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红外测距仪测定田径运动员的投掷距离
- 1
-
-
作者
洪炳隆
杨子龙
-
机构
同济大学
-
出处
《体育科学》
1984年第4期77-78,共2页
-
文摘
用钢尺丈量运动员的投掷距离,因其受温度、尺长和拉力等的影响,故未经改正所得距离的误差可达±5厘米左右,该精度已不能适应以2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的需要,且在投掷距离较远或遇雨天的情况下用钢尺量距更感不便。 1983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我们用红外测距仪代替钢尺来测定田径运动员的投掷距离,其精度达到±1厘米,测定一次时间平均为30秒。
-
关键词
投掷距离
田径运动员
红外测距仪
测定精度
经纬仪
电子计算器
三角形
全运会
钢尺量距
丈量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对铅球投掷距离计算公式的探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卢兆铭
杨怀英
-
出处
《体育科学》
1987年第4期66-66,共1页
-
文摘
在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目前采用的铅球投掷距离的计算公式是:式中m是铅球的质量,v<sub>0</sub>是出手速度,α是出手角,h是出手高度,g是重力加速度,C是阻力系数,k是空气密度的1/2,s是铅球的最大截面积,L<sub>0</sub>
-
关键词
铅球
投掷距离
计算公式
阻力系数
出手速度
水平距离
重力加速度
出手角
空气阻力
出手高度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因素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宋证远
杨永芬
-
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
昆明学院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65,共4页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力学和数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铅球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作图逐层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影响,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铅球投掷距离
出手角度
出手高度
出手速度
MATLAB
灵敏度
-
Keywords
shot put casting distance
casting angle
casting height
casting speed
MATLAB
sensitivity
-
分类号
G824.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铅球投掷出手后的数学力学分析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苗文科
吴新元
杨选民
-
机构
南京大学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7-66,共10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在具有一定投掷出手高度时,为了取得最佳投掷距离而应有的投掷最佳角度,并计算了按不同高度、不同初速度时所对应的最佳角度和距离的曲线。为了确定运动员投掷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和角度,根据通常易于测定的投掷距离、出手高度和在空间铅球离手后所飞行的时间,从而确定出投掷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和角度。本文作了详细的计算,作出了曲线,并作了实际测量。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不仅影响投掷距离,而且必须对最佳投掷角度重新估价。本文也作了探讨,从而证明了上述讨论的可靠性。
-
关键词
投掷距离
出手初速度
出手高度
空气阻力
铅球投掷
最佳投掷角
最佳角度
水平距离
掷铅球
投掷运动员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投掷运动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吴应坤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1期82-87,共6页
-
文摘
以增大投掷距离为出发点,对投掷过程及器械在空中飞行的情况作力学分析,从力学观点,指出增大投掷距离的途径。
-
关键词
出手速度
投掷角
投掷距离
空气作用力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链球投掷过程中影响速度波动的因素
- 6
-
-
作者
J.Dapena
张百鸣
-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52-53,共2页
-
文摘
在一般的链球投掷中,决定链球投掷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链球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图1) 基于Kuznetsov1965年的研究结果,许多学者认为在双支撑阶段可以最有效地提高链球速度。由此推论,我们假设双支撑阶段持续时间长就使链球速度增加,从而投掷距离远些(Bondarchuk,1977)。
-
关键词
链球投掷
双支撑阶段
出手速度
出手角度
投掷距离
绝对速度
链球运动员
重力影响
瞬时速度
速度波动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浅论铁饼投掷技术
- 7
-
-
作者
虞心田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5年第10期5-7,共3页
-
文摘
铁饼的世界记录,男子是71.86米,女子是74.64米。我国的记录分别是60.40米,61.80米。怎样提高我国的铁饼运动水平?无非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铁饼本身的投掷性能。例如可从外形、材料性质、质量分布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它的投掷性能。二是,掌握好投掷技术。通过对铁饼投掷运动的力学分析,研究各种投掷参数(如出手速度、高度,铁饼倾角,投掷角,铁饼旋转速度)及风速。
-
关键词
投掷技术
铁饼
投掷距离
旋转速度
力学分析
投掷角
投掷运动
出手速度
运动水平
运动员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投掷运动技术结构与各基本因素的划分
- 8
-
-
作者
尹中原
-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23-28,共6页
-
文摘
对投掷项目的技术结构与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差异以及内在的有机联系,这对于在理论上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技术上更进一步掌握,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选择主要内容和最优化方法也有一定的帮助。
-
关键词
技术结构
投掷运动
标枪最后用力
动作形式
基本因素
最后用力阶段
推铅球
投掷距离
出手初速度
投掷臂动作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力学原理在标枪投掷中的应用
- 9
-
-
作者
任东升
-
出处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37-41,58,共6页
-
文摘
标枪的投掷距离,在任何情况下都取决于出手的初速度和投掷的角度;同时还直接受到空气动力学和标枪本身力学特征的影响。本文旨在对标枪投掷中的力学原理作一粗浅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一、标枪出手的初速度据斜抛运动公式,斜抛物体的距离和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提高标枪的出手速度是每一个运动员的首要任务,也是标枪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沃尔夫曼十三岁时,能把200克重的橡皮球掷到118米;金努宁十五岁投掷小石块的成绩是130米;申毛毛的掷棒球成绩也在130米以上。标枪成绩在90米以上的运动员。
-
关键词
出手速度
力学原理
最后用力
标枪投掷
优秀运动员
初速度
最佳投掷角
运动员选材
投掷距离
投掷标枪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对投掷原理的一些探讨
- 10
-
-
作者
潘和泉
-
机构
万源师范校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一) 《田径》(全国统编教材)上册,投掷原理一节中,有一个计算投掷距离的公式:S=(V<sub>0</sub>)<sup>2</sup>sin2θ/g。S为水平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V<sub>0</sub>为出手时的瞬时速度,θ为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
关键词
瞬时速度
工作距离
投掷距离
统编教材
重力加速度
田径
运动实践
水平线
快速力量
投掷运动员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关于铅球投掷技术的数理分析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瓦龙德
刘兴国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76年第18期33-36,共4页
-
文摘
(一)铅球投掷距离的计算公式一切投掷运动,都得服从力学上的普遍定律。投掷物飞进的远度,是由它出手肘所具有的初速度、飞出角、空气阻力以及出手点高度等因素而决定的。对于铅球运动而言,空气阻力的作用,远不如铁饼、标枪那么大。
-
关键词
投掷距离
掷铅球
初速度
投掷技术
出手高度
运动员
投掷运动
投掷成绩
铅球运动
出手速度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5
- 12
-
-
作者
R.马克柯依
李诚志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5年第21期32-35,31,共5页
-
文摘
这是一篇对美国几位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技术的研究报告,本研究考察了几个关键性的投掷技术参数,同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关于优秀铅球运动员技术的结论。前言以前,有关铅球投掷技术的研究表明,出手的速度、角度及高度是获得好成绩的几个最重要的参数。然而,这些数据大都有局限性,因为它们多是少数男运动的一次试投的结论。本研究的目的。
-
关键词
铅球运动员
男运动员
投掷技术
最佳出手角
女运动员
出手高度
出手速度
投掷距离
运动学参数
投掷动作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