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种植密度与深度对甘蔗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
陶晓昀
常瑞姗
|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25 |
0 |
|
2
|
前茬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后茬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李静
李青松
杨艳霞
王德新
韩燕来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不同燕麦品种(系)的抗倒伏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宋艳艳
孙娟娟
林克剑
王照兰
岳静宇
范慧敏
|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的影响 |
杨世民
谢力
郑顺林
李静
袁继超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77
|
|
5
|
不同株高小麦品种抗倒伏性与其亚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研究 |
闵东红
王辉
孟超敏
翟耀锋
李学军
曹宁
于新智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1 |
81
|
|
6
|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 |
李红娇
张喜娟
李伟娟
徐正进
徐海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8
|
|
7
|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杂交稻抗倒伏性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
孙永健
陈宇
孙园园
徐徽
许远明
刘树金
马均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4
|
|
8
|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
金正勋
郑冠龙
朱立楠
孙璐璐
张忠臣
刘海英
徐振华
曲莹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2
|
|
9
|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张丰转
金正勋
马国辉
商文楠
刘海英
徐美兰
刘岩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5
|
|
10
|
甜高粱品系的抗倒伏性评价及相关分析 |
赵威军
张福耀
常玉卉
张阳
邵荣峰
李金梅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11
|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和抗倒伏性及穗下节长度的QTL定位 |
张坤普
赵亮
海燕
陈广凤
田纪春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12
|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
梁玉超
张永强
石书兵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1
|
|
13
|
多效唑对杂交中稻不同密肥群体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
徐富贤
蒋鹏
周兴兵
刘茂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6
|
|
14
|
一次性全层施肥增强水稻抗倒伏性效应研究初报 |
唐拴虎
陈建生
徐培智
张发宝
谢春生
严志强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
2004 |
24
|
|
15
|
玉米抗倒伏性指标及其模拟研究 |
李得孝
员海燕
周联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0
|
|
16
|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
房贤涛
何花榕
谢祖钦
张居念
卓传营
蔡光璟
杨惠杰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7
|
玉米抗倒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通径分析 |
王永学
张战辉
刘宗华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9
|
|
18
|
麦巨金微乳剂对小麦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的效应 |
李春喜
姚利娇
邵云
姜丽娜
王言景
李学梅
郑冬云
王钰亮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9
|
不同大豆品种鼓粒期茎秆力学特性与抗倒伏性差异研究 |
徐瑶
张锐
董守坤
马春梅
龚振平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20
|
油菜抗倒伏性的评价方法研究 |
许凤英
毛群帮
邢丹英
秦亚平
王晓玲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