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抗小鼠CD22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学鑫 李娜 +5 位作者 李琦 程坤 马菁昌 王玉玲 张圆 庄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4-940,共7页
目的利用CD226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免疫动物,制备抗小鼠CD226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真核表达的重组小鼠CD226蛋白免疫动物,利用常规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小鼠CD226 mAb,进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实验等应用的鉴定。... 目的利用CD226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免疫动物,制备抗小鼠CD226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真核表达的重组小鼠CD226蛋白免疫动物,利用常规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小鼠CD226 mAb,进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实验等应用的鉴定。建立夹心ELISA检测小鼠可溶性CD226的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脂多糖诱导脓毒症小鼠血浆可溶性CD226浓度。结果获得2株分泌小鼠抗小鼠CD226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号分别命名为mA1.1和mA1.3,抗体亚类均为IgG1,轻链型均为κ。鉴定发现所获得的mAb可以应用于流式细胞术,能够识别细胞表面外源性转染表达的CD226和小鼠血小板表面的CD226;可以应用于Western blot实验,结合相对分子量(Mr)为67000的淋巴细胞膜蛋白,与CD226的Mr相符。用mA1.3 mAb包被酶标板,mA1.1 mAb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敏感度分别为3.0 ng/mL和0.25ng/mL,检测脓毒症小鼠血浆中可溶性的CD226浓度较正常小鼠降低。结论成功制备了识别小鼠CD226的小鼠mAb,可应用多种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26 单克隆抗体(mAb) 基因敲除小鼠 抗体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诊断盒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辉玉 刘乐和 +2 位作者 罗瑞仙 熊惠萍 杨国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9-11,共3页
应用4株I、Ⅱ、Ⅲ、Ⅳ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组成的诊断试剂盒,用荧光抗体技术特异而敏感地鉴定了Ⅰ~Ⅳ型登革病毒原型株和20个地方株的型别.并于1990-1993年间广州市及佛山市登革热流行时,对从病人血清分离的登... 应用4株I、Ⅱ、Ⅲ、Ⅳ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组成的诊断试剂盒,用荧光抗体技术特异而敏感地鉴定了Ⅰ~Ⅳ型登革病毒原型株和20个地方株的型别.并于1990-1993年间广州市及佛山市登革热流行时,对从病人血清分离的登革病毒准确而快速地进行型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诊断应用 抗体 病毒/诊断应用 荧光抗体技术 登革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评估临床肾移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的几率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敏 于立新 肖露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患者与供者不相容几率的校正PRA(cPRA)方法,采用校iFPRA(cPRA)方法分析临床肾侈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物的几率。方法计算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2004例移值供者HLA-A、B、DR基因以及A-B...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患者与供者不相容几率的校正PRA(cPRA)方法,采用校iFPRA(cPRA)方法分析临床肾侈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物的几率。方法计算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2004例移值供者HLA-A、B、DR基因以及A-B、A-DR、B-DR和A-B-DR单倍型出现的频率作为HLA数据库,对202例PRA阳性患者的CPRA进行分析,并评价PRA和CPRA的-致性。结果本研究基于2004例移植供者的HLA设计的CPRA-Java计算软件,从中输入PRA阳性受者的HLA特异性抗体,即可获得-个CPRA的百分数,代表受者不可接受的HLA基因在供者群体中存在的几率。202例PRA阳性受者平均强度为(23.12±17.83)%,CPRA均值为(46.07±23.30)%。低度致敏组(PRA〉0~10%)的平均强度(6.874±2.41)%与组中CPRA均值(21.634±11.75)%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致敏组(PRA〉10~30%)的平均强度为(20.154±5.70)%与组中CPRA均值(50.56±16.86)%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致敏组(PRA〉30%)中两值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低度、中度致敏组中PRA强度与CPRA值的一致率为19.35%和10.99%(P〈0.05),高度致敏中PRA强度与CPRA值的一致率为100%(P〉0.05)。结论研究证明,PRA呈低度致敏时受者实际获得移植的几率可能比PRA强度反映的低;而PRA〉30%时CPRA均〉30%,证实PRA〉30%为肾移植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PRA反映了肾移植受者自身的致敏程度,可靠的HLA抗体特异性检测极为重要,而cPRA则可以如实反映受者获得移植的几率,为临床医师预测受者等待时间、选择移植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PRA 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在难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斌 柴延兰 +2 位作者 汪涛 周振兴 刘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402,共8页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单抗)在复发性、难治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早的回顾性病例报告中报道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包括卡培他滨)或者紫杉醇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子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药物耐受性良好。之后的Ⅱ期...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单抗)在复发性、难治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早的回顾性病例报告中报道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包括卡培他滨)或者紫杉醇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子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药物耐受性良好。之后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单剂治疗复发性宫颈鳞癌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有效,耐受性良好。大型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一线、二线治疗难治性子宫颈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缓解率。此外,一部分患者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无反应或在治疗过程中会逐渐耐药,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生物学标志物等可预测贝伐珠单抗的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达到了常见的成本效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费用效益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5
作者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86-86,共1页
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已应用于生物-医学各个领域中.精确地识别生命分子所特有的复杂结构.定量地分析所含物质.识别新的细胞群,阐明新的分化途径.而且已成为临床检验和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试剂之一,使恶性肿瘤、传染病及自身免疫... 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已应用于生物-医学各个领域中.精确地识别生命分子所特有的复杂结构.定量地分析所含物质.识别新的细胞群,阐明新的分化途径.而且已成为临床检验和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试剂之一,使恶性肿瘤、传染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临床检验 基础医学 试剂 新书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EBV-TK及DNase检测鼻咽癌血清相应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俐 陈尚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EBV)胸苷激酶(TK)和DNA酶(DNase)抗体水平。【方法】用鼻咽癌血清中和Raji细胞产生的EBVDNase,抗酶率(AER)≥30%为EBVDNase抗体(EDAb)阳性。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EBVTK为抗原,用Westernblot方...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EB病毒(EBV)胸苷激酶(TK)和DNA酶(DNase)抗体水平。【方法】用鼻咽癌血清中和Raji细胞产生的EBVDNase,抗酶率(AER)≥30%为EBVDNase抗体(EDAb)阳性。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EBVTK为抗原,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鼻咽癌血清中的EBVTK抗体(ETAb),显现棕褐色条带者为ETAb阳性。【结果】55例鼻咽癌患者血清,EDAb阳性率94.5%,ETAb阳性率89.1%,EDAb+/ETAb+、EDAb-/ETAb+、EDAb+/ETAb-、EDAb-/ETAb-的检出率分别为87.3%、1.8%、7.3%和3.6%,同时检测此两项指标可使EBV相关抗原抗体的阳性率提高至96.4%。【结论】大多数鼻咽癌血清均同时具有EDAb和ETAb,检测这两个酶的抗体是鼻咽癌临床辅助诊断的二个重要血清学指标,联合应用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诊断 疱疹病毒4型 抗体 病毒/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可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海燕 徐承富 陈春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时年龄中位数21岁,病程中位数10个月。在开始治疗前和第三次、第六次治疗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结果:IFX治疗三次后,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增加(均P<0.01);第六次治疗后上述指标比第三次治疗后进一步改善。共53例患者经三次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150);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克罗恩病严重程度相关,且病程较长、治疗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大的患者IFX治疗三次后不易缓解。结论:克罗恩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可作为预测IFX早期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治疗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血小板计数 治疗结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对活化腹腔巨噬细胞抗胰腺癌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陈其奎 袁世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8-80,共3页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体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机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h51Cr释放实验表明,在...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γ-IL2)体外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在YPC3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YPC3mAb)介导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机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h51Cr释放实验表明,在YPC3mAb作用下,活化腹腔巨噬细胞对Capan-2人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力明显增强,比单用巨噬细胞杀伤活力约提高70.0%,而对照1-F/7抗登革热病毒单抗无明显影响。γ-IL2作用的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具有类似的ADCC杀伤效应。结果提示,γ-IL2和YPC3mAb联合腹腔注射,可能为胰腺癌的局部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治疗 抗体.单克隆/治疗应用 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活化 细胞毒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抗体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田田 范娜娜 +2 位作者 林莉 丁倩 詹金彪(综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通过阻断血供和改变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重组抗体和抗体片段等新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抗体携带同位素、毒素和其它细胞毒性剂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得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进入了全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免疫疗法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瑞 王冠英 +1 位作者 张玉姣 赵新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瘤学会议摘要,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组)对比单用新辅助化疗(化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六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440例患者符合条件。 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较化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24.7%与20.1%,RR=1.23,95%CI:1.10~1.37,P<0.01);联合组无论激素受体是否阳性均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激素受体阳性亚组:13.1%与10.2%,RR=1.28,95%CI:1.04~1.58,P<0.05;激素受体阴性亚组:46.3%与37.1%,RR=1.25,95%CI:1.12~1.39,P<0.01);联合组高血压(3.2%与0.6%, RR=5.292,95%CI:2.933~9.549,P <0.01)、黏膜炎(10.5%与2.0%,RR =5.340,95%CI:3.743~7.617,P<0.01)的发生率更高,其他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感染、手术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联合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均P<0.05),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不论患者激素受体阳性与否,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效果较好,但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筛选出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分析 化学疗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马列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的探讨PDR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其是否可防止术后再出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诊断为Ⅴ-Ⅵ期PDR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患者60例6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药物联合手术组,单纯手术组49例34眼,接受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药物联合手术组25例32眼,先行0.05ml(0.5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于注射后1周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和比较2个组术眼的视力;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后1d、3~7d和术后1个月术眼眼底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药物联合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和百分数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73,P=0.412;Z=0.113,P=0.737;Z=1.755,P=0.185;Z=2.474,P=0.i16);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d和3—7d眼内再出血者分别为1眼,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9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个月无眼内再出血者,而单纯手术组为4眼。结论PDR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可有效降低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出血/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疗效的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戴虹 卢颖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视力提高后不能长期维持,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关注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局限性、患者自身的条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特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CNV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时机可作为疗效预后判断的指标,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优化是提高疗效的可能措施。分析和了解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可为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达到最好的视力收益提供依据,眼科医师应该充分认识wAM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拮抗剂&抑制剂 玻璃体注射 疗效 影响因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AMD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沆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定量研究较少见。目的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探讨IVR对nAMD患眼RPE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nAMD患者41例41眼。所有患眼均接受0.05 ml雷珠单抗(10 mg/ml)玻璃体腔注射,每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12个月。分别于IVR前及IVR后3、6、12个月采用频域OCT仪中RPE高级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患眼黄斑区RPE萎缩面积,采用加强深度扫描OCT(EDI-OCT)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对比分析IVR前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评估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与IVR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IVR后患眼视力较IVR前均明显改善,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视力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1,P〈0.001)。患眼IVR注射前平均脉络膜厚度值为(264.55±100.95)μm,IVR后3、6、12个月分别为(247.42±105.46)、(246.81± 99.85)和(253.97±101.15)μm,注射前后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IVR前与IVR后各时间点平均RPE萎缩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6,P=0.951)。患眼RPE萎缩面积减小值与脉络膜厚度降低值呈微弱负相关(r=-0.185),注射次数〉6次组和注射次数≤6次组患眼的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间分别呈微弱正相关和负相关(r=0.297、-0.32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8、0.282、0.103)。随访12个月,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与IVR次数均呈微弱的线性相关(rs =-0.266、0.34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0)。结论IVR可使AMD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萎缩变薄,但未发现引起明显的RPE萎缩。多次IVR并不加速RPE或脉络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玻璃体注射 眼部色素上皮 脉络膜厚度/药物作用 光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子芳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海燕 孙董洁 朱锦婷 李曼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8例40眼。所有患眼均采用3+按需治疗(PRN)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形态学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根据治疗后12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完成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以及随访期末时术眼形态学和视力应答效果。结果所有术眼在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均至少出现1次视网膜积液完全吸收,其中21眼wAMD复发,占52.5%;初次积液吸收时BCVA(LogMAR)值越低,wAMD复发风险越高[OR=16.70,95%CI=1.22~100.00,P<0.05]。复发组平均接受治疗(5.8±2.3)次,明显多于未复发组的(3.5±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治疗前后BCVA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复发组终末随访时平均BCVA(LogMAR)为0.73±0.34,较复发时的0.81±0.37明显改善,终末随访时CRT为(187.2±81.7)μm,较复发时的(234.2±74.5)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62,均P<0.05)。所有术眼中形态学应答良好者35眼,占87.5%;形态学应答不良者5眼,占12.5%,继续治疗(3.2±2.2)次后积液吸收。形态学应答良好眼在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BCVA(LogMAR)较初次积液吸收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术眼终末随访期CR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P<0.01)。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wAMD在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初次积液吸收时更好的BCVA是wAMD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复发。形态学应答良好患者视网膜初次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负荷期治疗以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洋 万伟伟 +1 位作者 刘宏卓 万文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 目的观察减量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ROP患儿38例76眼,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雷珠单抗组21例42眼和减量阿柏西普组17例34眼。分别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25 ml(0.25 mg)或阿柏西普0.0125 ml(0.5 mg)。使用Retcam眼底照相观察注射后1、2、4周及2、3、6个月患者治疗应答情况,并计算2个组单次治疗有效率;使用Icare PRO磁性回弹式眼压计测量药物注射后1、10、30 min眼压;观察6个月随访期内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雷珠单抗和减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6个月随访期内有效率分别为90.5%(38/42)和88.2%(30/34),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术后1 min和10 min雷珠单抗组术眼眼压高于减量阿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均在术后30 min恢复至基线水平。雷珠单抗组4眼单次注射治疗无效,其中2眼再次注射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1眼因急进型后极部ROP于治疗后1周进展为5期ROP,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后极部视网膜复位良好。减量阿柏西普组治疗无效4眼,其中3眼再次注射阿柏西普后有效,1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有效。随访期内2个组均未见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减量阿柏西普治疗ROP安全、有效,且对眼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阿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
16
作者 李三星 王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4年第8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苗的应用必须掌握移行抗体的保有量和消失时间 根据移行抗体价确定接种疫苗的最佳时同.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雏鸡的移行抗体价10-3时3周龄接种 移行抗体价10-4时4周龄接种为最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