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肖瑞峰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36-42,共7页
-
文摘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一位具有“自己的声音”的优秀诗人。对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前人虽未作出精确的概括,却已多少为我们作了些提示。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吕本中《童蒙诗训》、辛文房《唐才子传》、胡震亨《唐音癸签》、叶燮《原诗》等论及刘禹锡诗时,或赞叹其“豪”,或盛称其“雄”。如果我们把“豪”引申为“豪健”、“雄”引申为“雄奇”的话,那么,“豪健雄奇”正可概括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较之杜甫诗的沉郁顿挫,李白诗的壮浪纵恣,白居易诗的平易浅切,韩愈诗的奇险怪僻,李贺诗的幽冷诡谲,李商隐诗的沉博绝丽,杜牧诗的清新俊爽,刘禹锡诗的“豪健雄奇”自然是别具一格。
-
关键词
刘禹锡
豪健
诗的艺术
诗豪
九华山
艺术风格
抒情格调
境界
屈原
构成因素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思乡的情怀 离奇的世相——初读聂华苓的几本小说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章子仲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74-79,共6页
-
文摘
湖北人聂华苓,驰骋文坛三十年方为湖北所知。我们近年才读到她在北京出版和发表的小说,译作、文章。 尽管是这样隔膜,然而“龙的传人”却自有其共同的语言。 尽管人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不尽相同的观点,然而这一代人的酸甜苦辣自有其可以互相了解的基础。 初读聂华苓的几本书,试说说浮浅的观感。 一 《失去的金铃子》写于一九六○年,那个时期,她曾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之职。而该刊主编因触犯台湾当局,为特务所忌,陷于缧绁。聂华苓也遭抄家、监视。这本书是她为“排除恐惧和寂寞”而写的。它虽然不是作者的自叙传,却带有浓郁的抒情格调,反映出聂华苓对乡土的深深怀念。 小说展开了鄂西山村的风土画。这是在抗日战争中。
-
关键词
聂华苓
小说
世相
初读
《失去的金铃子》
台湾当局
作品
白先勇
北人
抒情格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且倾听那远古的呼唤——评冰波的《狼蝙蝠》
- 3
-
-
作者
李红叶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137-139,共3页
-
-
关键词
冰波
蝙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呼唤
远古
抒情格调
故事背景
代表人物
叙事能力
细节描写
-
分类号
I207.8
[文学—中国文学]
Q959.833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纤语寄幽情——论郁达夫的小说语言
- 4
-
-
作者
葛邦祥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1-87,共7页
-
文摘
创造社诸君的小说,往往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敢于火胆的自我暴露,重在直抒胸臆而轻于精雕细镂,一般说来多属为艺术的“表现自我”的作品。不过由于作家们的生活阅历、精神基石、艺术素养、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又同中有异,致使他们的小说也呈现为各别的色彩。仅以他们的小说语言而论,郭沫若虽也受过日本“白桦派”自叙抒情小说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语言就富有诗人气质,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格调,惠特曼式的“喷火口”也依稀可见。
-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语言
现代小说
郭沫若
表现自我
同中有异
积极浪漫主义
审美情趣
抒情小说
抒情格调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四新文坛的奇葩——《春风沉醉的晚上》
- 5
-
-
作者
肖帆
-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86年第4期5-7,共3页
-
文摘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位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作家。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他以自己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浓重的抒情格调,创作了《沉沦》等优秀作品,扯破了旧社会旧道德的假面具,表达了对旧中国腐朽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作者写于1923年夏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保持和发扬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
-
关键词
《春风沉醉的晚上》
五四文学革命
文坛
社会影响
创作风格
抒情格调
自我暴露
优秀作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错误》中的浪子情怀
- 6
-
-
作者
饶满林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3-65,共3页
-
文摘
郑愁予的《错误》向来被赞为优秀的闺怨诗,典型的古典意象,浓郁的古典氛围,哀而不伤的抒情格调,都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然而我认为,将本诗界定为闺怨诗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即本诗的第一抒情主人公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从第一节看,"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很显然,是"我"经过江南,看到了"等在季节里"的女子。
-
关键词
《错误》
情怀
浪子
古典意象
抒情主人公
闺怨诗
抒情格调
哀而不伤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