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下硅肥对谷子抗倒伏能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温银元 郭之瑶 +6 位作者 郑志强 胡奇林 赵娟 董淑琦 原向阳 温日宇 尹美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54,共14页
[目的]倒伏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硅肥提高谷子茎秆强度、产量及品质的作用,为谷子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以晋谷21和张杂13为供试谷子品种,在山西太谷进行大田试验。在常规施氮量N_(1)(180 kg/hm^(2))... [目的]倒伏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硅肥提高谷子茎秆强度、产量及品质的作用,为谷子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方案。[方法]以晋谷21和张杂13为供试谷子品种,在山西太谷进行大田试验。在常规施氮量N_(1)(180 kg/hm^(2))和高施氮量N_(2)(450 kg/hm^(2))下,分别设置不施硅、施用硅酸钠(Si_(1),SiO_(2) 68.85 kg/hm^(2))和硅钙肥(Si_(2),SiO_(2) 67.2 kg/hm^(2)),共6个处理。在谷子成熟期测量其株高、抗倒伏能力相关指标、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并观察茎秆横切面显微结构。[结果]N_(1)水平下,施用硅肥降低了谷子基节长度,增加了茎粗、茎秆抗折力和穿刺力,晋谷21和张杂13两品种前五基节的节间长度分别降低了4.1%~30.1%和9.5%~11.5%,茎粗分别增加5.3%~19.4%和13.0%~34.1%;晋谷21抗倒性在N_(1)-Si_(1)处理较强,第一、第二基节抗倒伏指数较N_(1)-Si_0处理分别增加37.4%和35.8%,张杂13在N_(1)-Si_(2)处理时较强,第一、第二基节抗倒伏指数较N_(1)-Si_0处理分别增加136.0%和94.7%。N_(2)水平下,施用硅肥后晋谷21和张杂13前五基节的节间长度分别降低了9.6%~30.3%和10.6%~14.9%,茎粗分别增加了9.56%~23.9%和16.2%~31.0%,茎秆扁平度降低。硅钙肥对谷子茎秆强度影响大于硅酸钠,N_(2)-Si_(2)处理晋谷21的第二基节抗折力、穿刺力和抗倒伏指数比N_(2)-Si_0分别增加97.9%、77.6%和83.3%,张杂13的第一基节抗折力、穿刺力和抗倒伏指数比N_(2)-Si_0分别增加74.0%、66.8%和128%。施硅后谷子茎秆中机械组织增厚,维管束数量增多且排列均匀,向茎秆中心延伸,且在N_(2)水平下,硅钙肥作用效果优于硅酸钠。硅可促进谷子穗码发育,增加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高氮水平下硅钙肥处理使晋谷21和张杂13的产量分别增加23.8%和24.0%。施用硅肥能够提高谷子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在高氮水平下可以降低谷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值。[结论]在高氮条件下,施用硅钙肥使谷子前五基节长度降低,茎粗增加,机械强度增加,进而提高抗倒伏能力;施用硅肥还可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促进物质积累和运输,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硅酸钙 硅酸钠 施氮量 基部茎秆性状 机械强度 抗倒伏指数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嫚嫚 韦翠珍 +3 位作者 邬刚 王家宝 井玉丹 孙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8期161-163,167,共4页
为探明配方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设置了农民习惯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及其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的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5个配方肥处理增加了小麦... 为探明配方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设置了农民习惯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及其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的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5个配方肥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9.6%、92.6%、54.1%;配方肥配施锌和硫肥降低了小麦的株高,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配方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乐县藜麦抗倒伏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建芳 武小平 丁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18-19,共2页
为明确不同措施对藜麦抗倒伏性的影响,在山西省静乐县进行了藜麦抗倒伏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藜麦株高降低23.20%、倒伏率降低21.34%、增产18.96%,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关键词 藜麦 抗倒伏指数 产量 山西静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硅肥配施对胡麻根系形态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苟振宇 郭丽琢 +3 位作者 高玉红 夏张祥 王月萍 刘亚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3-89,97,共8页
【目的】为优化土壤养分管理,提高胡麻抗倒伏能力。【方法】选用裂区设计,以品种、钾肥和硅肥为主区、副区和副副区因素,探讨了钾硅用量及其耦合对胡麻根系形态及抗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胡麻根系的形态性状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陇亚1... 【目的】为优化土壤养分管理,提高胡麻抗倒伏能力。【方法】选用裂区设计,以品种、钾肥和硅肥为主区、副区和副副区因素,探讨了钾硅用量及其耦合对胡麻根系形态及抗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胡麻根系的形态性状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陇亚11号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大于定亚23号。52.5~105 kg/hm^(2)的钾肥用量显著提高了胡麻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和根体积,但抗倒伏指数的增幅较小;硅肥对胡麻根系的形态性状无显著的主效应,但90 kg/hm^(2)的硅肥使抗倒伏指数提升了4.93%~11.91%;胡麻倒伏风险较高的青果期,抗倒伏指数与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和根体积极显著正相关。钾硅互作显著影响总根长和抗倒伏指数,低供钾条件下配施硅肥,可增加根系总长度,提高抗倒伏指数。【结论】钾肥显著促进了胡麻根系的生长;硅肥虽不影响根系的形态性状,但显著增强了抗倒伏能力;与试区同等的土壤肥力条件下,52.5 kg/hm^(2)的钾肥配施90 kg/hm^(2)的硅肥,可使胡麻获得较高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钾肥 硅肥 根系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尿素类型及施肥模式对稻茬小麦抗倒伏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泉 钱晨诚 +6 位作者 贾文欣 吴钰磊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朱新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74-1783,共10页
为研究包膜尿素对稻茬小麦抗倒伏性能的调控效应,探讨协调稻茬小麦产量和抗倒伏性能的包膜尿素合理施用方式,采用树脂包膜尿素(PCU)和硫包膜尿素(SCU)为材料,设计3种施肥模式: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N1);60%包膜尿素基施+40%普通尿素拔节... 为研究包膜尿素对稻茬小麦抗倒伏性能的调控效应,探讨协调稻茬小麦产量和抗倒伏性能的包膜尿素合理施用方式,采用树脂包膜尿素(PCU)和硫包膜尿素(SCU)为材料,设计3种施肥模式: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N1);60%包膜尿素基施+4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N2);60%包膜尿素基施+40%包膜尿素返青期追施(N3),以普通尿素60%基施+40%返青期追施为对照(CK),分析不同包膜尿素及施肥模式下稻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N1模式与CK相比显著降低小麦基部第2节间长度,提高其充实度、茎秆粗度和秆壁厚度,增强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PCUN1和SCUN1田间实际倒伏系数分别仅为1.11和1.31,但产量较低,与CK均无显著差异。与N1模式相比,N2模式显著降低小麦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基部第2节间充实度和抗倒伏指数,显著提高小麦田间倒伏率和倒伏系数;N3模式产量水平最高,在两种包膜尿素中均显著高于N1、N2模式和CK,倒伏率和倒伏系数与N2模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CK。在N3模式下,PCU产量最高,较CK增产14.75%,基部第2节间长度显著低于SCU,基部第2节间充实度、茎秆粗度和秆壁厚度均显著高于SCU,且田间倒伏率和倒伏系数均呈低于SCU的趋势。综上,树脂包膜尿素基施(60%)加返青期追施(40%)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茎秆基部第2节间长度,提高其充实度和抗折力,降低小麦倒伏系数,并且实现较高的产量增幅,是有利于协调稻茬小麦高产与抗倒伏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稻茬小麦 抗倒伏指数 倒伏系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品种小麦间、混播对其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姜福腾 汲丽莎 骆永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7,共7页
为明确间、混播对冬小麦抗倒伏的影响,本试验以山农20(SN20)和山农优麦2号(YM2)为材料,设置常规条播(单播)及二者隔行间播(SN20//YM2,1∶1)和等量混播(SN20×YM2,1∶1)3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品种间抗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 为明确间、混播对冬小麦抗倒伏的影响,本试验以山农20(SN20)和山农优麦2号(YM2)为材料,设置常规条播(单播)及二者隔行间播(SN20//YM2,1∶1)和等量混播(SN20×YM2,1∶1)3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品种间抗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征及基部第二节间抗折力等的差异,并进行品种、种植方式及二者互作对小麦抗倒伏性状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间、混播较单播可显著降低小麦重心高度、株高,显著增加第二节间茎粗、壁厚、抗折力以及抗倒伏指数,尤以混播表现最好,但与间播整体上差异不显著;种植方式对第二节间壁厚、抗折力以及抗倒伏指数影响最大。混播方式下,YM2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抗倒伏指数最大,相比于单、间播分别显著增加54.50%、10.89%和65.77%、30.22%。综上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间、混播可降低冬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增加基部第二节间茎粗、壁厚和抗折力,有效提升小麦抗倒伏指数,从而降低冬小麦倒伏风险,促进抗逆稳产。该结论可为山东省冬小麦高产稳产和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间播 等量混播 茎秆形态特征 抗折力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硅肥配施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及抗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亚辉 郭丽琢 +1 位作者 高玉红 王月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0-423,共14页
为明确钾硅肥施用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探讨钾硅肥运筹调控胡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选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三个K_(2)O钾肥用量(K0:不施钾;K1:52.5 kg/hm^(2);K2:105 kg/hm^(... 为明确钾硅肥施用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探讨钾硅肥运筹调控胡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选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三个K_(2)O钾肥用量(K0:不施钾;K1:52.5 kg/hm^(2);K2:105 kg/hm^(2))为副处理,两个SiO2硅肥用量(Si0:不施硅;Si1:90 kg/hm^(2))为副副处理。结果表明,胡麻茎秆的抗倒伏性能主要取决于碳水化合物总量及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总量及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均与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施钾后茎秆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淀粉、碳水化合物总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占比分别增加了11.74%~32.27%、12.18%~68.78%、12.48%~33.59%、23.96%~121.65%、8.95%~35.09%和17.48%~20.29%,抗倒伏指数提高了19.80%~86.37%,提升效果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硅对纤维素、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总量的提升效果显著。茎秆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含量均不受钾硅互作的影响,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分的含量与之相反,高钾水平不施硅时提升最显著。K2Si0、K1Si1比K0Si0,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8.08%~46.15%和21.60%~40.83%,淀粉含量分别增加56.13%~176.54%和50.00%~61.41%,碳水化合物总量分别增加44.18%~53.40%和34.08%~36.73%。高供钾下不施硅、低供钾下配施硅肥,可提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比重,增强抗倒伏能力。施钾后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硅肥对产量无显著的主效。单施钾肥的抗倒和增产效果显著,而硅肥的主效较小;钾硅配施的抗倒正交互作用只有在低供钾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钾肥 硅肥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高产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中存在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宋英博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7期104-107,共4页
高产玉米品种并不是某一个品种,而是一类品种。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玉米高产地块品种调查,总结出高产玉米品种所应具有的特征特性,以期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高产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近年来,农民为了创造玉米高产,不... 高产玉米品种并不是某一个品种,而是一类品种。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玉米高产地块品种调查,总结出高产玉米品种所应具有的特征特性,以期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高产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近年来,农民为了创造玉米高产,不断尝试和提高栽培措施,但在玉米高产栽培中仍存在问题,经梳理将问题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齐度 玉米 抗倒伏:叶面积指数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