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抗倒伏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分析——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试验田为例
1
作者 覃彩英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6期92-94,共3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抗倒伏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23年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试验田开展大区试验。试验环节设3种种植方式,即机插、人工栽插和钵苗摆栽。不设重复,各处理面积均为1 hm 2。结果表明,钵苗摆栽在促...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抗倒伏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23年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试验田开展大区试验。试验环节设3种种植方式,即机插、人工栽插和钵苗摆栽。不设重复,各处理面积均为1 hm 2。结果表明,钵苗摆栽在促进根系生长上效果显著,拔节期群体根数达14171×104根/hm 2。在N2、N3节间,其抗倒伏能力较强。人工栽插产量最高,达10776.8 kg/hm 2,钵苗摆栽稻次之。钵苗摆栽稻纯收益为10852.3元/hm 2,远超其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水稻根系形态 抗倒伏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钾量与密度对胡麻木质素合成积累及抗倒伏特性的调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喜强 高玉红 +6 位作者 贾玲玲 麻丽娟 剡斌 王一帆 赵永伟 李瑛 吴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_(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株·hm^(-2)...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_(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株·hm^(-2)、7.5×106株·hm^(-2)、9.0×106株·hm^(-2)分别记作D1、D2、D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钾和密度对胡麻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推进,PAL、TAL活性迅速增加,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青果期,各钾肥水平PAL、TAL活性较K0水平显著升高2.90%~16.78%、12.39%~33.72%,中密度D2水平下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密度水平显著增加1.32%~14.01%,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密度水平差异显著;密度/钾肥互作条件下,生育后期,D2K1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酶活性(TAL和PAL)和茎秆横截面积,促进了胡麻茎秆中木质素的合成积累,显著提高了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15.67%~67.48%。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和木质素含量以及抗倒伏指数和木质素含量在青果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钾肥 密度 抗倒伏特性 木质素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钾水平下胡麻木质素代谢及其抗倒伏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玄 董宏伟 +4 位作者 高玉红 剡斌 崔政军 李玥 吴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1-832,共12页
为了探讨供钾水平对胡麻抗倒伏特性的调节机理,以‘陇亚11号(V1)’和‘定亚23号(V2)’为材料,设不施钾[K0,0 kg(K_(2)O)·hm^(-2)]、低钾[K1,30 kg(K_(2)O)·hm^(-2)]、中钾[K2,60 kg(K_(2)O)·hm^(-2)]和高钾[K3,90 kg(K_2... 为了探讨供钾水平对胡麻抗倒伏特性的调节机理,以‘陇亚11号(V1)’和‘定亚23号(V2)’为材料,设不施钾[K0,0 kg(K_(2)O)·hm^(-2)]、低钾[K1,30 kg(K_(2)O)·hm^(-2)]、中钾[K2,60 kg(K_(2)O)·hm^(-2)]和高钾[K3,90 kg(K_2O)·hm~(-2)]4个供钾水平,共8个处理的裂区试验,分析不同供钾水平对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茎秆力学特性和抗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钾水平,植株物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青果期至成熟期,胡麻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株高和重心高度呈负相关。胡麻茎秆木质素含量随生育时期及供钾量不同而有所差异,苗期至盛花期,施钾后V1和V2木质素含量均在K2处理下较高;青果期至成熟期,K3处理下V1和V2木质素含量较K0处理平均显著增加17.68%和23.25%,其中,青果期不同品种、施钾及二者互作对木质素含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K2处理提高了现蕾期—青果期胡麻茎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现蕾期V1品种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而K3处理提高了V2品种TAL活性;钾肥显著影响青果期胡麻茎秆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2个品种CAD活性施钾较不施钾分别平均增高31.96%和12.09%;V1、V2品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升效应的适宜供钾量分别为K2、K1水平。V1品种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K2和K3处理较K0分别上升45.68%、48.90%和16.86%、31.92%,V2品种则分别上升84.32%、77.50%和1.89%、14.49%。相关分析表明,青果期,4种木质素合成相关酶与木质素和抗倒伏指数存在正相关。施钾后,2个品种均在K3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K0增产10.71%和17.77%,V1供钾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V2产量K2、K3处理较K0分别显著高出12.24%和17.77%。可见,品种是胡麻木质素积累进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钾肥对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具备一定的协同提升效应。在本试验及类似农田生态类型环境下,中、高供钾水平[60~90kg(K_(2)O)·hm^(-2)]有利于促进胡麻茎秆木质素合成积累,有效地防止胡麻倒伏,为其高产稳产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供钾水平 木质素 抗倒伏特性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种植下喷施“玉黄金”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周苗苗 刘梦婷 +5 位作者 李永鹏 葛增智 张梦姚 夏依代·艾比卜拉 罗新宁 祁炳琴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4-43,共10页
为了探究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茎秆力学特征及理化特性对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响应,进一步明确生长调节剂在高密度种植下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矮秆品种‘登海618’(DH618)和高秆品种‘MC670’为材料,设置0.90×10^(5)株/h... 为了探究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茎秆力学特征及理化特性对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响应,进一步明确生长调节剂在高密度种植下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矮秆品种‘登海618’(DH618)和高秆品种‘MC670’为材料,设置0.90×10^(5)株/hm^(2)(D1)、1.35×10^(5)株/hm^(2)(D2)、1.80×10^(5)株/hm^(2)(D3) 3个种植密度,于拔节期喷施“玉黄金”(EDAH)作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密植条件下EDAH对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产量在D2密度下最高,EDAH处理后2个品种的产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其中矮秆品种‘DH618’产量要高于高秆品种‘MC670’;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第3~5节间长度先增后降,节间茎粗逐渐降低,茎秆强度降低,倒伏率增加,EDAH处理后2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第3~5节间长度降低,节间茎粗、茎秆强度增加,倒伏率降低;2个品种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随着密度增加显著降低,而EDAH处理后2个品种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且矮秆品种‘DH618’增幅大于高秆品种‘MC670’。综上所述,本试验中2个品种在1.35×10^(5)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可通过喷施EDAH改善玉米的茎秆强度和化学组分,增强抗倒伏特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EDAH处理对矮秆品种‘DH618’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玉黄金 抗倒伏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秆作物抗倒伏生物力学评价研究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105
5
作者 郭玉明 袁红梅 +2 位作者 阴妍 梁莉 李红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8,共5页
研究茎秆作物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等作业装备提供设计参数,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指标。该文在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4个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茎秆弯折性能试验,2个玉米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 研究茎秆作物的生物力学性质可为相关作物机械化生产及产品深加工等作业装备提供设计参数,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指标。该文在高秆、中秆和矮秆3个品种,4个不同生长期的小麦茎秆弯折性能试验,2个玉米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高粱品种灌浆高峰期弯折性能试验,2个大豆品种结荚鼓粒期弯折性能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茎秆作物抗倒伏特性的生物力学评价指标研究及关联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不同生长期惯性矩、弹性模量、抗弯刚度、抗弯强度等与弯折性能有关的各生物力学指标与抗倒性之间的关系,并以小麦茎秆为例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数确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茎秆作物不同品种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中的弹性模量、抗弯折强度和惯性矩对倒伏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抗弯刚度对倒伏影响较小。该结论为茎秆作物生物力学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秆作物 抗倒伏特性 生物力学评价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抗倒伏差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文雨 张玉烛 魏中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7-49,55,共4页
为了明确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抗倒伏特性,以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长、节间配置,基部3个节间至穗顶的高度及其鲜重,基部3个节间的抗折力、倒伏指数、含鞘茎粗、包茎叶鞘厚度、茎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 为了明确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抗倒伏特性,以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长、节间配置,基部3个节间至穗顶的高度及其鲜重,基部3个节间的抗折力、倒伏指数、含鞘茎粗、包茎叶鞘厚度、茎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等抗倒伏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与其产量相协调的抗倒支撑特性,产量最高的品种抗倒伏特性表现为节间至穗顶的高度小、鲜重大、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株高适中、基部3个节间总长占株高比例小、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大、节间配置合理,基部3个节间粗、厚、单位长度干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水平 品种 株型 抗倒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与行距配置对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和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丽 张琪 +6 位作者 谢广明 陆靖英 郭虹霞 邓妍 秦丽霞 张丽光 王创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39,51,共12页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覆盖方式为主区,设无覆盖(T_(1),对照)、秸秆覆盖(T_(2))、地膜全覆盖(T_(3))3个处理,行距为副区,设40 cm+40 cm、40 cm+80 cm、50 cm+50 cm、80 cm+80 cm 4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及产量。【结果】(1)2020-2021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覆盖和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6.14μmol/(m^(2)·s)和5.90 mg/g,其中Pn较T_(1)(CK)和T_(2)处理提高19.49%和8.87%,叶绿素含量较T_(1)(CK)和T_(2)处理提高16.37%和13.68%。(2)2020-2021年,T_(3)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最低,其次为T_(2)处理,T_(1)(CK)最高;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表现优越,不易倒伏。(3)2020-2021年,随节间数的增高,抽雄期玉米茎秆第3~5节的节间直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而节间长度增加。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的节间直径最高,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最大,抗倒伏能力增强。(4)2020-2021年,T_(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T_(2)处理次之,T_(1)(CK)最低。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平均产量为13616.46 kg/hm^(2),较T_(1)(CK)和T_(2)处理增产10.28%和5.57%,平均倒伏率为1.05%,较T_(1)(CK)和T_(2)处理下降8.35%和5.40%。(5)抽雄期玉米的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株高、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为最佳模式,适宜在山西省旱作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覆盖方式 种植行距 光合性能 抗倒伏特性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