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耳炎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临床特征
1
作者 林颖 乔燕 +2 位作者 杨润琴 徐卓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OMAAV)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以日本耳科学会指南标准,对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诊断为...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OMAAV)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以日本耳科学会指南标准,对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诊断为OMAAV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及血清免疫指标。结果19例患者年龄46~76岁,平均61.8岁,免疫学检测指标:9例cANCA和蛋白酶3(predominantly proteinase 3,PR3)阳性(47.3%)、6例pANC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阳性(31.6%)、3例pANCA阳性、1例cANCA阳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平均6.6分,伴发受累组织:肺84.2%(16/19)、鼻73.7%(14/19)、面神经21.0%(4/19);9例患者行病理活检,2例提示ANCA相关疾病,余为非特异性炎症。所有患耳确诊时呈混合性聋,从出现耳科症状到确诊平均需14.2月,10耳曾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听力学随访资料完整的8例14耳,经单纯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耳科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气导平均阈值分别为75.1±23.2、50.5±22.1 dB HL,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OMAAV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难以治愈的分泌性中耳炎,易误诊;随病程进展骨导听力下降并出现伴发疾病,最常受累组织为肺和鼻,血清免疫学检验是重要的确诊依据;如果治疗不及时听力干预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中性粒细胞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的列线图模型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作用
2
作者 陈蓉 张锰 +2 位作者 朱荻绮 郭颖 沈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7,共9页
目的·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 目的·评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4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37)和验证集(n=103)。通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CAL的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系数对各变量赋分,得到一个预测评分系统,并将其与目前3个常用评分系统(Kobayashi评分、Egami评分和Sano评分)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男性、低白蛋白血症、ANCA阳性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95%CI 0.667~0.821)和0.645(95%CI 0.500~0.794),表明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模型经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χ^(2)=5.105,P=0.746;验证集χ^(2)=13.549,P=0.094)验证,预测准确性良好;DCA显示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系数建立CAL的预测评分体系,与Kobayashi评分、Egami评分、Sano评分模型相比,其灵敏度(58.4%)和特异度(78.7%)均较高。结论·研究基于ANCA建立了一个可有效预测KD患儿发生CAL风险的评分模型,可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中性粒细胞抗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萧怡 许程洁 +1 位作者 张航烽 王甲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1 025例SLE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将其分为非活动组(n=750)和活动组(n=27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常规实验室检查、细胞因子和肾脏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活动组患者具有肾、肺、皮肤、关节炎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 <0.05)。所有患者均进行了ANCA检测,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 p-ANCA)是最主要的核型,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显著相关(P <0.05)。对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有反应的患者有25例,所有患者对蛋白酶3(proteinase 3, PR3)均无反应;此外,两组之间的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活动组相比,活动组p-ANCA+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显著升高、抗dsDNA抗体滴度及SLEDAI评分明显增加;相反,白蛋白、C3和C4水平显著降低(P <0.05)。同时,p-ANCA与IL-6水平明显相关,且IL-6水平随SLEDAI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p-ANCA阳性的患者更易于发生狼疮性肾炎,但与肾脏病理无关。结论 在SLE患者中,p-ANCA的出现表明了更严重的疾病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介素6 核周型中性粒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志坚 任杰 +6 位作者 曹永茂 廖华 杨希林 徐勇 汪雷 王文静 华清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OMAAV)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以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OMAAV)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血管炎临床病例,结合1例经治的OMAAV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结果检索到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血管炎相关文献5篇病例7例,加上本研究的1例(简称“本例”)共8例患者,均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其中3例继发耳痛,3例继发鼓膜紧张部穿孔,1例出现面瘫。除本例患者外,其余7例均在出现发热、肺部结节等耳部以外表现后方得以确诊,确诊时间1月~3年,平均10.3月,其中5例确诊依据是耳部以外组织活检加ANCA血清学检查,2例是临床表现加ANCA血清学检查;2例死于ANCA相关血管炎,其余5例经治疗后病情缓解。本例患者根据日本耳科学会最近提出的OMAAV诊断标准确诊并及时给予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以分泌性中耳炎、周围性面瘫及耳痛等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血管炎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建议根据OMAAV相关诊断标准早期进行规范诊治,减少误诊漏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anca相关血管炎 anca相关血管炎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周围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炎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洁 赵建华 田静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16-317,共2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血管壁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单个脏器受累,也可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受累,肺和肾脏受...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血管壁炎症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既可表现为单个脏器受累,也可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受累,肺和肾脏受累多见,且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相关性肾炎 血管壁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护理 老年 多系统受累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中性粒细胞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脏痹”理论探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机及治疗
7
作者 卢姝妍 李桓 +1 位作者 杜萌萌 周全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4-1148,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常随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多累及肺、肾、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其表现同中医“五脏痹”证候相似。本文以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多脏器受累与中医“五脏痹”症候的相关性为基,根据各脏临床表现不同分别从“肺痹、肾痹、脾痹、肝痹、心痹”论治,体现了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特点,并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辨证思路和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痹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整体观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明辉 王海燕 +8 位作者 刘玉春 章友康 邹万忠 刘娜 辛岗 姜筠 周福德 马圣清 刘新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FSNGN)。该类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肺、肾受累后多进展迅速 ,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发展为肾衰竭。 80年代我国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 ,未诊断 1例小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 1 0年来作者开展了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及ANCA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1 ) 8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建立并逐步规范了ANCA的检测方法。 (2 )系统地研究并报道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一系列疾病并总结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3)发现了两种新的ANCA靶抗原 :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和天青杀素 (azurocidin)。 (4)开展了其他ANCA阳性疾病的靶抗原研究 ,证明组蛋白酶G是SLE ANCA最为重要的靶抗原并证明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靶抗原。上述工作填补了国内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上的空白 ,提高了临床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丽 张改华 +2 位作者 赵宇 李深 饶向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02-3808,共7页
目的 分析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确诊的有肾损害的43例AA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及治疗情况,并进行前瞻... 目的 分析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确诊的有肾损害的43例AA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及治疗情况,并进行前瞻性随访.结果 (1)43例患者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1个月内确诊者10例(23%).确诊后Birmingham积分:12~26分,平均(18.7±3.9)分.临床分型:早期血管炎型7例,全身型21例,重度肾损害型15例.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者16例,其中局灶型3例,新月体型8例,混合型4例,硬化型1例.(2)本组患者死亡21例(51%),死亡时间发生在确诊后第1~44个月,平均(10.9±11.6)个月,第1年死亡14例(67%).感染为死亡的首要原因(12/21,57.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本组患者确诊后1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42%,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9.0±12.7)个月.年龄≥65岁患者的生存率低于年龄<65岁患者(P=0.000);确诊时Scr<125 μmol/L患者的生存率最高,Scr≥500 μmol/L患者的生存率最低(P=0.021);欧洲血管炎研究组(EUVAS)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生存率比较,早期血管炎型>全身型>重度肾损害型.确诊时肺部CT提示有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间质性肺病患者(P=0.000).(4)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5岁患者的肾存活率低于年龄<65岁患者(P=0.000);确诊时Scr≥500 μmol/L患者的肾存活率低于Scr<500 μmol/L患者(P=0.027);重度肾损害型患者的肾存活率低于早期血管炎型和全身型患者(P=0.000).对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的16例患者进行初步分析,硬化型肾存活最差,其次为新月体型,局灶型和混合型肾存活最好(P=0.001).(5)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仅有确诊时年龄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V患者确诊时高龄和血肌酐升高是影响肾存活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虽然提高早期确诊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和病情监测,但是需要重视治疗带来的并发症,特别是感染对AAV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性粒细胞 血管炎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永武 刘郑荣 +2 位作者 谢迪 陈生晓 李红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1例LN患者,使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ANCA阴性两组,分别为53例和20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数、...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61例LN患者,使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ANCA阴性两组,分别为53例和20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标准数、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各种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以及病理结果、随访结果。结果ANCA阳性组中浆膜炎(75.5%)、急性肾衰(64.2%)、心肌炎(30.2%)、神经精神症状(26.4%)、肺出血(7.5%)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SLE-DAI评分、诊断标准数、血沉、血红蛋白(≤11g/dl)、抗Sm、补体C3、γ球蛋白、IgG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中病理以Ⅳ型LN(67.9%)为主,慢性指数(CI)、新月体形成、肾小管萎缩、微血栓与ANCA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ANCA阳性组死亡率高于ANCA阴性组(P<0.05)。结论ANCA的定性分析有助于判断LN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性粒细胞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与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青 李子龙 +3 位作者 林沫红 吴岚 项永谦 苏晓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 :(1)在 4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有 12例 ANCA阳性 ;(2 ) 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3)在 ANCA阳性患者的肾小球内大多有新月体形成 ,血管病变及间质炎症 ;(4)ANCA阳性患者血中 TNF均高于正常值 ,在肾小球内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现粘附因子 VCAM- 1沉积。结论 :一些肾小球肾炎实际上就是血管炎的一类 ,无论是病理变化 ,还是发病机理都有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抗体 肾小球肾炎 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霞 胡伟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26,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目前AAV仍没有确定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处理AAV患者时需要从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目前AAV仍没有确定的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处理AAV患者时需要从疾病分期、疾病活动和(慢性)损害的区别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估。文中就血管炎最新分类、疾病分期和严重性的关系、活动性和永久性损害之间区别的重要性、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合并症的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分类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海婷 李航 +5 位作者 叶葳 蔡建芳 文煜冰 陈丽萌 李明喜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桂梅 何威逊 +2 位作者 罗运九 朱光华 许洪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以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国外自 80年代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CA)后,对 ANCA的研究不...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以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国外自 80年代在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CA)后,对 ANCA的研究不断深入, ANCA已成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依据 [1].我国对 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认识相对较迟,且主要为成人的研究报道.现总结我院近年来 8例 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以期能提高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血管炎 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anca相关 儿童 临床病理资料 自身免疫病 血清免疫学 主要特征 毛细血管 80年代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小动脉 纤维素 小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项永谦 苏晓林 +5 位作者 侯平 林沫红 李子龙 鲁静 严海东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 抗体 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诊治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夏正坤 周青山 +1 位作者 高远赋 樊忠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1-405,共5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同时累及多种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繁琐且缺乏...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同时累及多种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繁琐且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近年来,本类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文章就此进行相关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渊 黄鑫 +7 位作者 张均 刘力 钱丹 唐莎 张莹 赵景宏 黄云剑 张静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肾内科穿刺活检确诊的154例L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肾内科穿刺活检确诊的154例L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采用欧蒙印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ANCA,分为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疾病活动度以及预后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ANCA阳性的LN患者26例(16.88%),其中MPO-ANCA 24例,PR3-ANCA 2例;ANCA阴性的LN患者128例。26例ANCA阳性的LN患者,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及皮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7、0.016、0.022);抗核小体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1、0.005);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P=0.034)。ANCA阳性组肾脏病理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发生率及硬化比例、慢性指数(chronic index,CI)评分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3、0.004、0.013),而病理类型分布、新月体形成、血管袢坏死、微血栓形成、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I)评分、肾小管损伤(tubular interstitial lesion,TIL)评分、狼疮活动度(SLEDA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A阳性组尿蛋白转阴率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χ2=7.421,P=0.006),两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阳性的LN患者易出现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及皮损,肾脏病理可逆程度及预后较差,需早期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抗体 狼疮肾炎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表面粘附分子表达、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情况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崔玉霞 刘若英 +1 位作者 李实光 杨锡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54、CD11a、CD11b、CD18表达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以及两者在HSP发病中的关系。方法用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BMC表面粘附分子(AM...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54、CD11a、CD11b、CD18表达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以及两者在HSP发病中的关系。方法用标记的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BMC表面粘附分子(AMs)CD54、CD11a、CD11b、CD18的表达情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结果HSP患儿PBMC表面表达CD54、CD11a、CD11b、CD1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普遍上调,P<0.001;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CD54表达较单纯HSP组升高;ANCA阳性检出率HSP组高于对照组,HSPN组高于单纯HSP无肾脏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NCA阳性组的CD54、CD11a、CD11b较ANCA阴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AMs在HS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HSP患儿血清ANCA阳性率升高,提示ANCA可能参与了HSP的致病过程;HSPN患儿ANCA阳性率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HSP是否伴肾脏受累;ANCA阳性者AMs高于ANCA阴性者,说明ANCA与AMs在HSP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浩 杨惠琴 邹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研究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研究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治疗前后ANCA阳性检出率、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炎性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6.74%),观察组(95.35%)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水平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0和β⁃arrestin1水平均更低,IL⁃12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30.23%),观察组(6.98%)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3.26%),观察组(4.65%)复发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7.91%),观察组(6.98%)ANCA阳性检出率更低(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有效降低复发率,调节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黄芪注射液 联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性粒细胞抗体 阳性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辛岗 赵明辉 章友康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又适宜我国目前推广、普及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的检测方法。方法:对598份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总抗原ELISA、抗原特异性E... 目的: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又适宜我国目前推广、普及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的检测方法。方法:对598份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总抗原ELISA、抗原特异性ELISA(MPO和PR3ELISA)等3种方法进行ANCA检测。结果:IIF法最为敏感,但IIF法易受抗核抗体的影响,故不宜单独应用。MPO和PR3ELISA检测,对于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特异性高,但由于需要价格昂贵的特异性纯化抗原,目前难以在我国普及推广。总抗原ELISA对于抗MPO和抗PR3抗体阳性血清检测的敏感性可达92%。结论:IIF法与MPO和PR3ELISA联合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案;IIF法与总抗原ELISA联合应用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价格便宜,适于现阶段在我国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抗体 血管炎 诊断 ELISA I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