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断层隧道可变形抗减震措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信春雷 高波 +2 位作者 王英学 周佳媚 申玉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049,共9页
跨断层的隧道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这说明传统的抗减震技术已不能保证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安全。为此,研发了可变形抗减震措施。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考察了采用该类型措施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与震后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跨断... 跨断层的隧道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这说明传统的抗减震技术已不能保证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安全。为此,研发了可变形抗减震措施。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考察了采用该类型措施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与震后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跨断层隧道结构设置减震缝,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内力值和应变值;套管式可变形结构可以有效保护主套管上部结构和被套管,但主套管下部结构破坏严重;套管式可变结构提高了隧道的防水性且震后易于修复,整体性能优于减震缝;采用可变形抗减震结构的同时,必须提高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论采用何种抗减震措施,隧道结构的拱脚和仰拱是抗震加固的重点部位。研究成果可以为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可变形抗减震措施 振动台试验 跨断层洞身段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隧道抗减震措施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信春雷 高波 +2 位作者 周佳媚 申玉生 全晓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4-1422,共9页
跨断层的隧道工程在中国高烈度地震区已经越来越普遍。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跨断层隧道的不适用性,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隧道结构常规与新型抗减震措施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断层滑动装置... 跨断层的隧道工程在中国高烈度地震区已经越来越普遍。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对跨断层隧道的不适用性,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隧道结构常规与新型抗减震措施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断层滑动装置在单体模型箱中模拟断层滑动状况良好;套管式可变形结构的抗减震性能最好;减震层可以提高隧道结构整体的耐震性能;减震缝通过提高隧道结构纵向自由度而减轻震害。分析了隧道结构在地震中发生破坏的初始位置与破坏过程,揭示了各种抗减震措施的作用机理。最后,将地震烈度与隧道结构破坏过程相结合,提出了各种抗减震措施的适用条件。为研发新型隧道抗减震措施与隧道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振动台模型试验 抗减震措施 水平激震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盾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及抗减震措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凯 卢艺静 +2 位作者 王彦臻 李兆焱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3-42,共10页
海底盾构隧道-竖井连接部位的刚度突变会使隧道结构受到差异位移的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效应,即隧道结构的端部效应。考虑海床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盾构隧道管环间纵向螺栓连接以及盾构隧道-竖井柔性接头等因素,建立了苏埃海底隧道工... 海底盾构隧道-竖井连接部位的刚度突变会使隧道结构受到差异位移的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效应,即隧道结构的端部效应。考虑海床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盾构隧道管环间纵向螺栓连接以及盾构隧道-竖井柔性接头等因素,建立了苏埃海底隧道工程盾构隧道-竖井连接区段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海底盾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及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竖井节点环缝张开量约为常规隧道段的2~5倍,端部效应影响范围约为1.5D(D为隧道直径),隧道结构端部效应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低频发育的Darfield波作用比中高频发育的Iwate波作用时引起更大的环缝张开量。盾构隧道端部效应影响范围与盾构隧道-竖井节点自身结构特性相关,受地震波类型及幅值影响较小。增加盾构隧道-竖井节点环缝连接螺栓数量可以有效降低盾构隧道端部环缝张开量,却加剧竖井端墙和盾构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增设盾构隧道-竖井柔性连接可将地震波传播引起的结构变形诱导至预设的柔性接头上,减轻盾构隧道端部地震损伤的同时牺牲的是柔性接头处抗震安全性,柔性接头设计能满足预期的地震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隧道-竖井节点 端部效应 抗减震措施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英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衬砌结构拱脚;(2)与无抗减震措施相比,注浆加固与施作减震层均能减少隧道二次衬砌位移差,施作减震层后隧道竖向位移差减少最多,减震效果达到74.83%;(3)工况1(无措施)最小主应力峰值最大,为-28.64 MPa,施作减震层后为-20.05 MPa,减震效果达到29.99%;(4)随着隧道纵向长度的增加,最小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中间过渡段监测面S3处;工况1安全系数为1.95,工况2为2.24,但仍低于安全阀值,工况3为2.56,符合安全要求。综合位移、应力和安全系数,采用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优于注浆加固。研究成果可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烈度地震区 倾斜隧道 洞口段 抗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地层狮子洋盾构隧道横向地震响应规律及减震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娟 彭立敏 李兴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39-1546,共8页
基于有效应力分析法,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2D对可液化地层狮子洋盾构隧道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不同入射方向下的地震响应和地基加固减震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等强度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 基于有效应力分析法,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2D对可液化地层狮子洋盾构隧道在不同地震波激励、不同入射方向下的地震响应和地基加固减震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等强度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总体规律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地震波的频率特性和持时不同,结构响应峰值到达时刻亦不同;同一地震波、不同入射方向下,结构内力的分布、发展规律差异较大,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性明显比竖向垂直地震波大;在100年2%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拉、压应力分别为1.61MPa和10.13MPa,分别发生在拱顶和右侧环偏下约45°的位置;结构满足抗震要求,但衬砌顶部拉应力达到了结构抗拉强度的85.2%,应采取加固措施;基于多种加固方案的对比研究,认为狮子洋隧道地基加固范围取5m,地基强度参数提高至原来的2倍较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规律 有效应力法 液化 抗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堆积体偏压隧道洞口结构抗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申玉生 张熙 +2 位作者 杜明哲 唐浪洲 刘大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5-72,共8页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比,得出最佳抗减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强震作用下衬砌的纵向变形远远小于横向变形,且全环注浆对限制衬砌的横向变形效果最显著,单独设置减震缝对衬砌变形的限制效果较差;2)隧道右拱脚和右拱腰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的最危险位置,需着重加强这2处的抗震加固;3)全环注浆能够有效减小衬砌应力,同时还能使交界面附近应力变化连续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抗减震措施 洞口段 偏压 厚层堆积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砌刚度对盾构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6,共4页
研究目的:提高盾构隧道的抗震性能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保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盾构隧道抗震减震措施主要有改变衬砌一定范围内围岩的性能和改变结构本身的性能。改变衬砌结构本身性能方面有多种方式,如增加衬砌厚度,改变... 研究目的:提高盾构隧道的抗震性能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保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盾构隧道抗震减震措施主要有改变衬砌一定范围内围岩的性能和改变结构本身的性能。改变衬砌结构本身性能方面有多种方式,如增加衬砌厚度,改变管片环向或纵向接头方式、改变衬砌刚度等。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不同的衬砌刚度对盾构隧道抗震减震性能的影响,为盾构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根据不同衬砌刚度盾构隧道的受力分析,得出单纯提高管片的刚度并不能提高盾构隧道的抗震性能,反而增加衬砌管片的受力。随着隧道衬砌刚度的增加,衬砌结构的位移减少量不足2 mm,因此增加衬砌刚度对约束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抗减震措施 衬砌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军 伍伟林 胡瑞青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3-88,共6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佛山地铁2号线盾构区间工程为依托,现场取样砂土,通过动三轴试验获取原状土体和加固土体计算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计算分析,对可液化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在横向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和地层加固减震效果进行... 研究目的:本文以佛山地铁2号线盾构区间工程为依托,现场取样砂土,通过动三轴试验获取原状土体和加固土体计算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计算分析,对可液化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在横向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和地层加固减震效果进行量化研究与评价。研究结论:(1)在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层与结构的地震响应峰值与地震波峰值在时间上并不同步,且地层与结构的地震响应发展规律差异亦较大,衬砌第一主应力最大值1.69 MPa;(2)隧道周围地层采取加固措施后,地层强度参数越大,管片位移降幅越大,主应力增(减)幅越大,可满足隧道强度和运营要求;(3)考虑到盾构掘进过程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建议砂土地层地基加固采用每立方米掺入400 kg超细水泥的加固方案;(4)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可液化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抗震设计和选取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砂土 盾构隧道 动力响应 抗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