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法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军连 喻启桂 +2 位作者 秦克锋 马文煜 姜绍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选择3株抗单纯疱疹病毒型共同性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法(McAb-1FA).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实,McAb-IFA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用此法检测了不同部位来源的... 本文选择3株抗单纯疱疹病毒型共同性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法(McAb-1FA).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实,McAb-IFA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用此法检测了不同部位来源的51份临床分离株,分型检测结果与ELISA法检测结果一致.提示McAb-IFA有可能成为实验室分型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抗体.单克隆 间接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检定和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严华 戴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AD169株作为免疫原,制备出13株鼠-鼠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的6株进行了检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McAb)7B4、7D7、7E11、8E8和8D6相对应的HCMV多肽分子... 采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AD169株作为免疫原,制备出13株鼠-鼠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的6株进行了检定.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McAb)7B4、7D7、7E11、8E8和8D6相对应的HCMV多肽分子量分别为46、150、38、5172和65kD.HCMV感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后不同时间制成抗原片,与McAb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McAb8B8相应的病毒多肽为即刻早期抗原,其它5株McAb相应的病毒多肽均为晚期抗原,6株McAb等量混合后,标上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IgM抗体捕获法ELISA(MacELISA)中,并与间接ELISA(IELISA)同时检测HCMV-IgM.在未经选择的100份脐带血中,两法均为阳性的3份,两法均为阴性的94份;MacELISA阳性而IELISA阴性的2份血清的特异性试验证明,HCMV-IgM确为阳性.IELISA阳性而MacELISA阴性的1份血清的特异性试验证明,它是由RF引起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抗体.单克隆 IgM抗体捕获法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转染体细胞系产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3
作者 邬淑云 温淦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26,78,共6页
本文研究淋巴细胞转染体的产生和转染体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性.以小鼠宫颈癌细胞系U14为抗原免疫小鼠。以制备的U14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DNA分别转染经U14免疫的小鼠原代脾细胞.将所形成的转染体细胞进行克隆... 本文研究淋巴细胞转染体的产生和转染体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性.以小鼠宫颈癌细胞系U14为抗原免疫小鼠。以制备的U14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DNA分别转染经U14免疫的小鼠原代脾细胞.将所形成的转染体细胞进行克隆,建成2株淋巴细胞转染体细胞系UD和SD.它们能连续生长于含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液中,但不能在同基因小鼠体内生长.UD和SD细胞系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仅能与小鼠宫颈癌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可溶性抗原发生特异反应,且能识别人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病人血清中的肿瘤抗原决定簇.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提出的肿瘤"进化抗原"理论,并提示瘤细胞DNA转染造成的淋巴细胞永生化,可能是产生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具有前景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单克隆 DNA转染 淋巴细胞 子宫颈肿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就近年来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中人B细胞免疫方法、人单抗制备技术等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思路和新动向作了较系统的回顾,并评述了其优缺点及前景,对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抗体.单克隆 免疫方法 杂交瘤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SVgc单克隆抗体V_2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
5
作者 喻启桂 秦克锋 +2 位作者 刘军连 汪美先 姜绍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4-17,77,共5页
本文从分泌具有高中和活性和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A12中提取胞浆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K链通... 本文从分泌具有高中和活性和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A12中提取胞浆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K链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L基因,并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L基因由330bp组成,编码110个氨基酸,隶属小鼠轻链k链4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糖蛋白 抗体.单克隆 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M3-4:一个以CD33转染细胞为免疫原制备的CD33单克隆抗体
6
作者 佘鸣 沈德诚 +2 位作者 汤美华 周立 陈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21,共4页
应用鼠-鼠杂交瘤技术,以CD33+转染细胞为免疫原制备出一株CD33单克隆抗体(单抗)命名为HIM3-4(IgG1).经第五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进一步正式命名为CD33单抗.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以基因转染细胞... 应用鼠-鼠杂交瘤技术,以CD33+转染细胞为免疫原制备出一株CD33单克隆抗体(单抗)命名为HIM3-4(IgG1).经第五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进一步正式命名为CD33单抗.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以基因转染细胞作为免疫原成功地制备针对其因表达产物的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细胞 抗体.单克隆 CD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对活化腹腔巨噬细胞抗胰腺癌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陈其奎 袁世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8-80,共3页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体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机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h51Cr释放实验表明,在...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体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机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h51Cr释放实验表明,在YPC3mAb作用下,活化腹腔巨噬细胞对Capan-2人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力明显增强,比单用巨噬细胞杀伤活力约提高70.0%,而对照1-F/7抗登革热病毒单抗无明显影响。γ-IL2作用的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具有类似的ADCC杀伤效应。结果提示,γ-IL2和YPC3mAb联合腹腔注射,可能为胰腺癌的局部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治疗 抗体.单克隆/治疗应用 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活化 细胞毒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过氧化氢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特性鉴定
8
作者 黎梅兰 陆青 +5 位作者 王素华 邱建 洪长江 刘昌玲 董泗建 孙曼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从微球菌中提取纯化的过氧化氢酶为免疫原,以硝酸纤维膜皮下埋植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1A10、3C5、4E12和4F6四株经连续传代... 用从微球菌中提取纯化的过氧化氢酶为免疫原,以硝酸纤维膜皮下埋植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1A10、3C5、4E12和4F6四株经连续传代三个月、冻存10个月后复苏,仍能稳定分泌抗体.腹水效价在10-4~10-6之间.Ig类型鉴定,1A10与4E12为IgG2a,4F6为IgG3亚类,3C5为IgM类.染色体数介于82~110之间.将4株McAb与溶菌酶、纤维结合蛋白等11种蛋白及多肽物质做交叉反应试验,均无明显交叉反应.以固相抗原竞争ELISA试验和ELISA相加试验作位点分析,两法一致表明McAb4F6与另3株McAb1A10、3C5和4E12所针对的抗原位点有差别。4株McAb相对亲和力测定结果依次为:4E12>1A10>3C5>4F6.用亲和层析柱纯化的4F6McAb做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试验,发现能激活过氧化氢酶对底物索曼的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对底物过氧化氢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抗体.单克隆 杂交瘤 ELISA 索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宋内氏志贺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辛绍杰 黄策 +3 位作者 张开端 邵刚 彭京敏 卢知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5-37,共3页
本文用宋内氏志贺菌加热致死后的菌体免疫BALB/c小鼠,以纯化脂多糖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以小鼠腹腔感染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单克隆抗体被动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在攻击前输入单克隆抗体,对同... 本文用宋内氏志贺菌加热致死后的菌体免疫BALB/c小鼠,以纯化脂多糖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以小鼠腹腔感染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单克隆抗体被动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在攻击前输入单克隆抗体,对同型菌感染有显著保护作用,保护率随抗体剂量增加而增高。提示识别脂多糖分子上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能够对感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脂多糖是志贺菌毒力相关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氏志贺菌 脂多糖 抗体.单克隆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LC纯化单克隆抗体(Fab')_2片段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智广 陈志南 +2 位作者 刘成刚 朱力 王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1-56,共6页
作者采用DEAE-40HR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在Waters650E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建立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2片段的快速纯化方法。该法是将McAb用胃蛋白酶消化18h后,上阴离子... 作者采用DEAE-40HR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在Waters650E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建立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2片段的快速纯化方法。该法是将McAb用胃蛋白酶消化18h后,上阴离子交换色谱柱纯化,用pH7.510mmol/LPB洗脱,即得到纯化的F(ab')2.一次纯化周期仅需25min,一次上样量120~160ng蛋白,F(ab')2得率为34%,回收率为51%。经SDS-PAGE测定纯度大于95%,免疫荧光法测定活性为1:4000.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性强,不需要高档次的色谱仪,只要有一台核酸/蛋白检测仪便可进行纯化,是实验室纯化F(ab')2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单克隆 F(ab')2片段 纯化 离子交换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单抗JH11-ADM交联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作用
11
作者 颜江华 苏金华 +1 位作者 张长弓 郑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以葡聚糖(Dex)为中间载体,通过碘酸氧化法制备阿霉素(ADM)与肝癌单抗JH11的交联物ADM-Dex-JH11,交联物中ADM与JH11的克分子比为71:1.经IF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体外细胞毒试验... 以葡聚糖(Dex)为中间载体,通过碘酸氧化法制备阿霉素(ADM)与肝癌单抗JH11的交联物ADM-Dex-JH11,交联物中ADM与JH11的克分子比为71:1.经IF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ADM-Dex-JH11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比游离的ADM强.其IC50分别为0.96μg/ml和1.52μg/ml,对非靶细胞MGc-803和L342的毒性很弱,它们的IC50>10μg/ml.集落形成抑制试验表明,ADM-Dex-JH11在低浓度时即对BEL-7402集落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为0.063μg/ml,结果提示,ADM-Dex-JH11具有选择性细胞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抗体.单克隆 阿霉素 免疫交联物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合单抗─阿霉素结合物的体外细胞毒实验
12
作者 刘利 隋延仿 +3 位作者 陈志南 刘智广 胡川闽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为探索克服肿瘤抗原表达异质性对肝癌导向治疗效果影响的可能途径,将本室制备的两种特异性高、亲和力强,针对肝癌细胞膜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HAb18和HAb25以葡聚糖(Dex)作为连接臂与阿霉素(ADR)偶合,... 本文为探索克服肿瘤抗原表达异质性对肝癌导向治疗效果影响的可能途径,将本室制备的两种特异性高、亲和力强,针对肝癌细胞膜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HAb18和HAb25以葡聚糖(Dex)作为连接臂与阿霉素(ADR)偶合,制备出HAb18-ADR和HAb25-ADR结合物,并将二者组合起来联合应用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其对靶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应显著强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抗体与ADR的结合物(P<0.01).说明组合单抗联合应用是克服肿瘤细胞抗原表达异质性对导向治疗的影响,增加免疫结合物与肿瘤细胞结合位点,提高导向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导向治疗 肿瘤抗原表达异质性 免疫结合物 抗体.单克隆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rategy to produc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gp96 by prime-boost regimen using endogenous protein and E.coli heterologously-expressed fragment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誉丹 操胜 +1 位作者 孟颂东 高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57-1864,共8页
Gp96, a member of HSP90 family, is a versatile molecular chaperone with various newly-discovered functions, for example to serve as a low affinity, high capacity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 natural adjuvant for therape... Gp96, a member of HSP90 family, is a versatile molecular chaperone with various newly-discovered functions, for example to serve as a low affinity, high capacity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 natural adjuvant for therapeutic cancer vaccines, a tumor rejection antigen, an immune regulator to pathological cell death. Its multi-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also an interesting target to develop antibody-based therapeutics. However, its low immunogenicity to mice, because of its high-sequence similarity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is an obstacle to obtain valuabl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This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any low immunogenic proteins, whose sequences share close identity between mice and other species. Here, a new strategy of priming was employed by swine endogenous full-length gp96 and then boosting by E. coli-system heterologously expressed gp96 N-terminal fragment (N-355) to generate MAbs. Twelve different highly-specific MAbs against swine/human endogenous gp96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The binding activities of these MAbs were confirm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estern blot (WB), immunofluorescence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This provides some important reagent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s. The methods employed can be used for MAb production of any sequence-highly-conserved proteins between mice and swine/human (or any other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priming-boost GP96 low immunogenic 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