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变迁与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江帆 张少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1,共6页
选取OECD 7个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7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消费... 选取OECD 7个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7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期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过去10多年经济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消费增长,投资和贸易所起的作用较弱;服务业比重提升是因为其产出增速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消费和技术的拉动;知识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中间服务需求的提升;由于知识服务业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等特性,技术进步的产出效应在知识服务业的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业 结构变迁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工业化成因的比较分析——基于15个去工业化国家的投入产出分析
2
作者 蒋程虹 李锦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展现出了“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发展态势,中央为此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对15个去工业化国家的投入产出分解分析,将制造业增加值...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展现出了“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发展态势,中央为此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发展要求。文章通过对15个去工业化国家的投入产出分解分析,将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下降分为了相对增加值率、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五个因素所引起的变化。分解发现,国内供给率、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因素是导致大部分国家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而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量因素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份额下降的原因。中国最终需求中对制造业需求降低是由于消费结构中制造业份额下降和出口需求降低。为此,要确保中国制造业份额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国内制造业市场;提升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创造制造业新需求;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缓解去工业化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制造业增加值份额 投入产出分解 最终需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与预测 被引量:15
3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预测,提出了加强需求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保增长与CO2减排并行不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态势预测 能源环境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钱冬 郭菊娥 +1 位作者 薛勇 安尼瓦尔.阿木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新疆过高的能源强度成为其自身发展和全国节能工作的"短板",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越来越难以解决的障碍,因此新疆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指...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新疆过高的能源强度成为其自身发展和全国节能工作的"短板",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越来越难以解决的障碍,因此新疆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编制了1992、1997、2002和2007年新疆30部门能源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SDA),全面并深入分析GDP变动、单位产出能耗(即直接能源消耗系数)、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包括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净出口)变动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并基于节能降耗角度分析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7年技术变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均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并推动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部门比重的下降。最后结合测算结果与新疆资源经济的特殊性,从技术投入、投资与消费引导以及民生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新疆能源强度治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生产能源强度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增加值贸易的关联效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连 董兴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37,共4页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分解模型,利用包括2000—2014年44个国家(地区)56个行业投入产出数据的WIOD出分解模型并用WIOD数据库最新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投入产出分解模型 内部效应 反馈效应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品油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6
作者 伍亚 张立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51,共6页
运用二阶KLEM(即资本、劳动、能源、原料)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本文将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分解为各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之和。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导致全社会四种成品油需求增长10 200万吨的正向驱动因素及其... 运用二阶KLEM(即资本、劳动、能源、原料)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本文将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分解为各种驱动因素的加权平均贡献之和。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导致全社会四种成品油需求增长10 200万吨的正向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为国内最终需求因素(165.9%)、国内中间需求因素(28.3%)和出口贸易因素(94.5%),负向驱动因素为技术进步因素(-178.6%)和进口替代因素(-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消费 KLEM 投入产出结构分解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