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结构分解技术(SDA)提高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功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爱民 宋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从结构分解技术(SDA)出发,通过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合进而形成的分解模型,为研究经济系统变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功能.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分解技术(SDA)的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
3
作者 韩颖 高东伟 周杰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2-13,共2页
本文根据结构分解技术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总偏差、增长性偏差、结构性偏差的概念,通过总产出和总投入平衡关系,推导出了初始投入、国内最终需求、出口、进口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偏差影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投入产出偏差模型,这个模型... 本文根据结构分解技术和投入产出理论,提出了总偏差、增长性偏差、结构性偏差的概念,通过总产出和总投入平衡关系,推导出了初始投入、国内最终需求、出口、进口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偏差影响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投入产出偏差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总偏差模型、增长性偏差模型、结构性偏差模型三部分。其中,结构性偏差模型可以更清晰地分析经济系统的结构性变化,能够为考查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系统的健康性以及实际经济系统与预期的偏离程度的测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偏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分解技术的投入产出法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火根 沈利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90,共5页
利用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技术来研究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出口以及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提高影响甚微,进口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出口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 利用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技术来研究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出口以及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提高影响甚微,进口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出口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高贡献率达到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技术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成因——基于投入产出表需求一侧的SDA模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智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116,共3页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优势产业甄别的新结构经济学方法——基于Bootstrap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梦璇 孙苗 于清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9,共7页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海洋优势产业甄别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林毅夫从衡量“要素禀赋”入手直接甄别比较优势产业的思路,转从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两个外在表现入手,进行间接甄别。此外,使用Bootstrap方法克服了中国省级海洋经济数据样本点过少的问题,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与已有研究方法的甄别结果相比较,发现在“简单一致率”“调整一致率”准则下,该识别方法的准确性较高,这说明使用Bootstrap测算的投入产出弹性对甄别海洋比较优势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经济学 海洋产业甄别 投入产出弹性 BOOTSTR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彦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5-29,共5页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分解成几个基本因素的变动,从而清晰地追溯出地区产出增长差异的根源及各基本因素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空间结构分解分析 经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物流业数字化程度测度 被引量:8
8
作者 褚晓琳 贾扬帆 武晓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物流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编制了2012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包含物流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竞争型... 文章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物流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编制了2012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包含物流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区分产业内与产业间关联性,以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的溢出和反馈效应测度物流业数字化程度,并分析了物流业数字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流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产品制造业对物流业数字化的贡献度最高,随后是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贡献度最低;4个物流业部门的数字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贸易物流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物流业,其中贸易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数字化程度受数字产品制造业影响最大,邮政物流业受数字要素驱动业影响最大,仓储业受数字产品服务业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数字化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结构分解技术中两种分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夏炎 陈锡康 杨翠红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3,共7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 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但随着不同的经济分析的需要,发现传统的结构分解方法——算术分解法在分析效率、强度等指数型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分解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广义指数分解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解,通过模型建立、以及我国生产能源消耗量的实证分析,对两种分解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分解方法适用不同的指标形式,广义指数分解法在分析指数型指标时,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技术 广义指数分解 能源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变迁与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江帆 张少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1,共6页
选取OECD 7个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7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消费... 选取OECD 7个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7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消费增长,投资和贸易所起的作用较弱;服务业比重提升是因为其产出增速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消费和技术的拉动;知识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中间服务需求的提升;由于知识服务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等特性,技术进步的产出效应在知识服务业的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业 结构变迁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2-73,共2页
一、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 众所周知,投入产出表能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完整、科学地反映出来,并据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最基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测算直接消耗系数,进而可以推导或派生出几乎所有的其... 一、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 众所周知,投入产出表能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完整、科学地反映出来,并据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最基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测算直接消耗系数,进而可以推导或派生出几乎所有的其他分析系数。其中最常用分析系数的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通过他们可以研究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系数 结构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应用 投入产出关系 直接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进文 温宇静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共10页
中国已进入了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在此期间,一个重要的发展中枢性目标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对中国经济体系中各产业总产出变动的主要变动因素(总消费变动、进出... 中国已进入了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在此期间,一个重要的发展中枢性目标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对中国经济体系中各产业总产出变动的主要变动因素(总消费变动、进出口变动、技术结构变动及投资结构变动等)进行了模型分解,试图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性特点,分析经济增长各影响因素在不同产业中的贡献,寻找如何提升产业水平及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为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动 投入产出分析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区域产业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13
作者 郑少智 吴敏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60,共12页
利用空间结构分解模型构建出适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解模型,将2002年到2007年全国8大区域共13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长分解为技术、区域贸易以及偏好等结构性因素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两大部分。结果表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对各区域各产... 利用空间结构分解模型构建出适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解模型,将2002年到2007年全国8大区域共13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长分解为技术、区域贸易以及偏好等结构性因素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两大部分。结果表明:结构性因素的变动对各区域各产业之间的增长差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区域层面,区域贸易的变动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产业层面,技术的变动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分区域分产业的情况下,区域贸易和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动则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 结构性因素 空间结构分解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用推导法结合分解法编制投入产出表
14
作者 方超伦 《统计研究》 1987年第5期45-47,44,共4页
选择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对编表的质量,投入的人财物和时间,以及今后应用是否方便等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推导法与分解法相结合是比较适用的。一、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必要性目前,国际上编制投入产出表主要有分解法... 选择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对编表的质量,投入的人财物和时间,以及今后应用是否方便等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推导法与分解法相结合是比较适用的。一、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必要性目前,国际上编制投入产出表主要有分解法和推导法,我国已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地区,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分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导法 分解 投入产出 次要产品 产业部门 商品表 产品部门 主产品 消耗系数 投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长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3期65-70,29,共7页
经济结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定量的分析、把握经济结构中的数量关系,是当前经济调整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探索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数量分析中,如何应用投入产出方法。一。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纺织工业 经济结构调整 电力工业 投入产出 最优经济结构 投入产出 最终需求 发展速度 投入产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原因及投入结构的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夏炎 杨翠红 陈锡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2-448,共7页
利用指数分解法,将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成能源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最终需求结构系数、最终需求和最终能源消耗系数,并建立能源强度分解模型。然后,利用RAS方法将能源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分别分解成结构和效率系数。通过1987... 利用指数分解法,将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成能源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最终需求结构系数、最终需求和最终能源消耗系数,并建立能源强度分解模型。然后,利用RAS方法将能源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分别分解成结构和效率系数。通过1987—2005年的实物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87—2002年中国能源强度下降主要受到投入结构变动的影响,2002—2005年能源强度反向上升是受到完全生产完全需要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双重作用的结果,真实的能源效率和真实技术进步对其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结构分解技术(sda) 投入产出 R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2,共7页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隐含碳占到中国总排放量的3.07%~8.41%;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它们却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欧盟应对中国的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则需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改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66
18
作者 李艳梅 付加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7,共5页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对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昭利 朱保华 +1 位作者 任荣明 朱晓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进口和出口含硫量都在迅速增长,出口含硫量始终大于进口含硫量。第二,结构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始终...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进口和出口含硫量都在迅速增长,出口含硫量始终大于进口含硫量。第二,结构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出口产品并没有比内需产品包含更多的污染,是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了污染出口的顺差。本文认为,在短期内要改变"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结构;在长期内则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发展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二氧化硫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6-2082,共7页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sda加权平均分解 排放增长因素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氧化亚氮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