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言·现代·抒情传统:吕正惠的学术启迪 |
朱双一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5 |
0 |
|
2
|
“淡”与“抒情自我”——抒情传统视域下“淡”范畴的重新审视 |
曹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东北乡土小说的抒情传统及当代演变 |
薛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左翼文学抒情传统的当代出发——《我们夫妇之间》文学思想史意义新论 |
傅修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方法偏限 |
徐承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6
|
“抒情传统论”以前——陈世骧与中国现代文学及政治 |
陈国球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9 |
21
|
|
7
|
不存在的传统:论陈世骧的抒情传统 |
龚鹏程
|
《美育学刊》
|
2013 |
25
|
|
8
|
在比较语境中发明中国美学——域外华人学者揭橥的中国抒情传统谱系 |
徐承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9
|
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 |
龚鹏程
|
《美育学刊》
|
2013 |
14
|
|
10
|
观念的肇始: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发明 |
沈一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1
|
鲁迅小说抒情传统及历史散文笔法研究 |
孙仁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抒情传统视野下的常州派词学 |
冯乾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2 |
3
|
|
13
|
论中国抒情传统--1971年在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比较文学讨论组的致辞 |
陈世骧
陈国球
杨彦妮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
16
|
|
14
|
周作人的“言志”文学观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
杨经建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0 |
3
|
|
15
|
“抒情传统”论述的文化政治及其启示 |
贺桂梅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7 |
5
|
|
16
|
梁启超与中国抒情传统论 |
徐承
|
《美育学刊》
|
2013 |
3
|
|
17
|
“抒情传统”、主体性建构与现代主义 |
季剑青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7 |
3
|
|
18
|
文人诗的抒情传统与《夜雨寄北》 |
诸葛忆兵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9
|
重探“抒情传统”的定义 |
周旻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7 |
1
|
|
20
|
艺术特质视域下的“中国抒情传统论”省思 |
任树民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1
|
|