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诗: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仲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本文从诗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宋诗”。认为“宋诗”作为一种与“唐诗”相对的诗学范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宋诗的艺术追求,就是以字面、音节、句法、结构等诗学要素为手段,藉以呈现宋人挺然不群的人格意志,力反庸俗乡愿的... 本文从诗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宋诗”。认为“宋诗”作为一种与“唐诗”相对的诗学范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宋诗的艺术追求,就是以字面、音节、句法、结构等诗学要素为手段,藉以呈现宋人挺然不群的人格意志,力反庸俗乡愿的个性追求,以及处于衰世、逆境下偃蹇横放的人生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人生态度 抒情载体 宋代 诗歌 人格意志 个性追求 创作取向 文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词明体——论李清照《词论》对东坡词的批评难以成立
2
作者 金志仁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8-36,共9页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 ,主张合乐可歌应为词的本质特征 ,东坡词不合音律 ,故不为词。此论颇不确。有规律的“句读不葺”方为词区别于诗的本质特征 ;东坡既重视词的可歌 ,更重视词的可诵 ,深谙词的体式组合规律与奥妙 ,...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 ,主张合乐可歌应为词的本质特征 ,东坡词不合音律 ,故不为词。此论颇不确。有规律的“句读不葺”方为词区别于诗的本质特征 ;东坡既重视词的可歌 ,更重视词的可诵 ,深谙词的体式组合规律与奥妙 ,创制与改制了许多词调 ,做到无一不谐 ,充分发挥词作为抒情载体的功用 ,在唐宋词创调史上罕有其匹。综观东坡在创体、拓境、风格多样诸方面的超逸绝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式 音律 抒情载体 词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