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液扩容改善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蓝琳芳 陈定邦 +1 位作者 姚晓黎 范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98-1302,共5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本文报道1例LS-TIA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下仍反复出现不自主肢体抖动,但通过补液扩容使症状得到了改善。本文结合...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本文报道1例LS-TIA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下仍反复出现不自主肢体抖动,但通过补液扩容使症状得到了改善。本文结合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深入探讨脑血流灌注在LS-TI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灌注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婧 周筠 +2 位作者 赵性泉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 目的探讨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1例抖动型TI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1侧肢体或单肢反复抖动发作,其中2例抖动发作时伴随抖动肢体不自主运动。MRI检查提示3例有大脑中动脉(MCA)分水岭区梗死。血管检查提示8例有抖动肢体对侧MCA中度狭窄,6例有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的串联狭窄。CT灌注显像及MRI灌注成像显示抖动肢体对侧MCA区低灌注。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或适当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抖动型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造成MCA分布区脑血流的低灌注有关,增加血流灌注可使发作减少或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体征和症状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骆迪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申煜 王伟 +1 位作者 唐震宇 徐丽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识别LS-TIA对于制定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方案至关重要。作者对LS-TIA的临床特点及...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识别LS-TIA对于制定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方案至关重要。作者对LS-TIA的临床特点及特殊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从而减少对此病的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意识障碍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启正 杨东东 +3 位作者 刘美君 祝梦婷 金硕果 孙鸿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0-771,共2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于1962年由C.Miller-Fisher首先描述,该病以单侧肢体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期间多不伴有意识障碍。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为低灌注理论。我们报道1例合并...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于1962年由C.Miller-Fisher首先描述,该病以单侧肢体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期间多不伴有意识障碍。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为低灌注理论。我们报道1例合并意识障碍的LS-TIA,经规律药物治疗后症状未缓解,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未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意识障碍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筱汐 马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作为TIA的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肢短暂的颤动、抖动、扭动等不自主运动,常由患肢对侧前循环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作者报道了1例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LS-TIA患者,该患者表...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作为TIA的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肢短暂的颤动、抖动、扭动等不自主运动,常由患肢对侧前循环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作者报道了1例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LS-TIA患者,该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头颈动脉存在多发性狭窄,其中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轻至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完全型盗血,CT灌注成像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减低。患者临床表现与血管狭窄程度不完全相符,作者分析其非典型诱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LS-TIA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肢体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尹顺雄 闵连秋 唐妍妍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603-606,共4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9岁,农民。主因“发作性四肢抖动、左肢乏力1余年”于2012年10月24日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余年前出现发作性四肢抖动,先为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约1 mi n后出现右侧肢体抖动,每天发作1~2次,每次持续3~30 min不等;无面部和身体抖动,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无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冷天洗热水澡、突然站立、咳嗽及热天劳累、紧张时易诱发,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严重或肢体抖动时间过长(>10 min)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及头晕,左侧肢体可勉强抬腿及手臂,但持物不稳,行走费力,与肢体抖动伴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肢体抖动 短暂性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红星 张婧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患者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21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性、发作性不能控制的不自主抖动,所有患者均存在抖动肢体对侧的颅内和(或)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0%)。患者住院期间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及常规检查,并接受抗血小板、强化他汀治疗,适当控制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TIA发作,无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一侧肢体抖动时应警惕LS-TIA可能。LS-TIA患者多存在对侧的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应对此类患者完善相关血管检查,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肢体抖动 大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造影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强利 卜豪英 +4 位作者 蔡丹灵 陈屏 任丹凤 祝小辉 段晓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EE)在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TIA的青年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45岁,平均(32.6±2.3)岁。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可以有效完成cTCD、cTTE、cTEE检查。结果:(1)三种检查方法在Valsalva状态下PFO右向左分流筛出率均高于静息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IA组与对照组分别配合Valsalva动作PFO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cTEE为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金标准”,cTCD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95,敏感度100%、特异度95.83%,误诊5例;cTTE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AUC:0.585,敏感度93.75%、特异度98.33%,误诊2例,P<0.05;(4)三种检查方法对PFO半定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D、cTTE诊断PFO分级与cTEE测量的左、右心房侧卵圆孔开口处内径呈正向强相关性,与隧道长度无相关性。结论: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有效提高PFO的检出率,TIA患者相对健康人有较高的PFO患病率,cTCD可作为PFO的初筛工具,cTTE对诊断PFO右向左分流的分级具有一定的优势,cTEE作为PFO的“金标准”,有效排除肺内型右向左分流。因此利用三种声学造影配合Valsalva动作可提高TIA患者PFO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卵圆孔 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 被引量:2
10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2 位作者 王拥军 许杰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51,共12页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 中国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TIA疾病负担沉重。LDL-C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评估患者LDL-C不达标的原因,制订进一步治疗策略、监测频率以提高达标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加强医务工作者对IS及TIA疾病长期管理及监测的认识,规范长期血脂管理临床实践,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组织相关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经多轮专家意见收集和研讨,拟定本科学声明。本科学声明对IS及TIA患者长期血脂管理、长期血脂监测及重点患者血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升IS及TIA患者的长期血脂管理临床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管理 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动脉病变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25
11
作者 倪俊 高山 +6 位作者 崔丽英 徐蔚海 王含 刘彩燕 陈琳 彭斌 王建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48,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脑动脉病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2008年间诊治的20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对侧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责任血管分布:颈...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脑动脉病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5~2008年间诊治的20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对侧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其责任血管分布:颈内动脉虹吸段6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6例;大脑中动脉的M2段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7例。8例头颅磁共振显示典型的分水岭脑梗死。6例行血管重建治疗,临床未再发作。结论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可能是中国人群LS-TIA的主要血管病变特征;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 短暂性缺血发作 颅内动脉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艳柳 王书培 +1 位作者 李凤 张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TIA患者病例资料,依据MRI检查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根据随访1个月内有无发生RCVEs分为RCVEs组(n=46)和未RCVEs组(n=13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VD影像特征得分及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RCVEs的预测价值。结果RCVEs组和未RCVEs组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CSVD总负担评分及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CSVD总负担评分是TIA患者发生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VD影像特征评分及总负担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RCVEs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1(95%CI:0.673~0.869,P<0.001)、0.745(95%CI:0.655~0.835,P<0.001)、0.664(95%CI:0.549~0.780,P=0.009)、0.845(95%CI:0.766~0.924,P<0.001)、0.945(95%CI:0.896~0.994,P<0.001),其中CVSD总负担评分预测的AUC最高,当最佳截断值为2分时,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83.02%。结论CSVD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发生RCVEs的预测价值良好,有助于临床评估TIA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小血管负担评分 复发性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洁 区腾飞 +6 位作者 解龙昌 殷建瑞 蒲蜀湘 杨新光 何毅华 姚海燕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轻型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关注较少。我们将对此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3个月及第18个月各进行一次认知功能评估,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结果共209例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共24例(11.5%)出现了认知功能显著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比数比OR=0.869,P=0.021),心房纤颤(OR=5.950,P=0.00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OR=5.179,P=0.020)是TIA/轻型卒中患者中远期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轻型卒中的患者有必要对其认知功能进行随访,对于有心房纤颤及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关注其认知功能变化,加强随访,必要时尽早给予干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卒中 认知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模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莹莹 郭娜 +4 位作者 何金婷 邵延坤 包晓群 莽靖 徐忠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1-854,共4页
目的:评估ABCD、ABCD2、SPI-Ⅱ和ESSEN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危患者近期及远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TIA患者ABCD、ABCD2、SPI-Ⅱ和ESSEN评分,随访7d和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 目的:评估ABCD、ABCD2、SPI-Ⅱ和ESSEN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危患者近期及远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TIA患者ABCD、ABCD2、SPI-Ⅱ和ESSEN评分,随访7d和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4种评分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235例TIA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9.36%,1年内脑梗死发生率为20.43%。7d内AUC,ABCD评分模型为0.70,ABCD2评分模型为0.74,SPI-Ⅱ评分模型为0.67,ESSEN评分模型为0.62;1年内AUC,ABCD评分模型为0.62,ABCD2评分模型为0.62,SPI-Ⅱ评分模型为0.64,ESSEN评分模型为0.65。与原始模型比较,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TIA后7d内RR值,ABCD评分模型分别为0.09、0.92和0.72,ABCD2评分模型分别为0.49、0.59和0.65;TIA后1年内RR值,SPI-Ⅱ评分系统分别为0.58、0.87和0.55,ESSEN评分模型分别为0.11、0.18和0.55。结论:本研究选择的4种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均可用于中国人群TIA后脑梗死风险评估,其中ABCD2评分模型对短期风险预测具有较大价值,而ESSEN评分模型对于远期风险预测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评估 短暂性缺血发作 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坤 王文明 +4 位作者 盛玉国 李乃选 陈刚 荆秀荣 段新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01-280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在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Hcy与患者ABCD2评分危险度...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在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行ABCD2评分,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以患者第7天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Hcy与患者ABCD2评分危险度分型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不同危险度分型的TIA患者其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A患者的Hcy水平与其ABCD2危险度分型有关,并与患者不同临床转归存在一定的联系,测定患者Hcy水平,可帮助临床医师评估TIA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轻型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CHANCE与POINT试验联合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潘岳松 JDonald Easton +5 位作者 李昊 Anthony SKim 孟霞 SClaiborne Johnston 金奥铭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与TIA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CHANCE和POINT试验所有的个体数据。这两项试验中,所有纳入患者在症状发作12 h(POINT)或24 h(CHANCE)以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或单用...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与TIA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CHANCE和POINT试验所有的个体数据。这两项试验中,所有纳入患者在症状发作12 h(POINT)或24 h(CHANCE)以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或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局指标为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mRS≥2),三等级定义卒中复发[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mRS≥2)、非致残性卒中复发(mRS 0或1)、无卒中复发]。结果共100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来自CHANCE试验5132例(51.3%),来自POINT试验4881例(48.7%);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4995例(49.9%),单用阿司匹林组5018例(50.1%)。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1.6%vs 12.6%,校正OR 0.82,95%CI 0.72~0.94,P=0.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4.6%vs 6.1%,校正OR 0.73,95%CI 0.61~0.87,P<0.001)、非致残性卒中复发(1.9%vs 3.0%,校正OR 0.62,95%CI 0.47~0.80,P<0.001)和卒中复发的整体致残性(校正cOR 0.70,95%CI 0.60~0.81,P<0.001)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3个月时功能预后,减少致残性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功能预后 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临床指南到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静 王永乐 +1 位作者 刘亭亭 牛小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96-2700,2706,共6页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期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但双抗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尚未在真实世界中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验证。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指南,分析了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真实世界证据,探讨目前推荐的双抗治疗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依从性和获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发作 短暂性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真实世界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荆京 孟霞 +4 位作者 王安心 赵性泉 王伊龙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早期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早期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影像亚组1089例非心源性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MRA序列的检查结果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3组。随访患者90 d卒中复发(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事件。采用Cox回归分析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90 d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组分别有608例、298例和183例患者;90 d卒中发生风险比例分别为5.43%、9.06%和18.03%。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相比,伴有颅内动脉狭窄(包含单发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非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50%vs 5.40%,P<0001)。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风险最高(18.03%),是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3.578倍(HR 3.578,95%CI 2.189~5.850)。结论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是非心源性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缺血发作 卒中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䗪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琪 黄宏敏 +7 位作者 赵光峰 陈兴活 许玉皎 卢瑞丽 周晓晖 王家艳 张冠壮 刘卫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67-2569,共3页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除服用氯吡格雷外,加用大黄虫丸,以上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7 d内TIA发作终止...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除服用氯吡格雷外,加用大黄虫丸,以上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是否7 d后仍有发作及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分别为24例、25例,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分别为(0.57±1.13)d、(1.00±1.15)d,7 d后仍有发作的例数分别为6例、1例,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0例、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及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明显减少趋势;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可能是大黄虫丸中大黄成分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䗪虫丸 短暂性缺血发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血管闭塞二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伟 刘学军 +1 位作者 李增惠 薛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1-631,共1页
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类型,类似于帕金森病的肢体颤动或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易被误诊。我们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2例以肢体抖动为临床表现的TIA患者,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肢体抖动 血管闭塞 TIA患者 癫痫发作 肢体颤动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