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伟彦
管忍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吗啡肽 1和内吗啡肽 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甩尾法测定大鼠侧脑室给予 1、2、4、8μg药物时对照组、内吗啡肽 1组、内吗啡肽 2组及吗啡组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结果 (1)内...
目的 观察内吗啡肽 1和内吗啡肽 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甩尾法测定大鼠侧脑室给予 1、2、4、8μg药物时对照组、内吗啡肽 1组、内吗啡肽 2组及吗啡组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结果 (1)内吗啡肽 1和内吗啡肽 2在大鼠热板和甩尾实验中的ED50 及 95 %可信限为 2 1(1 8~ 3 0 ) μg和 3 6 (2 7~ 4 8) μg ,在醋酸扭体实验中的ID50 及95 %可信限为 3 8(2 1~ 4 5 ) μg和 5 1(4 0~ 6 7) μg。 (2 )热甩尾实验中 ,2 μg和 4μg内吗啡肽 1在5、10、2 0分钟时痛阈变化明显高于吗啡 ,而 8μg内吗啡肽 1仅在 5、10分钟时痛阈的变化高于吗啡 ;内吗啡肽 2与吗啡无明显差别。结论 内吗啡肽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有剂量依赖性的短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
抗伤害性感受
Μ阿片受体
热板法
甩尾法
醛酸扭体法
热刺激
化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形成及吗啡耐受大鼠抗伤害感受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 :观察孤啡肽 (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 ,以及 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 ,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 OFQ与吗啡 ,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并观察 OF...
目的 :观察孤啡肽 (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 ,以及 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 ,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 OFQ与吗啡 ,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并观察 OFQ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 OFQ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结果 :鞘内注射OFQ可延缓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而对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几乎无影响 ;OFQ与吗啡间无交叉耐受性。 结论 :OFQ延缓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 G蛋白 - AC- c AMP系统有关 ,也可能与其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的释放有关 ;OFQ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可能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伤害性感受
作用
孤啡肽
吗啡耐受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及其伦理学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梁尚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动物的痛与镇痛模型实际上是测量动物伤害性感受和抗伤害性感受。伤害性剌激可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由此建立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来研究痛与镇痛。在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研究中,实验者不应把动物仅看成一个物体,而应看成有感觉的生...
动物的痛与镇痛模型实际上是测量动物伤害性感受和抗伤害性感受。伤害性剌激可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由此建立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来研究痛与镇痛。在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研究中,实验者不应把动物仅看成一个物体,而应看成有感觉的生物。根据伦理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反应
行为性
伦理学问题
抗伤害性感受
动物模型研究
伤害
性刺激
行为改变
动物数量
痛模型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鼠孤啡肽与吗啡的交叉耐受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63-1365,共3页
目的 :研究孤啡肽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采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法 ,观察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孤啡肽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 :鞘内连续大剂量注射孤啡肽与吗啡一样均可对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产生耐受 ,但...
目的 :研究孤啡肽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采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法 ,观察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孤啡肽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 :鞘内连续大剂量注射孤啡肽与吗啡一样均可对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产生耐受 ,但在孤啡肽耐受形成过程中 ,大鼠基础痛阈无明显变化 ;孤啡肽与吗啡间无明显的交叉耐受性。 结论 :孤啡肽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脊髓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伤害性感受
作用
孤啡肽
吗啡
交叉耐受性
鞘内注射
热辐射甩尾测痛法
吗啡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伟彦
管忍
徐建国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8-261,共4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内吗啡肽 1和内吗啡肽 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甩尾法测定大鼠侧脑室给予 1、2、4、8μg药物时对照组、内吗啡肽 1组、内吗啡肽 2组及吗啡组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结果 (1)内吗啡肽 1和内吗啡肽 2在大鼠热板和甩尾实验中的ED50 及 95 %可信限为 2 1(1 8~ 3 0 ) μg和 3 6 (2 7~ 4 8) μg ,在醋酸扭体实验中的ID50 及95 %可信限为 3 8(2 1~ 4 5 ) μg和 5 1(4 0~ 6 7) μg。 (2 )热甩尾实验中 ,2 μg和 4μg内吗啡肽 1在5、10、2 0分钟时痛阈变化明显高于吗啡 ,而 8μg内吗啡肽 1仅在 5、10分钟时痛阈的变化高于吗啡 ;内吗啡肽 2与吗啡无明显差别。结论 内吗啡肽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有剂量依赖性的短程。
关键词
内吗啡肽
抗伤害性感受
Μ阿片受体
热板法
甩尾法
醛酸扭体法
热刺激
化学刺激
Keywords
Endomorphins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μ-Opioid receptor
分类号
R3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形成及吗啡耐受大鼠抗伤害感受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孤啡肽 (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 ,以及 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 ,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 OFQ与吗啡 ,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并观察 OFQ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 OFQ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结果 :鞘内注射OFQ可延缓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而对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几乎无影响 ;OFQ与吗啡间无交叉耐受性。 结论 :OFQ延缓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 G蛋白 - AC- c AMP系统有关 ,也可能与其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的释放有关 ;OFQ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可能不同 。
关键词
抗伤害性感受
作用
孤啡肽
吗啡耐受
鞘内注射
Keyword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rphanin FQ
Morphine tolerance
Intrathecal injection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及其伦理学问题
被引量:
3
3
作者
梁尚栋
机构
江西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2 60 0 3 0 )
文摘
动物的痛与镇痛模型实际上是测量动物伤害性感受和抗伤害性感受。伤害性剌激可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由此建立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来研究痛与镇痛。在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研究中,实验者不应把动物仅看成一个物体,而应看成有感觉的生物。根据伦理学规范。
关键词
伤害
反应
行为性
伦理学问题
抗伤害性感受
动物模型研究
伤害
性刺激
行为改变
动物数量
痛模型
实验
分类号
R338.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孤啡肽与吗啡的交叉耐受性
被引量:
3
4
作者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63-1365,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孤啡肽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采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法 ,观察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孤啡肽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 :鞘内连续大剂量注射孤啡肽与吗啡一样均可对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产生耐受 ,但在孤啡肽耐受形成过程中 ,大鼠基础痛阈无明显变化 ;孤啡肽与吗啡间无明显的交叉耐受性。 结论 :孤啡肽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脊髓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
关键词
抗伤害性感受
作用
孤啡肽
吗啡
交叉耐受性
鞘内注射
热辐射甩尾测痛法
吗啡耐受
Keyword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rphanin FQ
morphine
cross tolerance
intrathecal injection
分类号
R971.2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
李伟彦
管忍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形成及吗啡耐受大鼠抗伤害感受作用的影响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及其伦理学问题
梁尚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鼠孤啡肽与吗啡的交叉耐受性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