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董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 细胞介导 细胞毒效应 哮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李瑾昱 朱艳云 +2 位作者 张国庆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m细胞的ADCC活性。结果 NKTm细胞FCGR3A具有基因多态性,分别为V/V、V/F及F/F表型。西妥昔单抗介导3种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其中FCGR3A-158V/V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比V/F及F/F表型强(P<0.01),而V/F与F/F表型的NKTm细胞ADC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介导的NKTm细胞ADCC活性与FCGR3A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A549细胞 FCGR3A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屈钰华 黎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70-1375,共6页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加,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的抗肿瘤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特异性抗肿瘤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而吞噬细胞、T...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加,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的抗肿瘤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特异性抗肿瘤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而吞噬细胞、T细胞及粒细胞对ADCC抗肿瘤效应也有一定作用。ADCC被证明是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和手段,IgG型抗体首先通过抗原结合部位与靶细胞(肿瘤细胞)结合,再由效应细胞上的FcγR识别其Fc段,介导ADCC。已投入临床应用的单克隆抗体有: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及新型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依决洛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及吉妥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均具有ADCC抗肿瘤作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ADCC抗肿瘤疗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IgGFc受体的基因多态、肿瘤细胞抗原、血清抗体水平、细胞因子及药物等。FcγRIIIa-158V/V基因型和FcγRIIa-131H/H基因型比其他基因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DCC作用更强。提高肿瘤抗原水平,降低血清抗体水平或增加某些细胞因子(如IL-2,IL-21,IL-15等)均可提高单克隆抗体的ADCC作用,而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如地塞米松、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适当使用昂丹司琼和氯马斯汀也可增强单克隆抗体的ADCC抗肿瘤作用。总之,ADCC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要,但效果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ADCC杀伤机理、临床常用的和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具有ADCC抗肿瘤效应的单克隆抗体,影响ADCC抗肿瘤效率的因素及其他细胞ADCC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肿瘤 单克隆抗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介导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毒作用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明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德华 顾惠明 王爱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细胞毒作用 体外试验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γRIIIa基因多态性对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杀伤Raji细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屈钰华 黎阳 +4 位作者 吴燕峰 方建培 黄绍良 黄燕 魏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69-1274,共6页
由于FcγRIII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gamma 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由于FcγRIII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gamma 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不同。本研究通过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强度,确定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所介导的AD-CC效应差异。用nest-PCR测定FcγRIIIa表型,用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染色靶细胞(Raj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上CD3-CD56+及FcγRIIIa的表达以及Raji细胞上CD20的表达,计算细胞毒性。结果表明: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69.05±2.38)%,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39.63±3.86)%,与V/V基因型相比,V/F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明显较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0,p=0.000)。结论:FcγRIII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体外ADCC效应,以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较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ΓRIIIA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利妥昔单抗 肿瘤治疗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研究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振海 李娟 +3 位作者 陈运贤 罗绍凯 李小银 洪文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 :体外探讨上调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表面CD2 0抗原表达后 ,抗CD2 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对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将浓度为 (0 - 80 0 )× 10 3 U/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 -IFN) ,分别与 10例初治(初治组 )和 10例复发... 目的 :体外探讨上调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表面CD2 0抗原表达后 ,抗CD2 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对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将浓度为 (0 - 80 0 )× 10 3 U/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 -IFN) ,分别与 10例初治(初治组 )和 10例复发难治 (难治组 )的MM患者瘤细胞共同培养 ,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 ;应用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美罗华对CD2 0抗原表达上调后瘤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 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CDC)。结果 :hrγ -IFN浓度分别≥ 5× 10 4U/L或≥ 1× 10 5U/L ,可明显增加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 ,在用 8× 10 5U/Lhrγ -IFN上调瘤细胞表面CD2 0抗原的表达后 ,12mg/L和 16mg/L的美罗华分别能显著介导初治组和难治组效应细胞对MM瘤细胞的ADCC和激活CDC。结论 :体外hrγ -IFN上调MM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后、抗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原 CD20 抗体 CD20 干扰素γ 重组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通路与利妥昔单抗耐药 被引量:2
8
作者 金璿 宋玉琴 朱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2-667,共6页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标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说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足以彻底清除淋巴瘤细胞,提示存...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标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或在治疗有效后短期内复发,说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不足以彻底清除淋巴瘤细胞,提示存在着一定的耐药性肿瘤细胞。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是利妥昔单抗对淋巴瘤细胞的主要杀伤机制之一,CDC作用通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有可能影响利妥昔单抗的疗效。CD20抗原是利妥昔单抗发挥作用的基础,CD20抗原的表达强度、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承载结构———脂质筏均可能影响CDC作用;此外,补体的基因多态性(如C1q、CD11b)、血清补体水平及补体调节蛋白的水平均可能影响着CDC作用通路中的不同环节,从而影响利妥昔单抗作用的发挥。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将对目前关于利妥昔单抗CDC作用通路中可能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非霍奇金淋巴瘤 耐药机制 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9
作者 楼敏 皇甫玉珊 +2 位作者 薛琪 程云 刘洪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1-261,共1页
L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南于不能特异性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影响了LAK细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双特异抗体能同时识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使其特异地结合,选择性地将靶细胞杀死,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抗... L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南于不能特异性识别和攻击靶细胞影响了LAK细胞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双特异抗体能同时识别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使其特异地结合,选择性地将靶细胞杀死,本研究应用化学偶联剂SPDP将鼠源抗CD3与抗HBs连接得到化学嵌合双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 体外研究 细胞毒作用 增殖 双特异抗体 特异性识别 嵌合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KG2D多克隆抗体抑制NK和LAK细胞细胞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3 位作者 刘敏 何淑雅 谭德明 李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9,265,共4页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加入抗NKG2DpAb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后 ,用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效应。结果 :经FCM分析证实 ,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NK细胞。抗NKG2DpAb能显著抑制NK和LAK细胞对K5 6 2、HepG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N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82 .9%和 75 .6 % ;LA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5 2 .8%和 5 0 .2 %。但抗NKG2DpAb不能显著抑制两种效应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抗NKG2DpAb可通过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 抗体 NK细胞 LAK细胞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Met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传苗 刘明珠 +3 位作者 黄艳平 储菲 李永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将纯化的Met-scFv进行功能性检测:ELISA检测Met-scFv亲和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t-scFv识别并结合肺腺癌细胞的特性;CCK-8法检测Met-scF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剂盒检测Met-scFv对靶细胞A549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提示,Met-scFv与c-Met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Met-scFv组信号呈阳性,提示Met-scFv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Met-scFv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毒性,且毒性大小与Met-scF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制备出靶向c-Met蛋白的Met-scFv,并可在体外识别并介导杀伤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单链抗体(scFv) A549细胞 靶向性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沉默对NK细胞介导的异种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朱珉 祁洪刚 曹荣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半乳糖基转移酶 细胞毒作用 细胞介导 基因沉默 异种 血管内皮细胞 SiRNA 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Wee1基因靶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萍 朱慧芬 +4 位作者 朱丽娟 杨敬 张悦 邵静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前后的NIT为靶细胞 ,检测CTL介导的胞毒效应 (LDH法 ) ,同时测定抗穿孔素抗体对此效应的影响。结果 :混合细胞培养可诱导CTL的增殖 ;转染Wee1基因及加入抗穿孔素抗体NIT组发生的细胞溶解的数量最少。结论 :转Wee1基因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穿孔素抗体可协同增强此抗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el基因 细胞 抗CTL介导 细胞毒效应 穿孔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睾丸Sertoli细胞抵御人血清中天然抗体介导的补体杀伤作用
14
作者 尹注增 王璐 胡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SERTOLI细胞 天然抗原 杀伤作用 抗体介导 新生猪 人血清 睾丸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哮喘小鼠免疫细胞的ADCC作用
15
作者 袁继红 董泽华 黄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小鼠 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 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 MTT比色法...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小鼠 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 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 MTT比色法检测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 ( antibody dependent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结果 :支气管哮喘小鼠上述各种细胞自然状态下的 ADCC作用均较健康对照组减弱 ( P<0 .0 5 )。结论 :免疫细胞自然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病因学 免疫细胞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细胞毒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总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蔚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 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mg/L;龙葵总提取物影响U266细胞周期,G0 /G1 期细胞减少,S期、G2 /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V/PI染色及TFAR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龙葵总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提取物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 龙葵 U266细胞 Annexin 流式细胞仪检测 体外细胞毒作用 TFAR19 剂量依赖关系 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CCK-8 共同培养 半数抑制 细胞减少 PI染色 作用机制 细胞 G1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强 邹明强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43-746,共4页
病毒感染都是从黏附于细胞表面开始的,黏附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以阻抑这一步骤,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 病毒感染都是从黏附于细胞表面开始的,黏附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以阻抑这一步骤,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ADE作用最早由Hawkes在上世纪60年代报道。直到70年代中期,人们在研究登革病毒时才明确了ADE作用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自此以后,在多种病毒的感染中发现有ADE作用的存在,用常规疫苗免疫来防制这类病毒病常常难以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病毒感染 增强作用 依赖 机制 表面蛋白 ADE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
18
作者 肖农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雷虹 马施华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TIL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基因 转染 重组腺病毒介导 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 细胞毒效应 生物活性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21
19
作者 GD2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应用协作组 袁晓军 +1 位作者 李杰 顾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原GD2在NB细胞高表达,达妥昔单抗β可与NB细胞膜表面过表达的GD2特定靶点结合,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通过双重免疫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总结国外多项关键临床研究,并结合在海南和天津医疗先行区的上市前初步应用经验,我们对达妥昔单抗β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和推荐,提出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细胞 细胞毒作用 长期存活率 神经母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肿瘤 临床医师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成骨肉瘤mAb的制备、鉴定及其细胞毒效应
20
作者 郭继东 范清宇 +2 位作者 何大为 张惠中 裘秀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建立抗人成骨肉瘤mAb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抗体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我室自建的骨肉瘤细胞系(OS-9607)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杂交瘤细胞系。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 目的建立抗人成骨肉瘤mAb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抗体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我室自建的骨肉瘤细胞系(OS-9607)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杂交瘤细胞系。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抗体特性,以MTT法研究细胞毒作用。结果得到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体,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系3D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着色区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上,相应抗原在成骨肉瘤标本和成骨肉瘤细胞系高度表达(83%),正常组织未见表达,Western Blot 显示3D9相应分子量为Mr 54 000。MTT法示该抗体对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mAb体具有成骨肉瘤细胞特异亲和性,并有一定的细胞毒效应,可能成为新的成骨肉瘤生化标志,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肉瘤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制备 鉴定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