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贺兴
俞布仁
-
机构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西北民族大学教务处
-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一次因听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写成的有感之作。这是一首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的抒情方法、摹声技巧、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抒情方法
摹声技巧
语言艺术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落花生》儿童情感教育价值探微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梅健
-
机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X期33-36,共4页
-
文摘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于1922年创作发表的散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以往学界侧重于对其哲理主题的探究以及相关教学设计的研讨,而鲜从对儿童的情感教育价值视角进行分析。朱光潜在《情与辞》中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1]作者的感情往往会通过某些事物表达出来,“以事抒情”“托物怀思”是散文常用的抒情方法。因此,探讨《落花生》对儿童的情感教育价值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落花生》
教育价值
情感
儿童
小学语文教材
抒情方法
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梁启超和中国诗歌史论
- 3
-
-
作者
易新鼎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2-18,39,共8页
-
文摘
梁启超在后期的极为广泛的学术研究中,对中国诗歌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他在一九二四年所写的《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可说是相当庞杂的~部中国诗歌史论稿。此外,他还探讨过中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对诗经、乐府以及屈原、陶潜、杜甫等人的创作发表过许多议论。他的论述,对于后来的诗歌史研究是产生了影响的。比如,陆侃如。
-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梁启超
学术研究
抒情方法
陆侃如
《诗经》
杜甫
屈原
发展中
乐府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