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1,共7页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写作 屈原 抒情模式 楚辞特色 诗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延巳对词的抒情模式的建构及其影响
2
作者 陈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词的雅化与文人化最关键的一步是精神与品格的雅化与文人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原本内容浮泛、娱人为主的词中注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情”,并使之纳入符合士大夫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抒情模式和风格中。这个变革工作是由冯延巳来首... 词的雅化与文人化最关键的一步是精神与品格的雅化与文人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原本内容浮泛、娱人为主的词中注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情”,并使之纳入符合士大夫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抒情模式和风格中。这个变革工作是由冯延巳来首倡和推行的。冯延已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词中引入了诗歌赋比兴的传统手法,使词有了意境,并因之确立了词思深语丽、含蓄蕴藉的婉约派抒情风格,从而开了北宋一代词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抒情模式 心理基础 形式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诗经·秦风·蒹葭》抒情艺术
3
作者 张京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4期84-87,共4页
《诗经·秦风·蒹葭》是首怀人言情的诗作。它在《诗经》中独树一帜,开创了我国爱情抒情诗的先河,被后人誉为"国风"的第一篇飘渺文字,受到历代的关注。但是,人们对《蒹葭》的研究多集中在抒情内容上,对抒情艺术涉猎较... 《诗经·秦风·蒹葭》是首怀人言情的诗作。它在《诗经》中独树一帜,开创了我国爱情抒情诗的先河,被后人誉为"国风"的第一篇飘渺文字,受到历代的关注。但是,人们对《蒹葭》的研究多集中在抒情内容上,对抒情艺术涉猎较少,发展很不平衡。笔者认为,《蒹葭》的抒情艺术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自成体系,以精深的情景表现艺术和神辩的时空构思艺术建构起影响深远的思念抒情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艺术 爱情理想 诗经 情感 抒情模式 意象 表现艺术 情景交融 秦风 影响深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范式与叙述分离——赵冬小小说创作论
4
作者 刘海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1,共3页
讨论赵冬的小小说我得先从他的散文讲起。赵冬那些数量惊人的青春美文已经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的青年报刊;台湾金安出版社在1995~1996年一气推出了四本《赵冬纯情散文精品》;他曾和汪国真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 讨论赵冬的小小说我得先从他的散文讲起。赵冬那些数量惊人的青春美文已经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的青年报刊;台湾金安出版社在1995~1996年一气推出了四本《赵冬纯情散文精品》;他曾和汪国真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人们对他散文中那些诗化的真挚、纯美的情感,那些婉约、精美、含蓄的语言,那种恬美、幽远的生活境界和艺术境界……已有较多的议论。可以更进一步发问的是,赵冬的青春美文的抒情范式在艺术上究竟是如何营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范式 小小说 叙述方式 小说创作 散文题材 叙述者“我” 抒情模式 叙事散文 第三人 叙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称与中国新诗审美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倪贝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
人称代词作为中国新诗词汇中的新元素,不仅是新诗内容与语言形式变革上的一种外在体现,其背后折射出的诗人个体意识更参与了新诗诗思建构的全过程,反映了诗歌创作观念和构思方式的现代转型。人称代词对新诗情境的有机构建,推动了新诗独... 人称代词作为中国新诗词汇中的新元素,不仅是新诗内容与语言形式变革上的一种外在体现,其背后折射出的诗人个体意识更参与了新诗诗思建构的全过程,反映了诗歌创作观念和构思方式的现代转型。人称代词对新诗情境的有机构建,推动了新诗独特情感体验方式的建立生成,增强了诗歌中人物(事物)的相互对话性与叙事意味,扩大了新诗的题材范围和表达范畴。多种人称在新诗中的身份立场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产生了多层次观察和叠加叙事的效果,使主体人物之间关系的多样性和诗歌的逻辑关系趋于复杂化,促进了新诗审美功能的现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人称代词 抒情模式 审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石鲁早期绘画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被引量:3
6
作者 屈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3,共3页
本文从绘画的语言风格与形式特征分析石鲁的早期绘画艺术创作,其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模式和以豪迈为基调的“抒情”模式。“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在革命浪漫主义英雄观的主导下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 本文从绘画的语言风格与形式特征分析石鲁的早期绘画艺术创作,其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模式和以豪迈为基调的“抒情”模式。“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在革命浪漫主义英雄观的主导下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现实主义风格是它的形式语言与外在表现方式,而对革命浪漫主义理想的追寻,才使得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具备了更为宏阔的视野、更为热烈的感情和更为新颖的形式。“抒情”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叙事”模式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和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已有了新的突破。对“典型事件”描述的淡化和对艺术本体精神理想的张扬、表现性因素的增加,大大地强化了作品的人格力量,使其精神容量远远超乎了再现性艺术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鲁 现实主义 “叙事”模式 抒情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