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层能力、投资银行声誉与并购绩效反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彬 秦淑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0,共10页
公司并购中管理层能力的相对缺陷需要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决策辅助。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投资银行声誉对并购绩效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能力显著提升并购绩效的基础上,选聘适当的投资银行能... 公司并购中管理层能力的相对缺陷需要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决策辅助。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能力、投资银行声誉对并购绩效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能力显著提升并购绩效的基础上,选聘适当的投资银行能够进一步强化正面效应,但需要确保管理层能力与投资银行声誉的协同与匹配。当管理层能力较强时,无论是高声誉投行还是低声誉投行均能显著提升并购绩效,但当管理层能力较弱时,即使是高声誉投行,其并购绩效提升效果也并不显著,由此表明管理层能力的基础性和投资银行参与的局限性。本研究可为公司并购选聘适当的投资银行提供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并购 管理层能力 投资银行声誉 中介机构 并购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投资银行声誉假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海明 李东 《华南金融研究》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国外很多的学者对由知名的投资银行和普通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新股的不同市场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知名投资银行承销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要低于普通投资银行,即所谓的投资银行声誉假说。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在沪市发行上市的A股... 国外很多的学者对由知名的投资银行和普通的投资银行所承销的新股的不同市场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知名投资银行承销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要低于普通投资银行,即所谓的投资银行声誉假说。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03年3月在沪市发行上市的A股为研究样本,对投资银行声誉假说在我国新股发行中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这一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假说 实证研究 首次公开发行 IPO 新股抑价 新股发行 适用性 股票市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荐制下的投资银行声誉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军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实证检验保荐制实施后中国投资银行的声誉效应,从一个侧面考察证券发行保荐制实施的效果。为保证结论的客观性,选择目前最透明、最真实的投资银行声誉的衡量和检验指标即股票发行规模份额和新股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并将声誉的衡量与检验... 实证检验保荐制实施后中国投资银行的声誉效应,从一个侧面考察证券发行保荐制实施的效果。为保证结论的客观性,选择目前最透明、最真实的投资银行声誉的衡量和检验指标即股票发行规模份额和新股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并将声誉的衡量与检验分为两个时期。结果表明,高声誉投资银行所做的股票定价较能符合市场预期,同时,投资银行声誉品牌效应向市场传递的股票投资价值的信号,能够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持有态度,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股票上市后价格较为稳定,超额回报率较低,充分说明保荐制实施后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显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 保荐制度 超额回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银行声誉形成中的制度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志军 《征信》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2,共3页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 一般的声誉理论表明,制度是投资银行声誉建立和功能发挥最重要的保证机制。在证券发行博弈中,对投资银行起支配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是证券发行制度。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变过程,随着发行制度由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市场的功能也不断演化;相对而言,以"连带担保"责任为核心的保荐制度的推行,使得对投资银行的责任追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制度基础,为投资银行声誉激励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银行声誉 制度变迁 保荐制度 连带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行声誉和IPO抑价: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春波 王静涛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3-57,共5页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投资银行声誉理论,即知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IPO发行抑价低于普通投资银行承销的IPO,这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结论能不能适合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以2001年3月至2005年底沪深两市A股IPO市场的300只新股为研...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投资银行声誉理论,即知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IPO发行抑价低于普通投资银行承销的IPO,这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结论能不能适合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以2001年3月至2005年底沪深两市A股IPO市场的300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投资银行声誉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投资银行和发行市场的信息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抑价 投资银行声誉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比例、投行声誉、行业类别与IPO定价
6
作者 邢星宇 《价格月刊》 2011年第11期28-31,共4页
基于发行公司不同的行业类别、主承销商声誉、总股本规模及流通股本规模,对沪深两市2005年~2008年新上市公司的IPO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从中发现公司的行业归属及主承销商声誉对发行价格并无显著影响,限售股对新股发行价格有... 基于发行公司不同的行业类别、主承销商声誉、总股本规模及流通股本规模,对沪深两市2005年~2008年新上市公司的IPO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从中发现公司的行业归属及主承销商声誉对发行价格并无显著影响,限售股对新股发行价格有显著影响。这对我国上市公司确定科学的股本结构与发行价格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股流通比例 A股实际流通比例 总股本 投资银行声誉 行业类别 发行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荐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保荐制的推出是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实现了证券发行由行政计划管理向市场化机制的过渡。其核心的"保荐连带担保责任"制度规定,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社会经济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考虑包括发行人、投资... 保荐制的推出是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实现了证券发行由行政计划管理向市场化机制的过渡。其核心的"保荐连带担保责任"制度规定,对我国证券市场乃至社会经济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考虑包括发行人、投资银行和监管机构三方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制度的经济效应,并证明保荐制度通过对证券发行中各参与主体责任的明确界定,影响到其行动选择的空间和预期支付,从而最终改变了行为人均衡选择的结果。尤其是其所建立起的对保荐人施行责任追究的监管机制,明确和加大了投资银行的职责范围与责任意识,为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有效地降低了上市公司违规欺骗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荐制度 连带责任 博弈分析 投资银行声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