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董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 细胞介导 细胞毒效应 哮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李瑾昱 朱艳云 +2 位作者 张国庆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 目的探讨FCGR3A基因多态性对西妥昔单抗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杀伤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NKTm细胞为效应细胞。基因测序法检测NKTm细胞FCGR3A基因多态性,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介导NKTm细胞的ADCC活性。结果 NKTm细胞FCGR3A具有基因多态性,分别为V/V、V/F及F/F表型。西妥昔单抗介导3种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其中FCGR3A-158V/V表型的NKTm细胞的ADCC活性比V/F及F/F表型强(P<0.01),而V/F与F/F表型的NKTm细胞ADC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介导的NKTm细胞ADCC活性与FCGR3A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A549细胞 FCGR3A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单抗-MCC-DM1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兰 刘春雨 +5 位作者 张峰 于传飞 郭玮 王文波 李萌 高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人源化单抗-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并评价该药抗体偶联前后药物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供试品为...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人源化单抗-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并评价该药抗体偶联前后药物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供试品为抗HER2-MCC-DM1原液及成品各3批,以抗HER2人源化单抗和抗HER2单抗-MCC-DM1标准品为参考品,利用CCK-8法、双荧光染色实验分别检测供试品和参考品对人乳腺癌BT-47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供试品相对百分效价,并比较抗体偶联前后该药细胞毒活性的改变;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抗体偶联前后对BT-474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抗HER2-MCC-DM1供试品及参考品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均存在量效关系。3批原液和3批成品各经3次测定,对B7-474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相对百分效价平均值在(92.50±8.80)%^(115.14±6.09)%,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与抗HER2单抗原液相比,对应批次的抗HER2-MCC-DM1原液和成品各经3次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偶联修饰前抗体活性的(326.72±21.58)%和(315.76±34.90)%。与偶联前抗体组相比,抗体偶联药物组细胞固缩和死亡明显增多。结论:所建立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法可用于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其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应用于ADC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有效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体偶联药物 抗HER2-MCC-DM1 细胞毒活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介导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毒作用的体外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明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德华 顾惠明 王爱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_2、2E_3、3E_8、3F_(10)、3C_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蚴 原头节 细胞毒作用 体外试验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Wee1基因靶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萍 朱慧芬 +4 位作者 朱丽娟 杨敬 张悦 邵静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前后的NIT为靶细胞 ,检测CTL介导的胞毒效应 (LDH法 ) ,同时测定抗穿孔素抗体对此效应的影响。结果 :混合细胞培养可诱导CTL的增殖 ;转染Wee1基因及加入抗穿孔素抗体NIT组发生的细胞溶解的数量最少。结论 :转Wee1基因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穿孔素抗体可协同增强此抗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el基因 细胞 抗CTL介导 细胞毒效应 穿孔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Met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传苗 刘明珠 +3 位作者 黄艳平 储菲 李永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将纯化的Met-scFv进行功能性检测:ELISA检测Met-scFv亲和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t-scFv识别并结合肺腺癌细胞的特性;CCK-8法检测Met-scF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剂盒检测Met-scFv对靶细胞A549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提示,Met-scFv与c-Met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Met-scFv组信号呈阳性,提示Met-scFv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Met-scFv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毒性,且毒性大小与Met-scF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制备出靶向c-Met蛋白的Met-scFv,并可在体外识别并介导杀伤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单链抗体(scFv) A549细胞 靶向性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
7
作者 肖农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雷虹 马施华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TIL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基因 转染 重组腺病毒介导 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 细胞毒效应 生物活性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对NK细胞介导ADCC效应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闫旭丽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选取培养至4-6代HUVEC与DSA共培养,将结合DSA的HUVEC作为靶细胞(CDH组),未结合D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UDH组);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应用MTT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间接反映DSA介导ADCC效应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强弱。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HUVEC细胞活性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在同一效靶比(1∶1、10∶1、20∶1)下,CDH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低于UDH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DH组;在效靶比为1∶1时,随着DSA浓度提高,CDH组HUVEC细胞OD值渐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SA可通过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 NK细胞 内皮细胞 单个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对人NK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
9
作者 叶琳洁 黄庆生 +4 位作者 李琦 张明杰 马旭东 杨慧 师俊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评价新建立的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对人NK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并分离NK细胞,采用前期构建的K562工程细胞(将IL-15、4-1BBL和IL-18在白血病K562细胞上进行跨膜表达获取)联合I... 目的:评价新建立的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对人NK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并分离NK细胞,采用前期构建的K562工程细胞(将IL-15、4-1BBL和IL-18在白血病K562细胞上进行跨膜表达获取)联合IL-2培养方案对NK细胞进行扩增和活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扩增效果和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扩增后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ADCC活性,CCK-8法检测在培养方案扩增末期加入TKD多肽对NK细胞的活化效果。结果:对于健康志愿者的NK细胞,新建立扩增培养方案可使NK细胞在PBMC中的比例提高至(93±3)%;使NK细胞中活化性受体NKG2D、CD94、NKp30、NKp44和NKp46的比例分别提高60%、40%、20%、40%和63%,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变化不大;扩增后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K562、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U-772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活性分别提高了19%、29%、26%和28%,其ADCC活性从(33±5.6)%上升至(65±12)%;方案中增加TKD可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86±4)%提高至(96±2)%。对于肿瘤患者的NK细胞,新扩增方案使其在PBMC的比例提高至(90.0±8.0)%,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了17%左右。结论: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可高效扩增NK细胞,明显激活其杀伤活性,扩增和活化的NK细胞可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毒活性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 体外扩增 活化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抗组织因子(TF)抗体的制备及杀伤结肠癌细胞和抑制细胞迁移的机制
10
作者 赵亚蕊 赵邑 +4 位作者 赵峰梅 潘薇薇 张全爱 曹鹏程 梁欣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组织因子(TF)的人源化抗体对结肠癌细胞杀伤和迁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源化TF抗体高表达CHO-5G4.1细胞,经蛋白A(Protein A)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利用毛细管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法测定抗凝血活性,采用... 目的探讨靶向组织因子(TF)的人源化抗体对结肠癌细胞杀伤和迁移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源化TF抗体高表达CHO-5G4.1细胞,经蛋白A(Protein A)和凝胶层析柱纯化,利用毛细管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法测定抗凝血活性,采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分析抗体对SW620和SW480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Transwell^(TM)检测抗体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明胶酶谱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源化TF抗体处理后,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的FAK(p-FAK)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两步法纯化人源化TF抗体毛细管SDS-PAGE检测纯度可达96.9%,并具有抗凝血活性。人源化TF抗体可通过ADCC杀死结肠癌细胞并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达到99%,并可降低MMP2的表达及p-FAK的表达。结论获得了高纯度的人源化TF抗体,该抗体可通过ADCC杀伤结肠癌细胞,并可抑制FAK信号通路降低MMP2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组织因子抗体 结肠癌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兰海霞 博晓真 新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体内激活 特异性抗体 中性粒细胞 细胞毒效应 效应因子 免疫活性 研究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271,共10页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AMR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本文对AMR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中AMR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其主要成果以及移植肾AMR的主要病变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AMR提供依据,以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 C4D 血栓性微血管病 慢性移植物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哮喘小鼠免疫细胞的ADCC作用
13
作者 袁继红 董泽华 黄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小鼠 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 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 MTT比色法...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小鼠 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 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 MTT比色法检测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 ( antibody dependent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结果 :支气管哮喘小鼠上述各种细胞自然状态下的 ADCC作用均较健康对照组减弱 ( P<0 .0 5 )。结论 :免疫细胞自然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病因学 免疫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细胞毒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结合抗体的测定及其致免疫损伤机理的研究
14
作者 钱高潮 王艾丽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7-29,共3页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或CMAC)测定以及EMb-Ab与眼肌细胞抗原结合的实验观察,表明此种EMb-Ab可能在与已受某种因素损伤后的眼肌结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结合抗体 特异免疫复合物 补体的复合物解离活性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补体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5
作者 方腾 张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5,共7页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新型脱敏措施不断涌现,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其作用机制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仍需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就各种新型脱敏措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旨在探讨不同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材料,从而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脱敏措施 ABO血型不合 肝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免疫RNA的免疫活性及其对生物反应调节物质(BRM)的诱生作用
16
作者 杨明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7-81,共5页
免疫R N A(i-RNA)是一种能向正常机体转移抗体形成和多种细胞免疫活性的免疫制剂。由于i-RNA在生物体内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所以i-RNA的临床应用首先开始于抗肿瘤的免疫治疗上。i-RNA能超越动物种属界限。
关键词 RNA 免疫活性 生物反应调节物 BRM 抗体形成 抗菌免疫 异抗原 致敏 细胞毒因子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粒体抗原研究的进展
17
作者 杨程德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甲状腺微粒体抗原(TM)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一种重要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TM)。它通过激活补体、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 TM 致敏的 T杀伤细胞(CTL)直接杀伤等机理,而导致甲状腺滤泡... 甲状腺微粒体抗原(TM)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一种重要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TM)。它通过激活补体、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 TM 致敏的 T杀伤细胞(CTL)直接杀伤等机理,而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由于 TM 不易溶解且不易与甲状腺球蛋白(TG)完全分开,故长期以来对 TM 的抗原本质了解甚少。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免疫转印、重组 DNA等技术的应用,TM 的研究进展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TD 甲状腺球蛋白 直接杀伤 自身抗原 甲状腺滤泡 ADCC 单克隆抗体技术 细胞毒作用 细胞介导 甲状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irty years of NO research: from good to bad......
18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57-157,共1页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it became obvious that the endothelium mediates relaxations of the underlying vas- 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by releasing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s (EDtlF) , which results in end...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it became obvious that the endothelium mediates relaxations of the underlying vas- 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by releasing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s (EDtlF) , which results in endothelium- dependent vasodilatations. The best characterized EDRF is nitric oxide (NO) formed from 1-arginine by the consti- tutive endothelial NO synthase (eNOS). NO diffuses to 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where it stimulates soluble gua- nylyl cyclase with,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the resulting production of cyclic C, MP. The release of NO from the endothelium can be mediated by both pertussis toxin-sensitive C,i- ( e. g. α2-adrenergic agonists, serotonin) and in- sensitive C,q- (adenosine diphosphate, bradykinin) proteins. The ability of the endothelial cell to release relaxing factors can be up-regulated by estrogens, increased flow, exercise, diet ( ω3-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s, and down-regulated by oxidative stress and increased presence o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LDL). It is reduced chronically by aging, smok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Following injury or apoptotic death, the endothelium regenerates. However, in regenerated endothelial cells, there is an early selective loss of the pertussis-toxin sensitive mechanisms of EDRF-release. The reduced release of NO resulting from th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regenerated areas sets the stage for the occurrence of vasospasm and thrombosis as well as it permit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leading to atherosclerosis. In addition to causing less di- rect relaxation of the underlying vascular smooth muscle, reduced release of NO also unleashes the production of vasoconstrictor prostanoids and/or endothelin-1. Blunted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s can also be caused by unresponsiveness of 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to NO. Finally, in coronary arteries hypoxia causes an acute aug- mentation of vasoconstrictor responses that is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NO. This hypoxic effect is due to the bi- ased activity of soluble guanylyl cyclase which results in the synthesis of inosine 3' ,5' -cyclic monophosphate ( cI- MP). Since hypoxia is implicated in exaggerated vasoconstri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is non-canonical cyclic nucleotide may help identifying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ertain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舒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