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双边投资协定与中美和中欧BIT谈判 被引量:6
1
作者 卢进勇 邹赫 杨杰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19,共2页
伴随着跨国投资的发展,国与国之间需要用某种法律形式保护投资的安全,于是双边投资协定应运而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Treaty,缩写为BIT)包括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双边税收协定,目前人们提到的BIT如果不加以特别解释... 伴随着跨国投资的发展,国与国之间需要用某种法律形式保护投资的安全,于是双边投资协定应运而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Treaty,缩写为BIT)包括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双边税收协定,目前人们提到的BIT如果不加以特别解释,一般指的都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签署的旨在相互保护对方在本国直接投资财产与利益安全的协定。以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bit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谈判 中欧 中美 双边税收协定 跨国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以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分析与安全保障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南申 彭岳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面临的"非排除措施"(NPM)问题,涉及中美双方在国家利益例外及投资风险承担方面的政策差异。正常情况下,东道国按照BIT的规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一旦出现NPM条款中列明的特殊情况,东道国即可采取相... 中美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面临的"非排除措施"(NPM)问题,涉及中美双方在国家利益例外及投资风险承担方面的政策差异。正常情况下,东道国按照BIT的规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一旦出现NPM条款中列明的特殊情况,东道国即可采取相关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由于NPM条款中涉及的目标抽象,因而容易产生滥用N PM条款的可能性。为确定NPM的适用条件,有必要对条款中的关键词加以解释,并确定相应的审查标准。对于中国是否应当接受美国式NPM条款以及如何制约该条款的滥用问题,本文将从NPM的功能和结构、条款解释、审查标准等方面分析NPM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并结合中国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方面的考量,做出初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保护协定(bit) 非排除措施(NPM) 国家安全例外 投资风险转移 投资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投资协定与中国企业投资利益保护——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卢进勇 王光 闫实强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0,共6页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情况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蓝图愿景。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进程。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站公布的国别信息数据,共有63个国...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情况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蓝图愿景。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进程。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站公布的国别信息数据,共有63个国家参与进来。过去几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国家参与 双边投资协定 沿线 利益保护 企业投资 海上丝绸之路 投资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投资协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98,共11页
美国投资协定将知识产权纳入"投资"定义范畴,使得知识产权能够获得与其他类型投资一样的保护待遇,将东道国采取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措施与间接征收挂钩,为美国投资者的知识产权拓展了一条间接保护路径。美国投资协定确立的投... 美国投资协定将知识产权纳入"投资"定义范畴,使得知识产权能够获得与其他类型投资一样的保护待遇,将东道国采取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措施与间接征收挂钩,为美国投资者的知识产权拓展了一条间接保护路径。美国投资协定确立的投者者——国家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东道国国内法院争端解决机制之外为投资者投供一条知识产权救济的新路径。相较与《TRIPS协定》确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美国投资条约中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一种超TRIPS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投资协定 知识产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保护——从双边协定到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被引量:8
5
作者 吉小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8,共12页
双边投资协定很好的满足只有两个行为体间的形式偏好问题,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灵活的达成微调后的国际协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制度安排享受到国际双边制度的权利。从而使国际国内的制度安排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多边体... 双边投资协定很好的满足只有两个行为体间的形式偏好问题,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灵活的达成微调后的国际协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制度安排享受到国际双边制度的权利。从而使国际国内的制度安排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多边体系层次无法达成有效的国际协定的情况下,"义务性"最强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满足目前美国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利益。本文首先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模型解释为什么产生双边投资协定,并在学理上厘清其有效性的意义。其次将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双边投资协定,探讨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脉络,国际层面的制度变迁是如何塑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的。第三部分解释美国之所以可以有效的保护其对外直接投资利益,在于美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国内机构设置承担国际承诺的"可信性",其国内建立了可取得"代位求偿权"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从而使国际上双边规范性制度安排降落到国内的执行性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保护作用。最后,涉及到美国双边投资协定与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互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制度完善,以及政治利益的考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投资协定 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海外利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BIT范本看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之协调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枚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仲裁实践中环境争议的日渐增多,美国双边投资协定的环境规则不断调整。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范本》在《2004年双边投资协定范本》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环境条款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细化了环境权利...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仲裁实践中环境争议的日渐增多,美国双边投资协定的环境规则不断调整。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范本》在《2004年双边投资协定范本》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环境条款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细化了环境权利和义务,增加了公众参与环境条款,肯定了环境条约的作用,完善了环境争端程序条款等,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低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要真正协调国际投资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宗旨,全面引入环境评价机制,突出环境问题专家在争端解决中的作用,明确投资者的环境保护义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范本 环境规则 国际投资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发展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不断发展与完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条款与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国内司法救济、减少投资争议并与国际仲裁协调,从而扩大、促进国际投资。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频繁的国际投资活动促使双边、多边及区域性的投资... 不断发展与完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条款与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国内司法救济、减少投资争议并与国际仲裁协调,从而扩大、促进国际投资。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频繁的国际投资活动促使双边、多边及区域性的投资协议的激增。随着外资投资中国以及中国投资海外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中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数量激增。对中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定义条款、保护及待遇条款、国际仲裁条款、保护伞条款以及征收与补偿条款的演变和发展的分析表明,中国应尽快制定自己的投资保护协定范本,适应国际投资发展趋势,提高中国海外投资利益的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国际投资 主要条款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投资保护协定
8
作者 纪岚 《国际展望》 1984年第7期25-26,共2页
日本首相中曾根在最近访华期间,同我国领导人就加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交换意见中,提到要尽早缔结中日投资保护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是国家间为促进和保护投资签订的一种双边协定。
关键词 投资保护协定 经济技术合作 国际经济法 日本首相 双边协定 资本输出国 通商航海条约 接受国 “国民待遇” 经济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OFDI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许小平 陆靖 李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签订BIT能够促进中国对一带...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签订BIT能够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促进作用要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且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OFDI) 双边投资协定(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投资法中的人权保护问题研究——以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为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宝朝 张淑梅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5,共13页
现有的国际投资协定极少对人权问题作专门规定,而双边投资协定为投资者确立了很高的保护标准,这使得东道国居民人权与投资者财产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难以避免。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仲裁庭的实践则将这种潜在的矛盾明朗化。仲裁庭在实践中... 现有的国际投资协定极少对人权问题作专门规定,而双边投资协定为投资者确立了很高的保护标准,这使得东道国居民人权与投资者财产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难以避免。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仲裁庭的实践则将这种潜在的矛盾明朗化。仲裁庭在实践中热衷于保护投资者的财产权,对于东道国居民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人权,一般以程序问题为由加以规避。这些矛盾与问题源于对"国际投资法的自足性"和"仲裁庭身份定位"这两个前提性理论问题认识的不清。为平衡东道国居民的人权保护与投资者财产权保护,须从对投资协定实体方面和投资仲裁的程序方面,对国际投资法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仲裁 bit 人权保护 人权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外投资保护的法律障碍与制度重构——基于北京城建诉也门等五案的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雪红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迄今为止,中国投资者诉东道国的五起投资仲裁案表明,中国数量庞大的投资保护协定并不能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如何通过投资保护协定有效构建中国海外投资保护机制是中国面临的特殊难题。既有投资协定中的旧规定与新形势严... 迄今为止,中国投资者诉东道国的五起投资仲裁案表明,中国数量庞大的投资保护协定并不能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如何通过投资保护协定有效构建中国海外投资保护机制是中国面临的特殊难题。既有投资协定中的旧规定与新形势严重错位,其中投资者身份、间接征收和投资仲裁范围不明确的条款构成中国投资者获取法律保护的重要障碍,也是投资协定重构的主要对象。在政策选择上,可通过增强中国国企投资者保护、完善间接征收制度和投资仲裁范围条款等方式,构建符合中国利益格局的海外投资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投资保护 投资保护协定 一带一路 征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冲突与协调——以晚近区域性投资条约及相关案例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44,共11页
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已开始尝试运用贸易投资条约防范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法立法新模式,在其投资章节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试图... 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已开始尝试运用贸易投资条约防范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法立法新模式,在其投资章节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试图兼顾投资自由和环境保护两种利益需求。虽然实践表明,该协定仍然没有有效协调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执行上出现了诸多法律冲突,但该协议所彰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经济法中重要的理念和原则,将会对未来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 环境保护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展望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斌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6期117-135,共19页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投资协定已不能满足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新一代的高水平保护和更开放的投资协定,为对外投资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为中国资本拓展更...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投资协定已不能满足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新一代的高水平保护和更开放的投资协定,为对外投资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为中国资本拓展更加开放与透明的市场,同时也为外资提供更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本文以欧盟—加拿大经贸协定投资章节为参照,探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重点与难点。鉴于在执行和范围上可能实现灵活性安排,从长远来看,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可能涉及的竞争条款、劳工条款、环境条款、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对于降低国有企业垄断、提高劳动者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和保障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双边投资协定 国际投资政策 中欧关系 投资保护 市场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到《美墨加协定》:国际投资法制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因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61,共11页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重新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体现出缔约方对于国际投资机制的调整。相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投资章节的设计体现出更加精细化和均衡化,也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它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重新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体现出缔约方对于国际投资机制的调整。相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投资章节的设计体现出更加精细化和均衡化,也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它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规定表明“卡尔沃主义”正在回归和“美国化”,而协定针对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作出的不同安排也会使目前的机制更加“碎片化”。此外,投资章节中有关“非市场经济”的规定除了会对中国的投资产生影响外,也包含着明显的政治意图。对此,我国应当继续推动贸易协定谈判,拥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同时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保护 争端解决 《美墨加协定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伞条款”与国际投资争端管辖权的确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封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1,162,共7页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速。东道国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往往会在双边投资条约中,签订承诺保护外国投资者所有投资权利的"保护伞条款"。这一条款的创设,使得此后外国投资者能够以东道国违反与其签订的合...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速。东道国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往往会在双边投资条约中,签订承诺保护外国投资者所有投资权利的"保护伞条款"。这一条款的创设,使得此后外国投资者能够以东道国违反与其签订的合同义务为由,通过"保护伞条款"将本属东道国国内管辖的合同争端,上升为东道国需担负国际责任的条约争端。ICSID对两个SGS案及相关系列案件的不同裁决,体现了国际仲裁庭对于"保护伞条款"在确定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管辖权中适用的态度—并无统一标准,个案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此,对于目前兼具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双重身份的中国而言,在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时,应给予"保护伞条款"以更多关注,以求最大限度维护我国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伞条款 双边投资条约(bit) 争端管辖权 ICS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投资协定利益平衡化改革及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1-187,共7页
投资者利益和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平衡是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改革的方向。不仅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环保和人权等多元价值目标频繁出现在协定目的中;而且协定的实体性条款在核心内容设置方面也力图为东道国实现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留足空间;... 投资者利益和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平衡是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改革的方向。不仅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环保和人权等多元价值目标频繁出现在协定目的中;而且协定的实体性条款在核心内容设置方面也力图为东道国实现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留足空间;在程序性的争端解决方面,缔约国也试图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投资仲裁的弊端,以扩大东道国对争端的处理权。这种改革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传统的投资母国和东道国在国际投资中发生身份混同导致利益诉求变更所致。目前,中国亦从传统的东道国身份转变为兼具东道国和母国双重身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资母国身份颇为突出,在参与投资协定时需要改变原有的东道国立场,制定高标准的投资保护条款以保护海外投资;但同时作为投资东道国,在利益平衡化的大背景下,又不得不考虑东道国利益。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看,两种利益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在未来参与或修订国际投资协定时,应采取区别制的缔约策略,视不同缔约对象对协定核心内容进行取舍,辅以国内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改革,以实现兼顾两种利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协定 一带一路 国际投资 投资利益保护 社会公共利益 身份混同 利益平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签订BIT中的东道国与投资者争端解决条款 被引量:7
17
作者 乔慧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我国签订的BIT中关于东道国与投资者争端解决条款一般规定了三种解决方式:协商、东道国国内救济、国际仲裁。在新近签订的BIT中,中国对外资的管辖权逐步放弃。中国在今后签订或修订BIT时,有必要参考或借鉴中国BIT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BIT... 我国签订的BIT中关于东道国与投资者争端解决条款一般规定了三种解决方式:协商、东道国国内救济、国际仲裁。在新近签订的BIT中,中国对外资的管辖权逐步放弃。中国在今后签订或修订BIT时,有必要参考或借鉴中国BIT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BIT的经验或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协商 用尽国内救济 国际仲裁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投资保护理念的“西学东渐”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燕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5,共9页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律稳定性、重塑投资保护和公益管制平衡的内在需要,也有与美国保持竞存、与其进行TTIP谈判、共同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外在需要,为中国对外谈判FTA/BIT时如何构建"中国理性"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投资保护 欧盟 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战略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投资保护条约的制度与经济绩效
19
作者 杨卫东 郭堃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4期151-153,共3页
关键词 经济绩效 bitS 保护条约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投资环境 国际直接投资 自由主义 东道国 外国投资 法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投资法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从《公司法》第20条展开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晓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53,共12页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内容自产生以来即缺乏统一认识,然而国际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软法”规则与“硬法”规则体系趋于完善,且企业社会责任替代性概念亦日益丰富,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与环境保护责任条款的分立与交叉模式已成为一些国...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内容自产生以来即缺乏统一认识,然而国际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软法”规则与“硬法”规则体系趋于完善,且企业社会责任替代性概念亦日益丰富,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与环境保护责任条款的分立与交叉模式已成为一些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投资条约的发展趋势。我国最新修订的《公司法》第20条易产生理解歧义,特别是要求公司“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于“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表述既不符合现行法律确立的企业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原则,也混同了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维护者——政府的基本职能。因此,采取系统、目的方法论解释《公司法》第20条,既顺应了企业社会责任条款与环境保护条款国际立法趋势,也有助于厘清企业、政府、社会组织间的社会责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责任 社会公共利益 国际投资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