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V地方分离株与La Sota株抗原交叉性研究
1
作者 黄良宗 麦根沛 +3 位作者 王淑敏 冼琼珍 顾万军 陈建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3期96-98,共3页
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株La Sota阳性血清测定NDVMM,NDVLD,NDV-NH3株新城疫病毒地方分离株和标准株La Sota,F48E9的HI效价,以La Sota阳性血清对La Sota疫苗株的HI效价为参照,分析NDV地方分离株与疫苗株抗原交叉性。结果表明,NDV-MM,ND... 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株La Sota阳性血清测定NDVMM,NDVLD,NDV-NH3株新城疫病毒地方分离株和标准株La Sota,F48E9的HI效价,以La Sota阳性血清对La Sota疫苗株的HI效价为参照,分析NDV地方分离株与疫苗株抗原交叉性。结果表明,NDV-MM,NDV-LD 2个野毒株HI效价与NDV-LD HI效价相近,但比La Sota HI效价低2.3个~2.7个滴度;NDV-NH与F48E9 HI效价相近,比La SotaHI效价低4.2个~4.3个滴度,提示以上3个野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差异较大。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经La Sota免疫(HI效价〉2^5)后攻毒保护率为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抗原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分枝杆菌全菌体蛋白抗原的免疫性能研究
2
作者 段弘扬 王瑞欢 +2 位作者 李马超 刘海灿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全菌体蛋白抗原免疫性能,为研制新型候选结核疫苗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常规培养MM 95014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收集菌体,灭活后,以低温超声破碎方... 目的初步评价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MM)全菌体蛋白抗原免疫性能,为研制新型候选结核疫苗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常规培养MM 95014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v,收集菌体,灭活后,以低温超声破碎方法提取全菌体蛋白抗原,与DDA/Poly:IC佐剂混合后,皮下多点方式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50μg/只·次,间隔10 d。每次免疫前均收集血样,末次免疫10 d后采取血样和脾脏,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体外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GIA)检测MM全菌体蛋白免疫组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应用MTB全菌体蛋白质组芯片分析MM全菌体蛋白免疫小鼠体内血清和MTB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与佐剂对照组相比,MM全菌体蛋白抗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IL-12、TNF-α),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免疫组诱导的IgG抗体滴度达到1∶608874,IgM抗体滴度达到1∶304437;MGIA结果显示,MM免疫组具有明显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均P<0.05);MTB蛋白质组芯片结果显示,IgG抗体中有226个蛋白交叉反应,IgM抗体中有324个MTB交叉蛋白。结论MM和MTB存在交叉共同抗原,MM全菌体蛋白抗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表现较强的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其具有作为结核新型候选疫苗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海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交叉抗原 结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交叉抗原成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旭明 傅翠娥 林爱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38,共2页
应用SDS─PAGE及ELIB技术,对弓形虫抗原及其它来源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白细胞41和43KD抗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41、47KD抗原存在着与弓形虫共同抗原成份;弓形虫代谢抗原的20KD可被日本血吸虫... 应用SDS─PAGE及ELIB技术,对弓形虫抗原及其它来源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白细胞41和43KD抗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41、47KD抗原存在着与弓形虫共同抗原成份;弓形虫代谢抗原的20KD可被日本血吸虫成虫抗血清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交叉抗原成分 弓形体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性抗原的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建伟 吉佳乐 +4 位作者 刘亚静 李春明 冯思源 李能章 彭远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1-884,共4页
为筛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交叉保护性抗原,本研究以A型Pm CQ2株基因组为模板,对其omp A、omp H、plp E、pm0979、P6和pfh B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于相应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 为筛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交叉保护性抗原,本研究以A型Pm CQ2株基因组为模板,对其omp A、omp H、plp E、pm0979、P6和pfh B基因分别进行扩增,克隆于相应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同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分别测定其对2 LD50剂量的A型和B型Pm的攻毒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 Omp A、r Omp H、r Plp E、r Pm0979、r P6和r Pfh B对A型Pm CQ2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20%、60%、70%、40%、20%和10%,对B型Pm CVCC450株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0、30%、40%、20%、10%和0,表明重组蛋白r Plp E、r Omp H和r Pm0979可以针对不同血清型的Pm提供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牛源Pm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交叉保护性抗原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波 陈海琴 +4 位作者 张白曦 宋元达 陈永泉 陈卫 张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根据NCBI中已报道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植物乳杆菌ZS2058克隆获得了产CLA的关键酶基因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构建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胞内可溶表达,其大小约为67ku,将MCRA蛋白... 根据NCBI中已报道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植物乳杆菌ZS2058克隆获得了产CLA的关键酶基因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构建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胞内可溶表达,其大小约为67ku,将MCRA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后进行功能鉴定,GC-MS结果显示此蛋白能将亚油酸转化为羟基化衍生物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将油酸转化为10-羟基-十八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3^-CD11b^(hi)DC通过CD70途径交叉提呈流感病毒抗原
6
作者 田军 许熊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抗原 提呈 CD8T细胞 气管黏膜 CD11B 抗原交叉 表达情况 黏膜下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γ球蛋白种间交叉反应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7
作者 许辉 汪美先 +1 位作者 薛采芳 安献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33-35,共3页
作者用人γ球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系融合,并以猪γ球蛋白作ELISA进行筛选,获得两株抗γ球蛋白种间交叉反应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系(1B_(11)和2A_4)。用有限稀释法对1B_(11)和2A_4进行了克隆化。阳性率达到100%。特... 作者用人γ球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系融合,并以猪γ球蛋白作ELISA进行筛选,获得两株抗γ球蛋白种间交叉反应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系(1B_(11)和2A_4)。用有限稀释法对1B_(11)和2A_4进行了克隆化。阳性率达到100%。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1B_(11)能识别人IgG、猪γ球蛋白和兔γ球蛋白;2A_4所识别的抗原存在于人Ig和猪γ球蛋白上,但未测出对兔γ球蛋白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反应抗原 Γ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血清 BALB/c 杂交瘤细胞系 Sp2/0 小鼠脾细胞 ELISA 有限稀释法 McAb 人IgG 试验结果 结合活性 克隆化 阳性率 特异性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和新孢子虫交叉反应抗原MIC7A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慧娴 陈雅婕 +3 位作者 王先梅 王丽芳 刘群 刘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00-2306,共7页
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是两种亲缘关系接近的顶复亚门原虫,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基于交叉反应抗原产生的。本研究旨在表达并鉴定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交叉反应抗原TgMIC17A,通过将其应用于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 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是两种亲缘关系接近的顶复亚门原虫,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基于交叉反应抗原产生的。本研究旨在表达并鉴定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交叉反应抗原TgMIC17A,通过将其应用于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评估该抗原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感染产生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对TgMIC17A进行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通过免疫印迹试验鉴定其反应原性和交叉反应性。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测定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评价其免疫原性。二免后,分别用1×10^(3)个弓形虫Pru速殖子、1.5×10^(7)个新孢子虫Nc1速殖子攻虫,对小鼠的体重变化、存活率进行监测,并在攻虫30 d后检测各组存活小鼠的脑荷虫量,评价TgMIC17A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rTgMIC17A可以被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阳性血清识别,相较于未免疫组小鼠,免疫组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P<0.01),且感染弓形虫或新孢子虫的脑荷虫量均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TgMIC17A,鉴定其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交叉反应抗原。该抗原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反应,并对弓形虫和新孢子虫的感染产生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为弓形虫和新孢子虫共感染的防治,以及筛选具有交叉免疫保护力的重组疫苗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17A 弓形虫 新孢子虫 交叉反应抗原 交叉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与日本血吸虫交叉反应抗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华 姜昌富 黄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交叉反应抗原 蚯蚓 WESTERN-BLOT SDS-PAGE 饱和硫酸铵 硫酸铵梯度 初步 可溶性蛋白 免疫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头孢菌素化学结构与交叉抗原性的探讨
10
作者 赵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57-460,463,共5页
迄今已开发近百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约有二十种。由于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容易引起交叉过敏反应,这已成为此类药物在选择治疗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抗原性,使其在临床... 迄今已开发近百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约有二十种。由于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容易引起交叉过敏反应,这已成为此类药物在选择治疗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抗原性,使其在临床化疗中最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头孢霉素 交叉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与人血小板交叉识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艳艳 王兆钺 +2 位作者 缪竞诚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u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ureB)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结合情况。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放射法(IRMA)分析血小板膜GP成分与幽门螺杆菌ureB成分的相关性。结果:抗幽门螺杆菌ureB单抗1F11与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有一定程度结合,但与GPⅠb、GPⅡb及GPⅥ无结合。结论:血小板成分GPⅢa、P-选择素与幽门螺杆菌ureB存在交叉识别的共同抗原表位,提示Hp感染与部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 交叉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免疫小鼠对新孢子虫感染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慧芳 潘德桐 +3 位作者 许建海 李木子 刘群 刘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探究弓形虫PRU(Ⅱ型)、VEG(Ⅲ型)虫株免疫对新孢子虫Nc-1虫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分别用PRU和VEG免疫小鼠,3周后用Nc-1虫株大剂量攻虫,对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 为了研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探究弓形虫PRU(Ⅱ型)、VEG(Ⅲ型)虫株免疫对新孢子虫Nc-1虫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分别用PRU和VEG免疫小鼠,3周后用Nc-1虫株大剂量攻虫,对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和死亡情况进行监测。30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2种寄生虫的抗体效价与新孢子虫脑荷虫量,评价弓形虫PRU、VEG虫株与新孢子虫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血清中同时存在针对新孢子虫及弓形虫的抗体,与未免疫弓形虫组相比小鼠的新孢子虫脑荷虫量明显下降(P<0.05)。表明弓形虫与新孢子虫之间存在交叉抗原,弓形虫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对新孢子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新孢子虫 交叉抗原 交叉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专业 核医学(放射免疫)
13
作者 干音 朱承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77-77,共1页
本文报告了癌胚抗原(CE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的研究工作。采用高氯酸抽提法从原发性结肠癌的肝转移灶中提取CEA;从正常人肝脏、肺、血清及病人肿瘤(来源同 CEA)中分别提取三种不同来源的 CEA 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NCA);从新生... 本文报告了癌胚抗原(CE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的研究工作。采用高氯酸抽提法从原发性结肠癌的肝转移灶中提取CEA;从正常人肝脏、肺、血清及病人肿瘤(来源同 CEA)中分别提取三种不同来源的 CEA 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NCA);从新生儿初粪中提取非特异性抗原(NFA),并经凝胶过滤、DEAE-纤维素层析纯化。纯化后的抗原采用 Webster 紫外光谱吸收法、双向免疫扩散、琼脂凝胶免疫电泳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浓度、免疫活性、纯度及分子量范围进行了检测鉴定。用纯化 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癌胚抗原 特异性抗原 交叉反应抗原 肝转移灶 结肠癌 分子量范围 双向免疫扩散 层析纯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旭 范建华 +4 位作者 高明燕 俞燕 张莹 姜逸 贾学波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7期80-84,共5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医局及我国规定的家禽二类传染病之一。IB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但由于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及毒株间抗原交叉保护差,现有的疫苗已无法对该病产生完全保护,IB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医局及我国规定的家禽二类传染病之一。IB防控主要依靠疫苗免疫,但由于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及毒株间抗原交叉保护差,现有的疫苗已无法对该病产生完全保护,IB新型疫苗的研发成为国内外发展的趋势。文章对国内外IB疫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IB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疫苗免疫 变异性 抗原交叉保护 新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病毒嵌合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惠永 郭辉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43,共4页
关键词 黄病毒 嵌合疫苗 抗原交叉反应性病毒 登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振华 田拥军 +4 位作者 李磊 王宝菊 孟忠吉 陆蒙吉 杨东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70,577,F0002,共6页
目的构建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抗体制备。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WHcAg1~149aa)的基因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QE60上,在JM109菌内进行诱导表达,使用切胶回收及Ni-NTA柱两种方... 目的构建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抗体制备。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WHcAg1~149aa)的基因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QE60上,在JM109菌内进行诱导表达,使用切胶回收及Ni-NTA柱两种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含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区基因的质粒并获得表达,经纯化得到了分子量约为16.5kD的重组核心蛋白,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而且与HBcAg有交叉反应。结论获得的重组截短型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抗原(1~149aa)纯度高,免疫原性强。获得的兔抗-WHc效价高,特异性好,与HBcAg有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拨鼠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抗原抗体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保护性及诊断价值的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翔 舒衡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和弓形虫ME4 9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 :建立了 7个分泌弓形虫McAb的细胞株 ,Western blot显示 7个McAb可识别 4种不同分子量的抗原 ,体外保护性实验证明这些单抗均可明显抑制弓形虫对细胞的侵袭及在细胞内的繁殖。在感染后第 3d即可检测到CAg,未发现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间的交叉反应 ,但是与弓形虫ME4 9株出现了交叉反应带。结论 :7个McAb对弓形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保护性 循环抗原 交叉抗原 弓形虫 诊断价值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ATP合成酶F1亚单位α亚基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林林 卢凤英 +8 位作者 愈慧 祁晶晶 姜盼 孙冰清 崔俊生 欧长灿 于圣青 常维山 胡青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为筛选和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感染相关蛋白,本研究采用血清1型RA CH3株活菌和灭活菌体免疫鸭的阳性血清分别与血清2型Th4株的全菌蛋白进行交叉免疫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ATP合成酶F1亚单位α亚基(ATP-F1-α)、Gro EL蛋白和TPR re... 为筛选和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感染相关蛋白,本研究采用血清1型RA CH3株活菌和灭活菌体免疫鸭的阳性血清分别与血清2型Th4株的全菌蛋白进行交叉免疫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ATP合成酶F1亚单位α亚基(ATP-F1-α)、Gro EL蛋白和TPR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等的抗体仅存在于活菌免疫鸭的血清中,推测其可能为感染相关的交叉性抗原;而Tbd R1的抗体在活菌和灭活菌免疫鸭的血清中均存在。利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ATP-F1-α的基因缺失株,并将其与野生株CH3的生长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缺失株菌体形态与野生株相似,但其在TSB培养基中的生长几乎停滞。以上结果表明RA ATP-F1-α既是一种交叉抗原,又与细菌的生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免疫蛋白质组学 ATP合成酶F1亚单位α亚基 交叉抗原 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鹫体内霉形体的分离和鉴定
19
作者 尚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5期6-6,共1页
秃鹫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上海动物园发生一例秃鹫死亡。上海动物园和上海农学院对此开展协作研究。研究者通过样本采集,选择培养与纯化首先获得了两株秃鹫霉形体。经生化测定,血清学测定,红细胞吸附与抑制试验,病理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 秃鹫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上海动物园发生一例秃鹫死亡。上海动物园和上海农学院对此开展协作研究。研究者通过样本采集,选择培养与纯化首先获得了两株秃鹫霉形体。经生化测定,血清学测定,红细胞吸附与抑制试验,病理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药敏试验等,已获得初步鉴定结果。从秃鹫分离得到的两个菌株与MG极其相似,且存在抗原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形体 上海动物园 药敏试验 秃鹫 血清学测定 卡那霉素 电镜观察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上海农学院 抗原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EG,残基匹配和HLA三维结构选择不完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红星 孔繁华 +4 位作者 奚永志 孙玉英 金荔 刘楠 郭斯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3-556,共4页
应用造血干细胞库进行检索后 ,往往有多个供体满足一定的检索条件 ,为了确定最适合的供体 ,选择了待进行移植的临床病例 ,分别从交叉反应组 (CREG)抗原、残基匹配理论和HLA抗原模拟三维结构比较等角度对各个供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应用造血干细胞库进行检索后 ,往往有多个供体满足一定的检索条件 ,为了确定最适合的供体 ,选择了待进行移植的临床病例 ,分别从交叉反应组 (CREG)抗原、残基匹配理论和HLA抗原模拟三维结构比较等角度对各个供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种筛选方法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但至少可以排除某些不适合的供体 ,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结论 :综合应用CREG、残基配型和三维结构比较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交叉反应组抗原 残基匹配 HLA三维结构 供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