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C组 :只吸入4 0 %O2 (用N2 平衡 ) ,持续 4小时 ,其中C1组只吸入 1次 ;C2 组间隔 4 2天后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2次 ;C3 组间隔 4 2天再吸入 1次 ,共吸入 3次。人工合成特异性TFA GSA抗原。H1组和C1组在第35天 ,H2 组和C2 组在第 6 3天 ,H3 组和C3 组在第 10 5天分离得到淋巴细胞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FA GSA抗原 (1 6、3 13、6 2 5、12 5、2 5 μg/ml) ,培养 7天。终止培养前 18小时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 (3 H TdR)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 ,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发现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吸入氟烷豚鼠淋巴细胞增殖 ,其最低有效浓度随吸入氟烷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吸入次数少时 ,需要较大浓度的TFA GSA抗原 ;次数增加 ,其促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性肝 免疫应答 异性抗原 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抗原结合的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促进特异性T细胞反应
15
作者 汤巧 丁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s,CTMCs)通过抗原依赖方式对T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TMCs,荧光染料标记的模式抗原鸡卵清蛋白OVA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与CTMCs共培养,通过流...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s,CTMCs)通过抗原依赖方式对T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TMCs,荧光染料标记的模式抗原鸡卵清蛋白OVA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与CTMCs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CTMCs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摄取抗原的能力,并用CD69和Ki67指标进一步检测其刺激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的能力。结果:从小鼠骨髓细胞成功诱导CTMCs。CTMCs能通过其表面的Fcγ受体(FcγRs)结合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IgG有效摄取抗原,其水平高于摄取未与抗体结合的抗原。结合抗原后能以抗原依赖的方式激活CD4+T淋巴细胞并促进其增殖。结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通过其FcγRs和IgG抗体增加摄取抗原的能力,进而直接或间接将抗原递呈给CD4+T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和活化,在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免疫复合物 FCΓ受体 异性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内HBV-DNA的存在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金凤 熊诗松 +5 位作者 王力争 申庆红 寇平原 赵国龙 王滨 买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203-205,共3页
慢性HBV携带者免疫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病毒长期存留。T淋巴细胞功能的缺陷致使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病毒不能清除而持续存在,这是乙型肝炎转为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最近国内外不少学者应用分子杂交技术证实,在乙型肝炎患者的单... 慢性HBV携带者免疫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病毒长期存留。T淋巴细胞功能的缺陷致使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病毒不能清除而持续存在,这是乙型肝炎转为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最近国内外不少学者应用分子杂交技术证实,在乙型肝炎患者的单核细胞中存在HBV DNA,并对细胞亚群作了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被感染可能是HBV感染过程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异性细胞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水平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宇硕 陈颖盈 +4 位作者 蔡潭溪 季萍 胡晔 程齐俭 王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 目的: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外周呈现相当水平的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治疗过程中也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则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同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外周特异性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外周抗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外周血抗原富集-质谱鉴定技术动态检测外周血浆中结核特异性抗原CFP-10在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步分析CFP-10刺激后的T细胞应答水平,分析CFP-10含量变化与不同细胞因子分泌T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CFP-10抗原水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呈现个体化差异,同时在TB治疗中CFP-10含量与CFP-10特异性IFN-γ^+CD4^+T细胞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9),但是CFP-10的含量与TNF-α^+CD4^+T细胞比例之间则无相关性(P=0.98)。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外周结核病原菌抗原的动态变化特征,据此可推断目前所采用的IFN-γ释放实验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外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载量,上述基于结核病原学和机体免疫应答水平的同步检测,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抗结核免疫应答的抗原驱动因素,并为建立新型抗结核治疗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提供前期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异性抗原 CFP-10 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白血病细胞抗原负载DC的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盛立霞 邱国强 +3 位作者 谢晓宝 顾伟英 王志林 吴浩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2 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CSF加IL- ...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及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两种白血病DC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通过贴壁2 h获得黏附的单核细胞, 用GM-CSF加IL- 4诱导培养5 d收获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 A组将K562细胞或原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在500 g/L PEG-100 mL/L DMSO诱导下与DC融合; B组加入相应细胞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 C组将K562细胞或CML细胞与DC共培养; D组: 单独DC培养组.融合前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K562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KH26/FITC-抗HLA-ABC抗体双标细胞并评估融合率.培养的第6天, 加入TNF-α诱导DC成熟, 然后分别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 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GM-CSF加IL- 4和TNF-α依次诱导成熟的DC具有经典的DC的形态和表型特征, 在PEG-DMSO的介导下, DC与白血病细胞的融合率为(17.33~29.94)%.两种抗原负载方案激活的CTL均对表达K562抗原的细胞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在效靶比相同时, 融合组诱导CTL的杀伤活性强于冻融抗原致敏DC组.结论: 与冻融抗原致敏的DC相比, DC与白血病细胞融合细胞递呈抗原的效率更高, 体外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更强, 有可能用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细胞 细胞融合 冻融抗原 异性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自然杀伤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瑜 陈伟 +2 位作者 谭永强 卢燕鸣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L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均对屋尘螨过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对照组30例,仅...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患)L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细胞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将60例轻、中度哮喘患儿(均对屋尘螨过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对照组30例,仅采用吸入激素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表达以及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DP-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急胜发作次数,比较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和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速(PEF)测试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12.01±1.41)%,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2.49)%(t=3.83,P=0.00)。治疗组治疗后嗜碱性粒细胞含量、血清总IgE及DP.IgE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2.23-3.57,P均〈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C-ACT评分和PEF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2,P均〈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规范化防治使哮喘患儿病情更趋稳定,哮喘控制效果更理想。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免疫治疗 哮喘 NK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肝癌的表达及与癌细胞增殖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闻炳基 罗荣城 +5 位作者 丁雪梅 王传斌 缪景霞 季晨阳 李朝龙 张亚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87-789,共3页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选择 96例肝癌手术病人 ,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 ,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 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免疫组化 (IHC SABC)染色 ,并...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在肝癌的表达及其血清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选择 96例肝癌手术病人 ,ELISA法测定术前血清TPS水平 ,术后肝癌组织切片做角蛋白 18(CYK18)、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免疫组化 (IHC SABC)染色 ,并比较血清TPS水平与PCNA阳性的关系。结果见所有肝癌组织切片CYK18、PCNA染色均为阳性 ,其中PCNA染色 +6 0例 (6 2 5 % ) , 2 5例 (2 6 0 % ) , 8例 (8 3% ) , 3例 (3 1% ) ;各组中位TPS血清水平随PCNA染色阳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1)。表明肝癌细胞膜上高度表达CYK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组织多肽异性抗原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细胞增殖 T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