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钦弟 刘剑荣 +1 位作者 杨磊 卫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057-9068,共12页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强烈影响土壤过程和功能,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选取3种恢复方式(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7种植被类型...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强烈影响土壤过程和功能,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选取3种恢复方式(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7种植被类型(大针茅草地、长芒草草地、赖草草地、苜蓿草地、柠条灌丛、山杏林以及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抗侵蚀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方式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自然恢复方式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显著高于天然荒草和人工恢复方式,且7种植被类型土壤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均在67.97%-90.12%之间;人工恢复方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较差,其中油松林稳定性最差。2)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抗侵蚀能力均表现出自然恢复方式更有利于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提高。3)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越稳定,土壤结构稳定性就越好;平均重量直径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建议当地在未来植被恢复规划中采取自然恢复方式更有利于生态恢复的有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抗侵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林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士银 黄月琼 吴雪彪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湿地松林木根系可以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主要是通过≤ 1mm须根的作用。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总孔隙度、饱和渗透系数等表征土壤侵蚀能力的土壤性质的改善值 (Y)与土壤中≤ 1mm须根量 (Rw)的关系服从Y =a +bRw的线性回归方程 ,此方... 湿地松林木根系可以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主要是通过≤ 1mm须根的作用。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总孔隙度、饱和渗透系数等表征土壤侵蚀能力的土壤性质的改善值 (Y)与土壤中≤ 1mm须根量 (Rw)的关系服从Y =a +bRw的线性回归方程 ,此方程可以用于评价林木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改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土壤 抗侵蚀能力 湿地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夏艳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122,共4页
基于野外测试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对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低压条件下饱和原状土的粘聚力在大于2 kPa时与黄土抗冲系数Kc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小于2 kPa时,Kc严接近于0;天然原状土、饱和... 基于野外测试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对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低压条件下饱和原状土的粘聚力在大于2 kPa时与黄土抗冲系数Kc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小于2 kPa时,Kc严接近于0;天然原状土、饱和扰动土的粘聚力与K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试验黄土的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对Kc没有直接的影响。这说明低压条件下饱和原状土的粘聚力是影响黄土土壤抗侵蚀能力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侵蚀能力 低压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型和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兰航宇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赵戈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它们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林型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丘和坑微立地上,土壤砂粒含量均较高,其抗侵蚀能力均较弱,而对照却相反;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PA对照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TP林隙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郁闭林分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有机质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不显著正相关,而对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侵蚀能力随着林型和微立地类型而变化,TP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不显著高于PA,而PA对照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却显著高于TP的对照。由此可知,丘和坑微立地的形成会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壤黏粒含量减少,土壤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侵蚀能力 丘坑微立地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志军 蔡强国 卜崇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及调查,探讨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蚀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天然撂荒地的抗冲刷性能以及表土生物结皮、农耕地的犁底层等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坡地土壤抗剪力及抗蚀性... 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及调查,探讨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蚀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天然撂荒地的抗冲刷性能以及表土生物结皮、农耕地的犁底层等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坡地土壤抗剪力及抗蚀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总体上,旱季的土壤抗蚀性高于雨季;峁顶缓坡地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梁坡下部陡坡地。(2)只要土壤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即便水流冲刷力很大,黄土易蚀的特点也不易表现。尽量避免人为破坏黄土的整体结构,也是减少黄土侵蚀的重要手段。(3)黄土生物结皮,可大大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沙效应同结皮覆盖率成正比;犁底层在黄土地区的农耕地普遍存在,且会加剧耕作层的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侵蚀能力 生物结皮 犁底层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计磊 吴发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9-1398,共10页
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是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分析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采用原状土冲刷槽和静水崩解法,分别在大豆不同生长期测定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并对大豆根系特征与土壤抗侵... 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是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分析黄土区不同生长期大豆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采用原状土冲刷槽和静水崩解法,分别在大豆不同生长期测定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并对大豆根系特征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始粒期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强,苗期最弱;在大豆苗期与分枝期,土壤抗侵蚀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大豆开花期以后10~20 cm土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为0~5 cm土层;土壤根重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根系长度对土壤抗侵蚀能力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根径在0~0.5 mm之间根系的增多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这表明在大豆生长初期加强对坡面的有效防护,避免地表长期裸露,培育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将有助于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坡耕地 抗侵蚀能力 根重密度 根系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FR协同作用改善钙质砂的力学性能及抗侵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昊 唐朝生 +6 位作者 尹黎阳 刘博 吕超 王殿龙 泮晓华 王瀚霖 施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41-1949,共9页
南海岛礁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岛礁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地基,钙质砂具有高孔隙、易破碎和强度低等不良特性,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为了改善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并减少极端暴雨冲刷导致的侵蚀问题,提出微... 南海岛礁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岛礁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地基,钙质砂具有高孔隙、易破碎和强度低等不良特性,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为了改善钙质砂的力学特性,并减少极端暴雨冲刷导致的侵蚀问题,提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协同纤维加筋(FR)改性技术,采用喷淋工艺,对浅表层钙质砂进行改性处理,并考虑胶结液浓度(0.5,1.0,1.5,2.0mol/L)和纤维掺量(0.1%,0.2%,0.3%,0.4%)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开展超微型贯入及模拟暴雨冲刷试验,结合冲刷后滤出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下钙质砂的胶结固化程度和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MICP技术可以有效胶结钙质砂,改善其力学性质,胶结液浓度越高,试样碳酸钙含量和贯入阻力越高,2.0mol/L固化效果最佳;(2)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升MICP的固化效果,纤维掺量对微生物固化试样的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峰值贯入阻力随纤维掺量先增加后减小,最优纤维掺量为0.2%;(3)经过MICP固化处理后,试样在模拟暴雨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雨蚀能力,侵蚀量小于未处理试样的1/7,加入纤维后胶结试样的抗侵蚀能力更佳。MICP-FR协同作用可以高效改善钙质砂的工程特性,能在岛礁建设、海岸开发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MICP 纤维加筋 贯入阻力 钙质砂 抗侵蚀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顶坛花椒与金银花林地土壤抗侵蚀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志 杨瑞 裴仪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6-474,共9页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经济型植物的选择与种植是遏制石漠化发展势头、改善石漠化地区人居环境,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为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经济型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效应,选择喀斯特高原花江峡谷地区普遍种...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经济型植物的选择与种植是遏制石漠化发展势头、改善石漠化地区人居环境,实现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为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不同经济型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效应,选择喀斯特高原花江峡谷地区普遍种植的乡土植物顶坛花椒纯林(以下简称花椒林)、金银花纯林(以下简称金银花林)、金银花-花椒混交林(以下简称混交林)和撂荒地(以下简称对照)4种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林下土壤的抗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越大,土壤入渗能力越好,而土壤容重增大会导致土壤渗透性变差。(2)不同类型土壤抗冲性系数为金银花林(2.02min·g^(-1))大于混交林(0.82min·g^(-1))大于花椒林(0.43 min·g^(-1))大于对照(0.31min·g^(-1))。(3)在土壤的抗蚀性方面混交林的土壤抗蚀性优于金银花林、花椒林和对照。(4)从土壤入渗性能、抗蚀性、抗冲性3方面进行总体评价,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林 抗侵蚀能力 土壤 喀斯特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植被冠层与根系对黄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浩 王豆豆 +3 位作者 崔钦凯 王博 刘俊娥 李占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41-6853,共13页
草地植被能有效控制坡面侵蚀,然而不同草地植被类型及其冠层与根系对坡面侵蚀过程的调控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定量研究了不同雨强下苜蓿与黑麦草冠层与根系对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径流侵蚀动力及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 草地植被能有效控制坡面侵蚀,然而不同草地植被类型及其冠层与根系对坡面侵蚀过程的调控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定量研究了不同雨强下苜蓿与黑麦草冠层与根系对黄土坡面侵蚀过程、径流侵蚀动力及土壤抗侵蚀能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坡相比,苜蓿与黑麦草的平均减流效益分别为17.65%和9.80%,减沙效益分别为63.86%和69.88%。不同雨强下两种草被根系减流减沙的平均相对贡献均高于冠层,且根系减沙的相对贡献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草地植被主要通过削减坡面径流流速和增加坡面阻力的方式实现对降雨径流侵蚀动力的调控,草被根系对坡面径流的减速作用略大于冠层,但其增阻作用却明显小于冠层。黑麦草对坡面径流的减速增阻效益高于相同部位的苜蓿。坡面土壤侵蚀率与水流切应力的关系可用幂函数y=αx^(β)较好地拟合。幂函数系数α解释为单位水流切应力所引起的土壤侵蚀模数,可作为反映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指标。草被根系作用下的幂函数系数减幅远高于冠层,反映了其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作用明显高于冠层,这主要源于草被根系结构对表层土壤性质的改善。须根系黑麦草强化土壤抗侵蚀能力优于直根系苜蓿。本研究揭示了草地植被调控坡面侵蚀过程是通过地上冠层与根系的共同作用达到同时调控侵蚀动力和土壤抗侵蚀能力实现的,草被根系对坡面侵蚀控制起主导作用,且以须根系草被对黄土坡面侵蚀的调控效果最佳。上述结果可为草地侵蚀过程研究及黄土高原草被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过程 水动力学参数 土壤抗侵蚀能力 冠层 根系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氮化铝结合刚玉质滑板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之东 卜景龙 +3 位作者 王瑞生 王志发 王榕林 孙加林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研究了铝-氮化铝结合滑板在氧化气氛下加热升温过程中质量的连续变化特征,以及氧化前后试样的外形尺寸和强度的变化,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得知,试样在氧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质量变化特性,有助于其组织结构的致密,特别是金属铝的氧化... 研究了铝-氮化铝结合滑板在氧化气氛下加热升温过程中质量的连续变化特征,以及氧化前后试样的外形尺寸和强度的变化,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得知,试样在氧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质量变化特性,有助于其组织结构的致密,特别是金属铝的氧化使得其在高温下形成氧化隔离层,提高了滑板的抗侵蚀能力和抗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氧化性能 滑板 刚玉质 动力学分析 热力学计算 抗侵蚀能力 变化特征 升温过程 氧化气氛 外形尺寸 变化特性 氧化过程 组织结构 渗透能力 隔离层 金属铝 质量 试样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在预压接缝混凝土内的传输试验
11
作者 延永东 季光前 +2 位作者 李昱彤 司有栋 刘荣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了探讨接缝对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带直接湿接缝、凿毛湿接缝和环氧胶接缝的3种混凝土试件,并在试件中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ement capillary/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CCCWM... 为了探讨接缝对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带直接湿接缝、凿毛湿接缝和环氧胶接缝的3种混凝土试件,并在试件中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ement capillary/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CCCWM)进行对比试验.试件养护完成后,对其施加不同水平的预压荷载,卸载后进行氯离子浸泡试验.然后取样以检测不同部位的氯离子质量分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环氧胶接缝外,带有其他两种接缝的混凝土试件在接缝处的氯离子质量分数明显大于接缝两侧,且距接缝越远,氯离子质量分数越小;与0.4 f_(c)(f_(c)为极限抗压强度)的预压荷载水平相比,0.8 f_(c)的预压荷载水平下混凝土接缝处及接缝两侧混凝土内的氯离子扩散速率明显加快;掺加CCCWM可以提升接缝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且随着CCCWM掺量的增加,接缝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带接缝混凝土 预压荷载 氯离子 氯离子侵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岸缓冲带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吴健 王敏 +2 位作者 吴建强 杨泽生 唐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5,52,共5页
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 选择上海地区常见土著植被,设置草、灌、乔不同配置模式,构建了上海市青浦区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以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下滨岸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截留径流污染物能力最强,12m长的百慕大试验带对固体悬浮物(SS)的截留率达到70%左右,对径流水中TN、TP净化效果也基本达到20%以上;草皮和乔木组合栽种能显著提高缓冲带对径流水中SS、N、P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能有效防止裸露地表因受径流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草皮根系有助于提高浅层土壤抗侵蚀能力,在0—20cm土层,百慕大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为98.28kPa;灌木和乔木则对提高较深层土壤抗侵蚀能力效果较好,在20—55cm土层,杞柳和女贞样地土壤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3.10和122.08kPa,而百慕大样地则仅为77.88kPa;草、灌、乔的合理配置能有效提高滨岸缓冲带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植被配置 面源污染 土壤抗侵蚀能力 试验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植被调控土壤水蚀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晓艳 周正朝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有限的水资源要求该区的林草植被建设以草地植被为主,草地植被在控制土壤水蚀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本研究根据草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得出... 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有限的水资源要求该区的林草植被建设以草地植被为主,草地植被在控制土壤水蚀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本研究根据草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得出,草地植被地上部分能够削弱雨滴击溅动力,减小坡面径流冲刷能力;根系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强土壤抗侵蚀性能。从草地植被地上部分对土壤水蚀动力的影响,以及根系增强土壤抗侵蚀性能两个主要方面归纳总结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被防治土壤侵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蚀 黄土高原 土壤水蚀动力 土壤抗侵蚀能力 草地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204
14
作者 王佑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初步总结了我国森林枯落物在持水保土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子、防止击溅侵蚀、抑制蒸发、降低径流流速、抵抗冲刷等 。
关键词 森森枯落物 持水作用 阻滞径流作用 抑制蒸发作用 抗侵蚀能力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5%Ag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坚 曹建 +2 位作者 曲选辉 李志友 黄伯云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2,共3页
本文研究了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Ni 5 %Ag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阻率、抗碱性侵蚀能力 ,并对同等条件下制备的镍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合金由纯Ni+纯Ag两相构成 ,大部分银分布在晶界位置 ,这些银可有效地阻止在高温退火时... 本文研究了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Ni 5 %Ag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阻率、抗碱性侵蚀能力 ,并对同等条件下制备的镍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合金由纯Ni+纯Ag两相构成 ,大部分银分布在晶界位置 ,这些银可有效地阻止在高温退火时合金晶粒的长大。合金晶粒尺寸为 15 μm ,室温抗拉强度达382MPa,伸长率 4 2 % ,远高于纯镍对比样品。合金电阻率为 6 8 2nΩm ,比对比样品降低达 13%。计算表明 ,合金电阻率合乎两单相合金并联加和的规律。合金具有与对比样品相同的抗碱性 (31%KOH水溶液 )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银合金 电阻率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碱性侵蚀能力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麓不同岩组段小流域地貌特征
16
作者 岳科杉 赵金贵 王建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选择吕梁山麓自Ar-Pt、C-O、C-P、T、Q五个岩组段10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提取各小流域面积-纵比降关系以及河流宽度、分支比、弯曲度等地貌参数,展现了区内不同岩组段小流域地貌特征:1)在形成时间、形成环境、构造发育... 选择吕梁山麓自Ar-Pt、C-O、C-P、T、Q五个岩组段10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提取各小流域面积-纵比降关系以及河流宽度、分支比、弯曲度等地貌参数,展现了区内不同岩组段小流域地貌特征:1)在形成时间、形成环境、构造发育程度接近的情况下,吕梁山麓20 km;范围内小流域不同岩组段抗侵蚀能力由大及小依次为:太古-元古界河流>三叠系>石炭-二叠系>寒武-奥陶系>新近系-第四系黄土,抗侵蚀系数分别为2.294、2.232、1.486、1.394、1;2)小流域河流形成时间越长,水系分支比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河流形成时间越短,支流间平均宽度越大;河流形成时间越久,纵比降变小,朝均衡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麓 小流域 抗侵蚀能力 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对铬刚玉浇注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晖 鞠明 +1 位作者 禄向阳 尹洪丽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G00期118-121,共4页
研究了加入氧化镁对铬刚玉浇注料结构与烧结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氧化镁的加入使铬刚玉浇注料线变化率增大,显气孔率升高,常温强度降低。加入2%氧化镁能明显改善铬刚玉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但铬刚玉浇注料的抗渣渗透侵蚀能力有所下降。
关键词 氧化镁 铬刚玉浇注料 烧结性能 力学性能 热震性 渣渗透侵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溶胶结合耐火修补材料及修补方法
18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修补方法 修补材料 耐火 胶结 抗侵蚀能力 修补料 粘接强度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称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土壤中的有机物
19
《种业导刊》 2009年第1期45-45,共1页
加拿大科学家研究认为,气候变暖正在改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对土壤的肥沃和抗侵蚀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关键词 有机物质 科学家 土壤 全球变暖 抗侵蚀能力 分子结构 气候变暖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